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這是快樂沃克君今天第3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第1次是在早餐攤,第2次是在出租車上。現在,快樂沃克君正對著外賣軟件,下單今天的午飯……

現在的世界大不同,一個小小的手機解決了我們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試想一下,未來幾年,身份證、護照等身份識別證件綁定手機、車鑰匙綁定手機、門卡綁定手機,開個房、開個車、回個家啥的多方便,你可能忘帶身份證、忘帶車鑰匙,但絕壁不會忘記帶手機!

歷史進程是不可抗拒的,就好比貨幣,一直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演變。作為交換的媒介,從商朝到如今,上下五千年各式各樣的貨幣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留下了光輝倩影。

商朝時的“貝幣與銅貝”,到了戰國時期的珠玉龜貝、金銀銅錫等多種多樣的貨幣幣材,秦“半兩”、“五銖”錢、北宋的“交子”、清後期的銀元、現如今的紙幣……

PS: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比歐洲的兌換券要早好幾百年。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從原始實物貨幣━━金屬稱量貨幣━━十進位年號寶文錢幣━━紙幣(機制幣)━━儲蓄卡━━手機?

支付寶支付

京東錢包

這些年,因為移動支付而失業的代理商……

這些年,因為移動支付而冷清的銀行……

移動支付更厲害的地方在:它改變了人的行為和邏輯。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過年一家人整整齊齊看的不是春晚,而是對著電視機拼命地搖手機搶紅包……

以前咚咚咚,開門,查水錶。

現在咚咚咚,開門,送快遞/外賣。

以前買東西拿現金,多出來的零頭還可以抹掉,現在都用微信支付寶,零頭再也不能抹了。

每次發工資就是在手機裡給你瞅一眼……然後,刷著刷著就沒了,人生第一次感覺錢不過是一堆數字。

在地上再也撿不到錢了。

街邊的老爺爺不會因為收到百元假鈔哭的像個孩子了。

再也不用為了辦一張公交卡從城市西頭跑到城市東頭。

錢包丟了,半年後才知道。

妹妹許久沒拿出來的錢包發黴了。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一瞬間,我深深地感覺到移動支付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變成手機依賴狂,能用一個二維碼搞定的事情,就用多費腦子,生活效率變得簡單又高效。

十年前,在公交車上,一位年輕小夥用嫻熟的動作夾走了一位阿姨的錢包,消失在人海中。留下痛哭的阿姨,那是她一個月工資。

十年後,依舊是公交車上,一個大叔用嫻熟的動作夾走了一位老奶奶的錢包,消失在人海中。留下老奶奶從容的背影,她狡黠一笑,“裡面沒錢,上個月我孫子教我用移動支付!”

小偷這一古老的職業,沒有被道德消滅,沒有被法律消滅,但是現在卻快被移動支付消滅了……

早些年,同學聚會在一起的時候,那些混的好的,都是腋下夾著個長條條的皮包,一拉開一大疊鈔票,然後我緊緊握著褲兜裡幾張票子不敢大聲呼吸。現在,移動支付,不僅治了我的病,還救了我的命,讓我堂堂正正地做窮人!

現在,錢包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突然陷入深深的思考,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毒太深,我們有多久沒帶錢包出門了?

就快樂沃克君自身而言,上次帶錢包出門,是半年前去銀行辦理業務,需要用到身份證、銀行卡等不少卡片,才選擇了裝在錢包裡。而上次使用現金支付的時間,已經久遠到記不清楚了。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出門了?快樂沃克君對微信好友進行了隨機採訪,得到的回答如下:“我就沒有錢包”、“從來不帶”、“我的錢包好像丟了好久了”……

中新網微博發起的“你多久沒帶錢包出門了”的調查,在1018名參與者中,41.8%的網友選擇“已不帶錢包出門了”,41.1%的網友選擇了“帶錢包出門,但大多用手機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慢慢成了普遍現象。

看起來,在這個一部手機走天下的時代,錢包好像真的是個老古董了,印象中的紙幣也隨著電子支付,已慢慢變成了一串冰冷的數字。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在支付寶和微信的雙重力推下,無論是吃飯、看醫生,還是支付電費和水費,甚至坐公交出行,都可以掃碼,幾乎已經沒有智能手機無法支付的地方。兩位“馬爸爸”幾乎佔據了我國電子支付的全部堡壘。

來看一組數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5.31億,年增長率為11.9%。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5.27億,年增長率為12.3%。

也就是說,在中國,有接近一半的人使用手機支付,不帶現金,錢包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皮具商感嘆,錢包白送客人也不要

有媒體採訪了在義烏做錢包生意的皮具商,他們感嘆,有時候錢包白送客人也不要。

老李在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有個攤位,專賣各種小皮件。他做錢包生意已經有點歷史了,他是義烏最早的一批商戶,也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1987年,他隻身一人來到義烏倒騰錢包,從廣州、路橋進貨,再分銷到全國,一年下來,能有百萬的營業流水,很快成了“萬元戶”。

但是,近兩年他慢慢發現,現在錢包和零錢包在國內特別難賣,基本已經處於打折清倉都賣不出去的地步。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店主,每隔幾個月來一次義烏商貿城,根據錢包銷售的市場反饋,確定進貨的量和款式,現金結賬,然後把貨一麻袋一麻袋地拎回去。現在都是微信、電話下單,快遞發貨,支付寶結賬。”老李其實看得很明白,

現在做生意都摸不到現金了,錢包自然沒人用了。很直觀的是,客人們單次的進貨款銳減,從三五萬掉到了三五千。

國內市場不好做,那就走出去吧。目前老李的小皮具八成都是出口國外的,由外貿公司下單,2個月結一次賬,銷往歐洲,國內銷售僅佔兩成。

老李說,錢包類產品“內銷轉出口”,這在整個義烏小商品市場都很普遍。

“老外出個門隨身要帶很多零錢,公交、地鐵需要零錢,上公廁需要零錢,因此這種裝零錢的小包賣得最好,但是這種零錢包,放在國內,打折清倉都賣不出去的。經常到我這裡進貨的一個店主說,白送給客人都不要,不實用啊。”老李笑了笑說。

難道,錢包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嗎?

