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三位偉大人物,美國的

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和英國的阿瑟·克拉克,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自小對科幻的追求、紮實的科學基礎,以及親身的經歷,造就了他們,讓我們不妨看看這三位巨頭是如何煉成的?

不僅僅是科幻家,也是科學家、未來學家!

阿西莫夫一生著書近500本,《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為後續眾多的太空系列小說、電影鋪平了道路。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阿西莫夫

海茵萊因代表作有《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嚴厲的月亮》、《雙星》、《 銀河系公民》、《銀河行商》等,4次獲得雨果獎,被譽為硬科幻小說大師、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海茵萊因

克拉克被譽為“太空時代的先知”,作品包括《童年的終結》、《月塵飄落》、《來自天穹的聲音》、《帝國大地》,《2001年太空漫遊》是其經典代表作,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開啟了“太空史詩”的新類型,它啟發了《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甚至《阿凡達》。曾獲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克拉克

這些巨頭可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大家,也是科學家,未來學家。

阿西莫夫也是一名生物化學家,更是被稱為“預言帝”,說是他的預言都成了現實。如機器人,他將單詞“robotics”(機器人學)第一次引入英語,“2014年,機器人還不會普及,而且不是非常好用,但它們已經出現”,他曾說。 “到2014年,只有無人駕駛的飛船能降落在火星上,而一次載人探險則在準備之中。”有人甚至稱他為“機器人之父”,他的“機器人學三定律”廣為人知。

定律一: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或因不運動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定律二:機器人必須執行人類的命令,除非這些命令與第一條定律相牴觸;

定律三:在不違背第一、二條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阿西莫夫預言電腦

1945年,28歲的克拉克提出了同步通訊衛星的設想。1960年,這一設想成為現實。為此,通信衛星所運行的軌道後來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為“克拉克軌道”。他提出的用太陽風驅動的飛行器,也被歐洲空間局等在實際太空探索中驗證。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同步衛星

關於科學,克拉克有一個著名的三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海因萊因也以預測未來之準為迷,曾預言了首先使用原子彈的國家是美國,以及日本最後的結局。海因萊因的預言偏政治層面一些。

這三位巨頭,差不多出生在一個年代裡,海因萊因(1907年),克拉克(1917年),阿西莫夫(1920年),正是他們三位的作品,催生了科幻界的繁榮,並引領了一些領域科技的發展,他們是如何煉成的?

都是從小喜歡仰望星空的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這三位巨頭早期經歷看,從小都特別喜歡科幻。為首的阿西莫夫,是一位智商超群的神童,15歲的時候開始給科幻雜誌寫信,18歲時就參加了一個科幻俱樂部。克拉克更是如此,幼時特別喜歡仰望星空,收集化石,閱讀舊的美國科幻雜誌,17歲的時候就加入了英國星際協會,在這個組織裡,所有的成員都夢想能乘坐火箭飛向太空,他們甚至已經提出派 3 名飛行員登月並返回地球的可行計劃,他曾說服該協會雜誌增設一個航天科學的欄目,30歲的時候,克拉克擔任了該協會的主席。海因萊因稍遜一點,他出生一個軍人人家,當時寫科幻更多是出於生計,後來的成功一方面來自於他的經歷,另一方面確實在科幻方面有天賦。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都有十分紮實的理工科教育背景

從這三位巨頭的教育背景看,阿西莫夫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專業,海因萊因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專業,

克拉克是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數學和物理專業。紮實的理工科背景,讓他們的作品更加具有科學性和未來性,為作品賦予了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實感。

克拉克發表的首部作品《太空序曲》中,虛構了一艘名為“普羅米修斯”的月球航天器。這種航天器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用於地球軌道到月球的航行,另一部分則是一個使用核反應堆加熱空氣的飛行翼。儘管核發動機從未被用於太空飛行,但技術描述具備現實可行性。海因萊因更是硬科幻的代表,而且非常硬。在《星船傘兵》中,對機甲戰士的描述雖然不多,但滿滿的科技感,放在現在也不落後。阿西莫夫自然不在話下,《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也都是硬科幻的代表。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我,機器人


兩位有大戰從軍的經歷,見過了大場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宏遠的場景為各類文學作品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科幻小說也不例外。二戰期間,海因萊因克拉克均有參軍的經歷。海因萊因是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畢業後作為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的士官在海軍服役五年,後來升至中尉。大戰期間,他在費城海軍航空試驗所任工程師。克拉克加入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技師,參與預警雷達防禦系統的研製。戰時克拉克主要操作進場雷達,他早期的非科幻類小說,半自傳體的《Glide Path》就以此為背景。這兩位歷經大戰的經歷,為科幻世界的戰爭場景描寫奠定了基礎。也正是由於來自親身的感受,使他們的作品,更有宏大的場面、歷史的邏輯、科學的預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受得住粉絲的喜愛。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太空戰爭

三巨頭雖然已經百年,但他們的作品依然佔據科幻界的主要舞臺。假如沒有科幻,世界將會怎樣?假如沒有這些大師,科幻將會怎樣?借用阿瑟·克拉克墓誌銘:

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

He never grew up, but he never stop grow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