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數千年曆史長河中,湧現了很多對國家有功、對百姓有恩的清廉正直官員,這些清廉官員被朝廷嘉獎,被人民愛戴,他們的正直公正在史書上褶褶生輝,流芳百世,萬世敬仰!這些官員中,有一位由於任職地方官時的清正廉明、愛民如子,於是被百姓建立祠堂活生生的供奉,而且香火旺盛,他是誰?接著往下看。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眾多萬世稱頌的清官中,狄仁傑絕對算一位。提到狄仁傑,相信大多數人不會陌生,尤其前些年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熱播,更是讓這位千古一臣家喻戶曉。這裡先來說兩個關於狄仁傑近乎神話的傳說:

武則天當政時期,很長一段時間裡,每當月初,前來上朝的狄仁傑總是面紅耳赤,活生生就一個大量飲酒來上朝的醉漢。武則天當然知道她一向敬重的這位老臣不可能飲酒後上朝,於是就在某一日散朝後留下狄仁傑詢問,可是狄仁傑的回答令武則天驚詫不已,原來狄仁傑在魏州任職的時候,由於百姓對之敬仰,於是建立了一個祠堂對之供奉,每到月初一,百姓就會來到祠堂裡對狄仁傑的塑像祭祀,大量的酒拋灑在塑像前,於是,遠在京城的狄仁傑就形同真的喝下了這些酒,所以身體就顯現出飲酒後狀態。武則天當然不信,於是派人到魏州查看,結果這事居然是真的,每月初一當地百姓成群結隊前來敬酒祭祀。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還有更為傳奇的,說,五代時期某天夜裡,一個醉漢喝醉了,倒在狄仁傑的祠堂廊下就睡著了。半夜,他突然被一陣說話聲驚醒,睜開朦朧睡眼,隱約看見一個人對著狄仁傑的塑像在說話,那人說:我欲奉命取魏州一萬人命。這時聽見祠堂內有一個聲音說:魏州百姓近些年連續受災,民眾苦不堪言,你還是去其他地方吧。一會後,只見那人去而復返,對著祠堂內說:已經奉命改為鎮州。不久,後唐莊宗果然發兵攻打鎮州以及附近州縣,傷亡相當慘重,但是戰火始終沒有波及魏州。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信度並不高,傳說成分居多,而且有將狄仁傑神話的嫌疑。但是至少能說明,狄仁傑是一位真正讓百姓深深記住的好官。傳說歸傳說,百姓將狄仁傑在生前建立祠堂供奉這個事是真實存在的。這裡說下,在古代這種在官員生前就建立廟宇供奉的祠堂叫生祠,要建立生祠那可不是誰都能享受得到這個待遇的,首先需要百姓願意,換句話說就是要民眾有這個強烈的要求,然後報朝廷審批,就是說要享受這個待遇,首先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然後就是要得到朝廷的認可,缺一不可,然而狄仁傑就具備了這條件。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話說,在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發兵進攻唐朝(其實此時叫大周朝),武則天派兵迎擊,多半不順利。契丹兵眼看就要進攻魏州,魏州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名一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北方軍事力量南下的必經之地。契丹兵離魏州尚有很遠的距離,昏庸的魏州刺史就慌得無法,不顧事實緊急徵調了很多民眾前往魏州城裡修築工事,這樣一來,整個魏州田地無人耕作,莊稼荒廢,被徵調的民眾看見這樣子,心理簡直痛到滴血!哪有心思構築工事,於是魏州人心惶惶,軍心動搖,毫無戰鬥力可言。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於是武則天想到了被她貶到江西彭澤縣任縣令的狄仁傑,一道聖旨就將狄仁傑調往魏州擔任刺史,負責魏州防務。狄仁傑上任後,看見整個魏州人心惶惶,田野荒蕪,於是馬上下令讓百姓都各自回鄉打理田間之事,百姓聞得此消息,皆歡呼回到了田裡打理莊稼。據《舊唐書•狄仁傑傳》記載狄仁傑這樣說:賊猶在遠,何必如是,萬一賊來,我自當之,必不關百姓也。

狄仁傑讓百姓回鄉後,立即著手整頓魏州軍務,加強練兵,構築合理防務,嚴陣以待。契丹兵見到狄仁傑軍威嚴整,防務嚴密,最終沒有敢碰魏州,直到第二年這場契丹與唐朝的戰爭結束,魏州依然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周邊州縣被戰爭破壞得滿目瘡痍,而魏州在狄仁傑的治理下卻是五穀豐登,百業興旺!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後來,朝廷欲將狄仁傑調回京城,魏州百姓可不幹了,百姓統統請求狄仁傑留下,甚至有人割破肌膚以請求朝廷留下狄仁傑,但是魏州百姓需要狄仁傑,整個國家更需要狄仁傑這樣的出色人才呀,最終狄仁傑還是離開了魏州,於是為了表示對這樣雄才大略、愛民如子、剛正不阿的狄大人,魏州百姓就給狄仁傑建立了生祠,將狄仁傑活生生的給供奉了起來,而且香火旺盛至極!

他是令女皇武則天既愛且怕的賢臣,是生前就被百姓立祠供奉的清官

在歷史上,狄仁傑是以犯言直諫、體恤民情著稱的一代賢臣。對朝廷,不管是誰,就是女皇武則天,只要有不利於國家的舉動,狄仁傑也敢於直接給你揭露,所以女皇武則天也常常對這位千古一臣畏懼三分,武則天對之是既愛且怕,愛的是狄仁傑的能力,這是國家之幸,怕的是這狄仁傑一旦反駁起來,那是毫無情面可留,必須據理力爭,所以武則天也心理懼怕三分!對民間,那是體察疾苦,秉公執法,剛正不阿,鐵面無私。

事實證明,一個官員,你對人民好了,人民永遠記住你,你魚肉百姓,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文/趙遠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