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芯」病迎來重大突破,一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芯”病迎來重大突破,一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國際先進水平

航空發動機

眾所周知,困擾我國多年的“芯”病就是航空發動機。縱觀我國航空領域的現狀,各型戰機、裝備的性能都在全球範圍內數一數二,唯獨是發動機的問題成為一個短板。一直以來,在研發各種性能先進裝備的同時,我國科研人員也在不斷攻克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難題。

事實上,航空發動機技術不止我國非常重視。在一份指導美軍21世紀聯合作戰的文件中也指出,構成美國未來戰略基礎的九大優勢技術中,航空發動機排名第二,位於核技術之前。可見,航空發動機的重要性有多關鍵。近日,我國航發一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瞭解,該技術突破來自於航空發動機葉片,拿在手裡就如同拿個手機差不多重,表面還有很多小孔。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葉片,卻代表著我國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製造的關鍵技術與設備的最新突破。據官媒9月27日的報道,中國科學院再立一新功,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開發出國內最高單脈衝能量的26瓦工業級飛秒光纖激光器,研製出系列化超快激光極端製造裝備,實現了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孔的“冷加工”重大突破。

我國“芯”病迎來重大突破,一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國際先進水平

航空發動機

據該研究所科研人員介紹,在葉片表面之所以會有小孔,就是起到“冷加工”的作用,這種氣膜冷卻孔可以有效解決航發在超高溫(1700℃)及超高壓等條件下冷卻的問題。通過超快激光微加工技術,還突破了傳統制造方式加工葉片氣膜孔存在重鑄層、微裂紋、再結晶等缺陷。

說得簡單一點,這種技術類似於近視患者做過的激光手術,這樣可以聚焦到比頭髮還細的空間區域,這樣在加工時切面整齊、無熱擴散、無微裂紋,也不會對所涉及範圍旁邊的材料造成任何影響,該技術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超精細、低損傷的最佳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突破可不單單隻能用於高端的航空航天領域,在生活中也是可以運用的,例如:汽車發動機。據專家介紹,該技術部分核心指標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持平,可以為諸多難加工材料與構件的超精細、“冷加工”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我國“芯”病迎來重大突破,一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國際先進水平

航空發動機

這種“冷加工”超快激光極端製造技術未來也可以用於對戰機的研發,畢竟我國的戰機性能已經可圈可點,只剩下航發這一短板,但這也是研製戰機的重要環節。要知道,在五代戰機的“4S”標準中,“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都是由航發的性能決定的,此外飛機的紅外特性也與航空發動機密切相關。

過去,由於研製能力不行,我國航空發動機葉片很容易出現技術缺陷,對新一代發動機、戰機的研製和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如今,擁有了這項技術,我國航發的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將迎來巨大突破,我國飛機研製的瓶頸也將就此打破。(叮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