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貴州應該全部為農曆七月十三,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七月半臨近,相信大多數人都得買上點燒紙,封上包,給那邊的先人們寄點過去以示孝敬,但是這填寫地址的方式你會嗎?可沒有我們平時寄快遞那樣簡單哦,可有講究了,如果你不會,往下看,教給你“掛包”的方法,讓你不再臨陣才去請教張大伯、李大爺。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 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七月半寫包燒包習俗

南山秀竹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多數人是過七月十三,也有過七月十四的。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據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陽間檢查後人的善惡情況,陽間的後人就舉辦一些祭奠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燒包(封裝的紙錢)給已故的先生,以此祭奠這些從陰間的鬼魂。現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

一、接老人: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飯桌後的牆上,牌位下的桌上擺放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祭品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前需要淨手上香,供飯完後需要燒化紙錢。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後用封皮包裝就成為“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兩種,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於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於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的相關欄目寫上先人的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燒包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花包封面)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白包封面)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1、封皮內容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如下(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 上奉 (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 故 收用(已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 孝 祀(陽間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 年 月 日叩化(農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內容寫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填寫。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按期限燒各種包(如七七包、一週年包、二週年包和三週年包),每次燒包填寫的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如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週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週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週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第二列:一般不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首先需要在“故”字之後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係(具體見附表);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係就行;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並且要將姓和名分開,如寫給男先人就稱“某公某某”(前一“某”為姓,“公”為性別,後“某某”為名),寫給女先人為“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後“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後稱男先人為老大人、女先人為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後寫“名下”即可。第四列: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與收包人的關係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附表)。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寫了。

四、燒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將封好的包燒化送給先人。關於燒包也是有規則的,不是隨便就拿去燒。燒包的步驟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託運;其次是餵馬,就是對承擔託運任務的紙馬進行喂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第三是供馬伕,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第四是夾包,就是將紙馬夾在捆好的兩包中間,表示把捆好的包抬上馬背;第五是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院子內或大路邊)畫一個半封閉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燒燃一把香後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方向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第七是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一定空間的形狀(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第八是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來認領自己的錢。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裡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一起燒掉。

七月半寫包稱謂一覽表: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附:封皮路票文字內容: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

七月半到了,給先祖們“燒包”“寫包”流程你懂嗎?本文教你

《爾雅•釋親》:"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昆音)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七月十四鬼節的由來及禁忌:

農曆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又稱為鬼節或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 的大節日。中元節源自道教 , 後為佛教沿用成為現今俗稱的鬼節 。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 ,故事的主角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 ,倒懸”乃指目蓮之母受死後受餓鬼之苦 ,不能進食。 後得釋迦幫助 ,悉其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佛並藉功德救母。因此民間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 農曆七月 ) 舉行普渡會,俗稱 鬼節。一 般來說古代都不願在此月作嫁娶等重要事宜 。

中元節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麵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紮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燈。滕州也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前,擺香案,唸佛經,佛師一邊唸經,一邊朝臺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吃了能消災。長島漁民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親人,用木板秫秸製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有的甚至裝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愛的生活用品,然後點燃蠟燭,由已經結婚的同輩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較為普遍,一般都在午後帶著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裡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穀穗子,據說以五穀為馬,祭祀完畢後,好讓祖先跨著馬回去。

中元節的飲食一般是包子、水餃、饅頭,飯後吃蘋果、梨等時令水果。唯獨陵縣例外地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吃粗茶淡飯。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鬼節禁忌大全

千萬不要… 原因是…

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你說呢?

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拔腳毛

俗話說:「一支腳毛,管三個鬼」,所以腳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092;

晚上曬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ㄋ…

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 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筷子插在飯X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鬼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拖鞋整齊的放床邊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鬼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吹口哨晚上吹口哨,

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本帖由烏蒙野譚收集整理,如果你感覺對你有所幫助,點贊以示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