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有人說,科幻小說是小眾,諾貝爾獎對此不會青睞有加!

大部分人也沒有聽過,有哪幾本小說獲過諾貝爾獎!(當然,諾貝爾獎是獎給作家的)

其實,有幾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的科幻十分經典!你甚至能找到很多科幻小說的影子!

2007年得主:多麗絲·萊辛,《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檔案》

多麗絲·萊辛(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早期代表作是《金色筆記》,被奉為“女權主義的教科書”,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9-1983年間,她推出一系列總名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檔案》的“太空小說”,常稱“太空五部曲”,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神秘的宇宙。

《什卡斯塔》(1979年):關於一個初級文明之星變成自私和瘋狂之星,然後又回到正常時代的故事。

《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1980年):一個圍繞地球的奇怪領域分有三個區:三區,一個平靜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的天堂,是一個由溫和文雅的Al女王統治的女權社會;四區 卻是一個戰爭不斷,混亂動盪的地獄,由殘暴好戰的國王Ben-Ata統治。他們兩區的聯姻,極端男權和女權的融合,預示著整個銀河帝國的動搖、瓦解。

《天狼星試驗》(1981年):描寫監督各種改變物種的實驗,發現星球真正的力量是懂得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律和銀河系的規則,並樂於奉獻,幫助和促進其他星球的統治原則。

《八號行星代表的產生》(1982年):一顆星球變得不宜再生存,選擇一個代表躲避災難的故事。

《駐沃利恩帝國感情用事的特工》(1983年):一個外星球干擾另一個行星的故事,用的手段就是——謊言,這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最後全民患上謊言病。

《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檔案》主要從人性思索層面入手,構建了一個新的宇宙世界,內容沒有多少硬科幻和高科技,更多人類與生存環境,人類內部秩序的矛盾,寫出了作者對人類歷史和命運的思考與憂慮。

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非常遺憾,據可查資料,國內僅出版了《三四五區間的聯姻》(2008),豆瓣評價7.2,只有74人評價。

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2017年得主: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說起這位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因為是去年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位日裔英國小說家。 《別讓我走》講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經歷和他們作為人體器官捐獻者的故事,也是他一部特別重要的科幻作品!

克隆技術一直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也成為了科幻創作的題材。這本書從一所奇怪的學校展開,學生們在“監護人”的細心照看下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校方非常重視學生的健康問題,禁止所有人吸菸,相反的,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卻採取少見的開明政策。當主人公們獲悉自己被學校欺騙,而真實身份是克隆人時,他們心中並未激起任何激烈的情緒。因為真相早在校園時代心理衛生課時已經到來,此時此刻所發生的一切,沒有一件是在意料之外。緊接著,死亡的陰影就落在了 “捐助者”與“捐助者看護”這兩個不同身份的克隆人身上。

《別讓我走》一經問世就在歐美引起強烈反響,被《紐約時報》、《時代》週刊、英國《衛報》等諸多報刊媒體列入年度最佳圖書。2006年獲得美國亞歷克斯獎和意大利塞羅諾文學獎。

引入國內後,也給予了較高評價,豆瓣評分8.2分。

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2010年,該小說被改編為電影,由凱瑞·穆里根、凱拉·奈特莉和安德魯·加菲爾德主演 。2015年又被日本TBS電視臺首次搬上熒屏,由綾瀨遙攜手三浦春馬、水川麻美共同出演。這兩本劇在國內視頻網站均有。

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1974年得主:哈瑞·馬丁松,《阿尼阿拉號》

《阿尼阿拉號》於1956年出版,包括103首詩歌,描寫人類因地球受到放射物質毒害而無法居住,被迫乘坐飛船離開,遷移其它星球,但飛船最終失去控制,脫離原定航線,聽任在渺無盡頭的茫茫太空中墜落。《阿尼阿拉號》展示了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對自然環境的重新關注,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哈瑞•馬丁松是瑞典詩人、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星球之歌”。他的作品直麵人類最關心的“世界末日說”和“生存危機論”。

《阿尼阿拉號》這本書估計很多人適應不了,因為主要是詩,在國內受眾更小。2012年國內有譯版,豆瓣評分7.1,參加評價的僅有78人。

但從含金量上,這本書被公認為哈瑞•馬丁松的代表作,可能是唯一一位因科幻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借用莫言評價哈瑞•馬丁松的那句話:

因為喜歡仰望星空,他們把地球看得很小!

誰說科幻小說獲不了諾貝爾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