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十九章:從濟寧嘉祥縣的曾子之死說起

《三字經》第十九章,要從濟寧嘉祥縣的曾子之死說起。因為本章《三字經》說的周公為我們制定的周禮,大小戴為我們選編的《禮記》。《禮記》其實就象現在的交通規則,規定了車輛應該如何運行一樣,《禮記》其實是規定人的正確行為,人應該按照什麼樣的規則做才算是一個人。正是因為這些規則才讓我們人類維持了5000年,我們的先人聖賢,甚至是把這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我們今天談到的曾子,在他生命最後一刻的所作所為,就說明了這一點。

《三字經》第十九章:從濟寧嘉祥縣的曾子之死說起

濟寧嘉祥縣

曾子是我們濟寧嘉祥縣的人,是孔子晚期的學生。被後世尊奉為“宗聖”。濟寧嘉祥縣,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隸屬於濟寧市管轄,這裡是麒麟發祥之地,現在在嘉祥縣南還有曾子廟。下面我們先看一下本章原文: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大小戴 注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

我先把需要講解的字解釋一下:

(1)周公: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

《三字經》第十九章:從濟寧嘉祥縣的曾子之死說起

周公

(2)周禮:書名。周公著。記載古代政府各部門的職官制度。故又名周官。

(3)著:撰寫敘述。

(4)六官:周朝的六種官制。它們是:(一)天官冡宰,(二)地官司徒,(三)春官宗伯,(四)夏官司馬,(五)秋官司寇,(六)冬官司空。

(5)存:存有、存在。

(6)治體:治理國家的體制。

(7)大小戴:指西漢的學者戴德與戴聖。二人是叔侄關係,有“大戴”、“小戴”之稱。

《三字經》第十九章:從濟寧嘉祥縣的曾子之死說起

大小戴

(8)注:解釋。

(9)禮記:儒學經典之一。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聖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後來失傳,《小戴禮記》因鄭玄為之作注,流傳下來,就是現在的《禮記》。其內容包羅萬象,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並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

(10)述:闡述。

(11)聖言:聖賢的言論。

(12)禮樂:各種禮儀與配合典禮的音樂與制度。

(13)備:完備。

為了幫助一些朋友的讀音,我把這個原文的拼音也寫出來:

我(wǒ) 周(zhōu) 公(gōng),作(zuò) 周(zhōu) 禮(lǐ),

著(zhù) 六(liù) 官(guān),存(cún) 治(zhì) 體(tǐ)。

大(dà) 小(xiǎo) 戴(dài),注(zhù) 禮(lǐ) 記(jì),

述(shù) 聖(shèng) 言(yán),禮(lǐ) 樂(yuè) 備(bèi)。

下面我把這一章的現代白話文的意思說一下:

周公撰寫了《周禮》這本書,記載了周朝的六種官制,保存了治理國家的體制。

西漢的學者戴德和戴聖,分別註釋了《禮記》這本書,書中闡述聖賢的言論,以及各種有關禮樂的典儀制度,相當完備。

下面我講一個“曾子易簀”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曾子是如何把“禮”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

曾子重病躺在床上,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下,兒子曾元、曾申坐在床腳。坐在角落的童子拿著蠟燭。

《三字經》第十九章:從濟寧嘉祥縣的曾子之死說起

曾子易簀

童子無意中發現曾子身下是一張華美而圓潤,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竹蓆。便脫口稱讚,子春忙制止他不要講下去。曾子聽見後,驚懼地說:“啊!” “是的。那是季孫賜給我的。我一直沒換。元,扶我起來換竹蓆。”

曾元答道:“您的病很嚴重,不能挪動您的身體。等天亮一定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童子。君子以德愛人,小人用姑息遷就來愛人。我還有什麼可求的? 我能得正道而死,已足夠了。”

於是,他們趕緊換掉席子。換完席子,曾子尚未安穩地躺下就逝去了。這就是“曾子易簀”的故事。

如果曾子不這麼快換席子,他可能不會這麼快就去世。但是,他去世前的這一舉動表明了“禮”在他心中的位置是大於生命的,作為一個大儒,這種離世的方式是最有意義的。

最後希望濟寧嘉祥縣的朋友都來關注我,並提出寶貴意見,如果大家對曾子或《禮記》感興趣的話,請幫助轉發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