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全域旅遊,時下最炙手可熱的詞彙,被視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坐擁獨特自然人文資源的翼城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以“2+10”模式為抓手,高點謀劃,厚植優勢,走出了一條富有當地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2+10”模式 激活文旅“一盤棋”

翼城,素有“唐堯故地、晉國源頭”的美譽。縣境歷史遺存眾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現存7處國家級、18處省級、22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兩個中國傳統村落、兩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6個歷史文化名村,有歷山、翔山、古綿山、佛爺山、河上公德山5處風光迤邐、景色獨特、底蘊深厚的名山。

旖旎多彩的自然風光、積澱深厚的歷史遺存,構成了翼城縣發展全域旅遊的“四梁八柱”。近年來,當地堅持把發展文化旅遊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高標準編制完成了《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制定了“一首兩翼四支撐,三條線路八循環”的全域旅遊總體思路和戰略佈局,即以歷山為龍頭,以城內古城和大河口考古遺址公園為“兩翼”,以綿山、翔山、河上公德山和佛爺山為支撐;以東向晉城、西向臨汾、南向運城“三條線路”與周邊旅遊景區對接,以8條循環旅遊公路串連縣內各個景點。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以“2+10”全域旅遊模式,今年上半年,翼城縣恢復舉辦了中止長達27年“翔灤古會”活動,短短12天時間,接待遊客數量40多萬人,直接經濟收益4000多萬元。特別是與山西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了“花滿翼城”大型戲曲演唱會,來自全國11個優秀戲曲劇種的13位梅花獎得主精彩亮相,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果,打造了將傳統廟會與電視傳媒融合、具有獨特文化屬性的旅遊品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在“翔灤古會”的示範帶動下,全縣各鄉鎮先後舉辦了王莊鄉“棄裡鬧驚蟄”暨后稷農耕文化旅遊活動、裡砦北續桃花音樂節、閆村遊學體驗活動、唐興城內古城民俗文化旅遊活動、古綿山德孝文化旅遊活動、“走進革命老區、暢遊春潮花海”暨澆底鄉生態自然保護區連翹賞花節、“南唐風情園、果蔬嘉年華”暨南唐鄉櫻桃旅遊文化活動、隆化史伯“和”文化旅遊活動、佛爺山廟會、橋上“劉累故里”與龍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全縣文化旅遊呈現出“鄉鄉有節慶、月月有活動”的喜人態勢,全域旅遊“共建共享”理念獲得了群眾高度認同。

大美歷山 叫響文旅新品牌

8月,暑熱未褪。

歷山,溪水潺潺,鳥鳴幽幽,卻是一處谷深清涼地。

說起歷山,綿延於我省南部中條山脈東段,被譽為華北“綠肺”,早在1988年就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尤其總面積242平方公里的歷山風景旅遊區,境內峰巒疊翠,奇峰高聳,峽谷清幽,林密草豐,保存有大量珍稀動植物,享有“華北生物資源寶庫”的美稱。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坪闊260餘公頃,草坪周圍崇山峻嶺,樹木茂盛,是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亞高山草甸,也是華北和黃河中下游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資料顯示,這裡是一座天然氧吧,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高達10000左右,冬季經官方測算每立方厘米達2000之多),極具開發“森林之旅”的充分條件。相傳舜王當年耕治此山時,編制了中國最早的歷法——《七十二候歷》,故後人稱此山為歷山。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8月6日,翼城·歷山“曆法之源”通過中國氣象局專家組評審,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七十二候歷》起源於翼城歷山。此舉被認為將有力地促進當地“氣象+歷史”“氣象+旅遊”的深度融合,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刻,歷山腳下的西閻古鎮已是盛裝迎賓——本月20日至26日,“大美歷山·休閒翼城”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將在這裡舉行。

西閻,翼城縣一個歷史悠久而又活力迸發的小鎮。全鎮共有各種自然、人文景觀100餘處。以歷山為龍頭,囊括了主峰舜王坪、原始森林、斬龍臺、妃子林、奶泉、南天門、舜王廟、野生植物園。高山峽谷——熒庭舜王谷,處處留有大舜生活的遺蹟,舜王床、舜王臺、舜王池、萬年瀑布潭、一線天、七星潭、古代棧道遺址等,是大舜農閒休憩養身之所。另外還有大河村珍珠簾瀑布、彩石灘、黑白龍潭,興石村泉頭瓜子寨獨具特色的山水景觀。西閻鎮還是一座文化小鎮、康養小鎮,在這裡有全國唯一一座供奉堯舜禹湯的國保單位——曹公四聖宮;有國家級傳統古村落曹公村、古桃園村,有西閻村元代湯王廟、鳳翼門、醒民臺,堡子村民間博物館、關帝廟、實相寺遺址,十河村侯氏宗祠、元窯河玄元洞,古十銀的清代小橋等,頗具“一村多景、景融文化、文化通景”的氣息。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兼具自然與人文氣質的歷山連同其中的西閻古鎮,被大打全域旅遊牌的翼城縣寄予了厚望。圍繞加快歷山風景旅遊區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以《翼城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積極編制《歷山風景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歷山風景旅遊區旅遊開發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歷山風景旅遊區開發建設項目已經省發改委評審立項,努力將歷山打造成5A級景區,將西閻鎮打造成康養小鎮、休閒度假小鎮。建成了總投資1.7億元的全省第一條農村旅遊公路——舜王坪旅遊路,配套建設了綠化工程以及景區內電力、通訊網絡。深入挖掘歷山歷史文化,先後出版了《古翼城百論》《翼城人文大觀》《翼城縣誌編譯》《山西曆山漫話》《中國曆山攝影集》等文化典籍,最大限度提升了翼城旅遊文化品位。同時,藉助各種渠道特別是媒體的力量,歷山的宣傳營銷不斷強化,旅遊景區知名度不斷提高。

