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17的水滴屏是一種什麼設計?你認爲體驗感會怎麼樣?

hrhaey236


從去年的全面屏概念推廣開始,各個廠商就展開了屏佔比這一戰場上的“軍備競賽”。從縮窄下巴額頭再到劉海屏的出現全是為此,而市場的表現也證明消費者對此也確實認可度頗高。那麼在OPPO最為成功的R系列上,我們也從R11s的18:9全面屏、R15的劉海全面屏演化到了如今R17上的全面屏新時代:

水滴屏

隱藏結構再創新 OPPO R17水滴屏解析

這其中的變化可不僅僅是外觀形式的調整這麼簡單。要知道,每一次壓縮邊框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很多,攝像頭如何隱藏、傳感器如何縮窄、聽筒放在哪裡、指紋解鎖如何解決、系統如何交互……這個時候來自於R15和FindX上帶來的技術積澱和演進為R17帶來了新的形態——水滴屏應運而生。

從外觀設計上,OPPO R17採用了美術視覺設計中規格最高的G3曲線,使得整個弧線呈現出連續無斷點的美感。通過模仿葉片表面即將滴落的水珠,讓整個流線更具張力,對比此前其他品牌的U形設計,這樣的水滴屏要更具生命力,流動的線條也和屏幕邊框的弧線過渡更協調。

至少對我而言,OPPO R17的屏幕形狀是要比此前流行的劉海屏設計是要更優雅的。不僅如此,更高的屏佔比和更窄的頂部佔用區域也進一步減少了“Notch”區域造成的突兀感。如果不是特意觀察,你甚至感覺不到這個小小“水滴”的存在。當然,這一點還要歸功於OPPO R17(91.5%)相較於R15(90%)更高的屏佔比。

R17的頂部同樣隱藏了部分傳感器

但還有一句話是“功能驅動設計”,如何在如此小的空間裡依然保留手機所需的所有傳感器就成了大問題。首先是光線傳感器,R17將光線傳感器隱藏在了水滴右側的屏幕下方,通過在水滴區域內埋下的彎折的導光柱,將光線傳導至傳感器上,從而實現對環境光的識別。而在距離傳感器上,OPPO R17使用了和FindX上相似的“TP+屏下紅外”方案,除了上方的距離傳感器外,在屏幕下還封裝了紅外傳感器,從亮屏到息屏使用屏幕觸摸機制檢測,從息屏到亮屏使用紅外檢測。

小小的水滴中包括前置攝像頭、光線感應器和聽筒

通過以上兩個技術,OPPO把劉海屏做成了水滴屏;而更窄的邊框則需要迎接天線信號的挑戰:我們都知道阻礙屏佔比增加的除了屏幕工藝之外,“天線淨空區”也是不能避開的一環。R17延續了FindX上的雙核智能切換分佈式天線的同時,再一次搭載首創雙可變電容聯調技術,通過兩大首創技術,保證了用戶在握持OPPO R17時,360度無信號死角,實現最佳通信效果。

至此,OPPO R17的水滴屏進化完畢。通過對OPPO R17水滴屏的挖掘,我們發現了OPPO工程師在設計和功能之間做出的努力。在保證產品的性能依然強悍的同時,在科技和人文之間找到平衡,將產品做到極致可能才是OPPO的追求。

另外,我們還能從OPPO R17上發現不少從Find X上繼承的技術,可見OPPO的技術積累帶來的絕不是“曇花一現”式的一時驚豔,而是“陌上花開,可徐徐而歸”的持續釋放。對於未來的OPPO,我們可以抱有更高的期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