電子錢包,顛覆錢包固有形態

縱觀錢包的發展史,不難發現,錢包的存在形態,和當時的貨幣形態是緊密相關的。

中國最早的時候是物物交換的,後來貝成為了中國最早的貨幣。然後,經過了銅幣、秦半兩、五銖錢、開元通寶、民國通寶等演變。由於重量較重,當時的人們都是以袖袋、褡褳、荷包等來抱金攜財。

自紙幣出現後,錢包的大小、款式等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分類。正如義烏的皮具商所言,2000年左右,錢包、卡包生意很好做,從事皮具生產是發家致富的行業。

然而隨著生活方式和科技的進步,現金支付的方式逐漸被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替代,錢包被隨身攜帶的次數越來越少。“電子錢包”的概念,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

如今,在搜索引擎上搜“錢包”兩個字,最多的搜索結果就是關於“電子錢包”的資訊。

“微信錢包”、“支付寶錢包”這些已經成熟面世的產品尚且不談,“數字貨幣錢包”的發展勢頭正越來越猛。

在傳統世界裡,錢包就是存儲錢的地方。在數字貨幣世界裡,錢包雖然也有類似的功能,但本質上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管理公鑰和私鑰的工具。

有媒體稱,在中國的區塊鏈世界,正在上演一場激烈的數字貨幣錢包大戰。儘管不擅長技術,但中國人擅長做應用。中國的區塊鏈玩家,正在全面發力做一個應用:錢包。目前市面上的錢包團隊,已達上百家。其中絕大多數,並非區塊鏈團隊,而是來自金融和互聯網圈。它們野心勃勃,甚至認為錢包是未來交易所的終極形態。

“現在市面上知名的錢包項目還不多,很多還在醞釀和開發階段。”一位專注在投錢包項目的投資人錢陽稱。入場的玩家,很多都是幣圈比較知名的人士。比如“神魚”毛世行,創立了錢包Cobo,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創辦了錢包Jaxx,幣圈知名人士孫澤宇,則創辦了“ 庫神錢包”。

錢包正以虛擬的方式重現

有人說,是電子支付的存在消滅了錢包。

然而,電子支付並不是終點,各種“腦洞大開”的支付方式已經在路上。從最初的短信支付到後來誕生的掃碼支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掌紋支付(靜脈支付)、刷臉支付、光子支付等,支付的“安全”“快捷”維度一次次突破了新高度。

對於正在消失的錢包來說,這只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當支付遇上互聯網,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在所難免。順風而行,向我們走來的是一個更好的時代。

提醒:別讓手機帶走你的人情味

快樂沃克君歡喜的同時,也生出了一絲感嘆。

在這飛速的變遷中,很多人情味也消失了。

錢變成了一串串生硬沒有感情的數字,市場商場裡沒有了你爭我搶的砍價聲;街頭的小攤販再也不會跟你親切地說聲零頭別給了,當我送您的;琳琅滿目的錢包被冷落在櫃檯不起眼的位置,很多錢包生產公司開始轉行……小地方的服裝店紛紛關了門,年輕一族在家動動手機就能買到自己喜歡的衣服;記憶裡外婆縫的零錢包靜靜地蒙上了灰塵,當初激動熱愛的心情消逝在時光裡。

快樂沃克君有次朋友聚會結束已經快 11 點,從 KTV 出來準備攔的士回家。雖然有很多的空車,但沒有一輛停下來,司機似乎在用手機聯繫著什麼。攔的士的人不多,其中一個老奶奶格外顯眼,她焦急得跟每一個停下來的出租車司機描述她的目的地,可是得到的答案是:不去。一輛,兩輛,三輛,到後來數都數不過來了。

旁邊的年輕人們紛紛掏出手機招車,一會兒功夫,空氣中瀰漫著「您的出租車已來接您」的甜美聲音。科技,在這一刻,非常殘忍地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夜色下老人奔波於馬路兩邊的畫面深深刺痛了我,於是我拿起手機打了輛車...... 最終老奶奶坐上了回家的出租車。

夜幕中她對我說:“謝謝你姑娘,我沒有上網手機,也看不清屏幕上的字,沒有辦法,我把錢給你”。我尷尬地笑了笑,目送她遠去。

那一晚的遭遇之後,我逐漸意識到科技的進步帶來的不只是便捷。他要更快更野蠻的成長,一定要當站在風口上的那個人。於是,那些小眾、弱勢群體、消費能力不強的客戶就這樣被無情的拋棄。

這個道理對當下的科技革命同樣適用。我依然會是打車軟件的忠實用戶,是移動支付的忠實用戶,只是在我的內心深處,依然幼稚地希望科技的進步不要輕易地放棄任何一個人,科技的進步在為人們帶來驚喜方便的同時,還會多出一份人情味,不是簡單地把所有變成冰冷的數字和疏離的關係。

你有多久沒帶錢包了?致我們即將消失的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