“大美歷山·休閒翼城”主題文化旅遊活動,是繼“翔灤古會”之後,翼城縣助力我市舉辦全省旅發大會的又一舉措,也是該縣著力打造的全域旅遊重要特色品牌。據瞭解,活動期間,主辦方精心打造了“大美歷山”攝影大賽、野外帳篷休閒、非遺節目和民俗表演、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展銷、特色小吃展銷、舜王谷徒步越野、著名作家看歷山採風和全域旅遊項目招商推介等9道文化旅遊大餐。期間,由山西省社科院與該縣聯合舉辦的“劉累故里在翼城暨中華龍文化溯源”研討會也是此次旅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地期待能夠充分利用歷山景區這一優勢資源,為全國的旅遊愛好者提供一個休閒度假、康養靜心的絕佳所在,全力打響翼城歷山的文化旅遊品牌,進一步提升翼城全域旅遊形象,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健康發展。

多點開花 構建文旅大格局

某種程度上說,“2+10”模式激活了翼城縣全域旅遊的“一盤棋”!無論是“翔灤古會”的超高人氣,還是“大美歷山·休閒翼城”的重磅來襲,都昭示著該縣試圖通過兩大文化旅遊活動,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重大突破的壯志雄心。

自2017年8月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一年來,翼城縣多措並舉,多點發力。立足“唐堯故地、晉國源頭”的文化定位,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積極創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著力推進鄉村文化復興,重點推動9個鄉鎮35個村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古村落,打造一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努力將地域民俗及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為夯實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近年來,翼城縣高標準編制全域旅遊規劃,創新融資渠道規劃了11條旅遊公路,高質量完成了全省第一條鄉村旅遊公路——舜王坪旅遊路建設,統籌推進歷山、古城等重點景區建設,大力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 以提升城市品質為抓手,深入推進“六城聯創”工作,全力實施了城市集中供熱工程、道路建設工程、城市亮化美化工程,深入開展縣城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不斷完善城市的硬件和軟件水平;以建設美麗村鎮為突破口,在全縣建成4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美麗宜居示範村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然風光、資源稟賦、人文遺存和產業特色等優勢,努力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旅遊風情小鎮,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美麗田園,不斷提升農村的“內在氣質”和“外在顏值”。

翻閱一份2017年年底出臺的《翼城縣全域旅遊實施方案》,可以更為直觀明瞭地瞭解到翼城縣正在著力構建的“兩核引爆、三帶串聯、三區覆蓋”旅遊大格局。

所謂“兩核”,即以歷山生態康養為功能核心的度假核、以唐(堯)晉文化為核心的唐晉文化創新體驗核。重點開發歷山生態景區、歷山小鎮、24條康養驛道等旅遊項目,並以城內古城、霸國遺址兩大文化資源為重點支撐,做足冶南冶鐵遺址、北壽城遺址、古綿山等重點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加強交通建設,升級文化品牌,做大做強文化創意、文化演藝、文化體驗、古城休閒、商貿購物等文化業態,構建環城文化旅遊帶,整合形成翼城文化吸引核。

“三帶”,即生態文化度假帶、田園休閒體驗帶、鄉村民俗風情帶。

“三區”,即東部山地生態文化旅遊片區、中部丘陵農業產業旅遊片區、西部晉國田園休閒旅遊片區。

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

大格局支撐大目標,思路明晰的翼城縣正蹄急步穩地發展全域旅遊。翼城縣文物旅遊局負責人說:“根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要求,通過5年多的努力,至2022年底,實現旅遊業增加值佔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遊從業人數佔本地就業總數的比重20%以上、年遊客接待334萬人次以上,旅遊稅收佔地方財政稅收12%左右,至2025年,全域旅遊實現大發展,實現中國知名的生態文化休閒度假目的地的發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