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记者

上篇写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男记者,应部分读者点播,写一篇女记者。因她还在职,为不影响人家提拔,不留名,知者自知,不知者,我不怪你。

说到女记者,相信此刻你我心目中浮现出的,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超火的“红蓝大战”表情包。诚然,有些野鸡媒体派出的女记者,走上全国两会这样的舞台,提问长篇累牍而不得要领,就是一番事先排练好的自我炒作,唯一目的就是让各家媒体的摄像多给自己点镜头……这种记者放在哪里都不受待见,怨不得被同行翻白眼。

我觉得,今后全国两会这样的活动,官方要实质性审查记者们的过往报道业绩。把两会当秀场的交际型“记者”,让她们在人民大会堂外广场400米区域表演一下“采访“这个行当,就够了,反正那里地方也够宽敞,恶心不到别人。

也许因为我也曾是新闻从业者的缘故,对这行的人接触得多,也有了些辨别好坏的能力。一个好的女记者的标准我虽然归纳不出一二三,但写起她来,我难免觉得这应当是一个好的女记者的标准。

一个女记者

她爱动脑子。我认为这是一个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养,但其实不少记者压根就是新闻工人,是不读书,不动脑子,也没有学习习惯的。抄材料署个名字就一样能赚稿分,何必费那神呢?我后来也做过其他单位的公关,干给媒体提供新闻通稿的活儿,但事后我会翻检一下报道,照抄我通稿的,和不抄我通稿的,我内心的尊敬程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看一个人的稿子多了,就知道他的学养和为人。网上有很多人骂环球时报的胡锡进“花式叼飞盘“,我反而觉得他就是极优秀的媒体人,积极灵活处置很多棘手的素材,比只会转发权威部门通稿就要高级很多。骂人的人,不信你处在他的位置去试一试?我相信做得比他更好的人并不多,但要放嘴炮说别人”垃圾“,实在太容易了。

她智商极高。稿子写得常常令人抚桌称叹,如果不是极其善于学习和揣摩,是断然写不出那样的境界来的;然而有时也未免情商偏低,对于俗世中的交往,就我所见,她处理得并不算最好,单位中也有不睦的同事,也不知道谁是谁非,但大家都知道她们合不来。

《笑傲江湖》里有句台词很经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窃以为还要修改,”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没有贬义,我只是觉得,如果只有一大帮糙老爷们在一起,玩的都是一些粗糙的事,打牌、打游戏、喝酒、吹牛逼,少了细腻和玩味的想象空间,如果那也算江湖,江湖未免太也无趣,而已。

她爱热心帮忙,但不随意参加“饭局“。听说,在帝都是有一种”饭局“的,一帮在各行各业颇有能力资历的老男人组局,席间必然有至少一个业务能力还说得过去的年轻女记者。这种饭局形成某种圈子,女记者会很快得到别人得不到的采访机会,写出别人写不出的独家报道,然后得以脱颖而出。

我曾托她的一些事,她都办得极妥帖。但请她吃饭感谢,她只参加过一次,还特意问了来宾,跟帮忙并无任何关系,完全是不相干的另一次朋友聚会。来了也不肯喝酒,吃了几筷子清淡的蔬菜,不怎么说话,安静地看着其他人嘻嘻哈哈,坚持到饭局终了。不失礼,不咋呼,不突兀,清淡如水的样子。

她过得谈不上清贫,但肯定不富裕。这些年,新闻从业人员的待遇,是这个行业集体失语的报道黑洞。因此有了个新成语叫做“地命海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她跟我私下聊起记者们辞职的事,半真半假地说也想过辞职,问我这个已经离职人的意见,我反问她”你想好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没有?“

她说了答案,我不由更操心,“这不比你当记者更穷吗?“那一刻她眼睛里,我看到有某种火花,难道真是理想主义小火苗?

一个女记者

我相信,依她的能力,做她想真正做的任何事,她都可以做到很好。但她其实并不能超然物外去跟全世界相处,还是有不少瞻前顾后,以至于,她迟滞在某种状态下。我很期望看到某一天她彻底明朗开来。(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