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慢支、慢阻肺的人動則氣促,還能鍛鍊嗎?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因為活動後更容易出現氣短,所以很多人就不願意進行鍛鍊。而實際上,適當的鍛鍊不僅有助於呼吸肌的強壯和肺功能的康復,還能增強心功能,幫助身體獲得更多的氧供;改善身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有利於培養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下幾點可供慢阻肺患者參考。

第一、詢問呼吸科醫生,根據病情階段和有無其他伴隨的基礎疾病,評估心肺功能後,制定出個體化的鍛鍊方案。鍛鍊時根據自身情況,以不出現明顯不適症狀為宜。也可以佩戴鍛鍊腕錶以監測心率,一般心率不要超過每分鐘120次。

老慢支、慢阻肺的人動則氣促,還能鍛鍊嗎?

第二、可以從呼吸鍛鍊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病情較重的人可以在家中進行呼吸鍛鍊,方法包括(1)腹式呼吸:坐在一張有靠背的椅子上,下背部貼緊椅背,腹部放鬆,兩手分別放於胸部和腹部,想象自己的肚子是一個氣球,吸氣時腹部的手感覺被向外推,胸部的手在原位不動,抑制胸廓運動;呼氣時感覺腹部的手向內回位。堅持每天進行鍛鍊,時間由短到長,逐漸習慣於平穩而緩慢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讓膈肌下移,胸腔擴大,肺臟獲得更大的擴張。(2)縮唇呼吸:吸氣時用鼻子正常吸氣,呼氣時嘴唇縮小(呈吹口哨樣),緩慢將氣呼出,要延長呼氣時間,吸氣和呼氣的時間之比為1:2至1:3。縮唇呼吸可以增加呼氣時氣道內壓力,避免小氣道過早關閉,增加肺泡有效通氣量。也可以購買呼吸訓練器幫助鍛鍊,可以量化每天的鍛鍊量,增強信心。

老慢支、慢阻肺的人動則氣促,還能鍛鍊嗎?

第三、走路是慢阻肺患者最佳的鍛鍊選擇。有研究報道,每天堅持走路一小時,可以降低一半的慢阻肺急性發作頻率。這種方式既簡單又可以調動全身部位參與,適合長期堅持。走路適合選擇在幽靜的公園,這樣比較容易專注,也不會有交通意外的風險。時間適合在傍晚,室外溫度適宜,如果是冬季要注意保暖和戴口罩。走路時可以配合呼吸鍛鍊,提高鍛鍊效率。此外,太極拳、瑜伽等舒緩的方式也比較適合慢阻肺的患者。

第四、朗讀和唱歌是慢阻肺患者適合的鍛鍊方式。大聲朗讀和歌唱時膈肌和胸腹部的呼吸肌都會調動起來協調運動,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肌肉協調性,還可以增加肺活量;同時氣道內壓力的推動還可以幫助痰液排出;改善身體機能的同時還能愉悅心情,易於長期堅持。

老慢支、慢阻肺的人動則氣促,還能鍛鍊嗎?

第五、記住,心情舒暢是對付百病的良藥,老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心補”,就是指這個道理。只要是對情緒有益的事情一定會對身體有幫助,大腦會捕捉到每個讓自己快樂的瞬間,調整神經遞質和激素的釋放,讓你的身體處於最佳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