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盆景修剪的簡要


「技術」盆景修剪的簡要


修剪:從造型來講,修剪和攀扎都是為了改變枝幹的彎曲形式,佔有的空間位置,從而達到樹木造型的目的。從養護管理來講,修剪是為了保持和維護已成型的樹木景觀。按造型順序的先後,可分為定位剪、縮剪、疏剪等。

「技術」盆景修剪的簡要


修剪時間:雜木類盆景一年四季均可修剪,松柏類宜在休眠季節修剪。梅雨季節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樹木生長旺盛,應少剪,或不重剪,大量枝葉被剪去會影響正常生長,嚴重時導致死亡。另外,接近秋末不可重剪,強剪後新芽陸續萌發,寒流一來會凍死嫩芽。重剪、強剪的最佳時間為1-2月份樹木處於休眠期。但一些不耐寒樹種不宜在冬季修剪,因傷口較難癒合,易留疤痕。

一般來講,樹木長勢強、生長旺盛的可多剪,生長瘦弱的則少剪。從樹木造型需要,通常要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等。留下枝條的養分集中,可長得健壯。

修剪方法:剪口的端面應盡能避開大面與枝幹相切為45度角,葉芽留在斜口上側方向。在生長期,可帖近葉芽修剪,利於傷口癒合。非生長期,可在葉芽上端修剪。

「技術」盆景修剪的簡要



定位剪:即指盆景造型第一次修剪,確定保留不同位置的枝條,剪去多餘的枝條。山野採挖的樹樁,栽培成活後,萌發很多枝條,必須剪去大部分枝條,保留造型所需要的骨幹枝條,這就稱之謂定位剪。定位剪之後,確定了枝條的數量、位置及枝條間的相互距離,它直接影響樹木盆景的形態美。所以在修剪前,要認真構思,考慮樹木造型的形式,所謂“意在筆先”,同時要做到“胸有成竹”,方可下剪。因為枝條的取捨,取決於樹景形式的確立。保留的枝條應生長健壯,上下粗細協調,儘量避免平行、對稱、重疊,做到疏密有致,圍繞主幹上下左右展開,具有動勢。

「技術」盆景修剪的簡要



縮剪:是一種縮短枝條的修剪方法,也是樹木造型和維護樹景的重要措施。從造型來講,通過縮剪使樹木矮化,枝條豐滿,自上往下粗細有度,彎曲有變,所以造型要注意三點:①被剪枝幹與上節枝幹的粗細過渡的比例適合;②縮剪時,留好芽眼的方向和角度,以調整新發枝條合理地佔有空間位置;③縮剪枝節宜短忌長,第一節枝長於第二節,第二節枝長於第三節枝。從維護樹景來講,絕大部分成型的葉木盆景,每年生長季節抽出的徒長枝需要進行縮剪,以維護美的姿態。

「技術」盆景修剪的簡要


松柏類成型盆景主要依賴摘芽、摘心來控制超長枝,維持原貌。而觀花、觀果盆景的縮剪,要按其不同生長習性,採取不同修剪方法。如紫薇、石榴、海棠等是在當年新抽枝條上開花結果,休眠期可縮剪,生長期則不宜縮剪。早春開花的迎春、梅花、碧桃等宜在開花後修剪,可促其翌年花果枝的形成。葉木類盆景可在初夏、初秋縮剪兩次,休眠期進行強剪,除去各種忌枝。火棘、枸骨短枝上開花結果多,除休眠期強剪外,春末夏初也可對當年生的長枝進行縮剪,並勤施薄肥,增加光照,促其夏秋生出短枝,增加花果量。休眠期的強剪須適當保留短枝,確保翌年的花果。


疏剪:維持樹木景觀,並能增加通風、採光能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養分集中,促使枝葉茂盛,花繁果碩。

疏剪時間根據強剪和弱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生長期,枝葉繁茂,可隨時弱剪,但不宜強剪。萌發力強的樹種,如雀梅、榆樹等,可避開梅雨季節,進行強剪。剪後應減少澆水量,勤施薄肥,加強光照。一般情況下,樹木上端疏剪量可大些,下端疏剪量可小些,因為下端枝條要難長些。疏剪的對象主要為各種忌枝,以及過密的枝冠,在上下枝冠同等重要的情況下,應儘量留下剪上,使上端枝冠的體量小於下端枝冠的體量。疏剪後,樹冠生長受到壓抑,會萌生許多新枝條,應及時剪除。

圖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小編,我們將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