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孩子特別任性怎麼辦?

依依作文


孩子六歲時,正是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時期,這個時候他們有自我的意識是很正常的。只是這種自我意識如果超出原則性的底線,那就屬於任性了。

孩子任性,受累的是家長,深受其害的還有我們孩子自己,所以,如果孩子任性,得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好習慣。



一 對於任性的孩子來說,首先要制定規則。

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什麼要求可以提,什麼要求不能提。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任性,而且他並不知道能與不能的標準是什麼,他們只知道,只要他們哭鬧了就能達到目的,實在不行,就繼續哭鬧。

所以,想要戒掉孩子任性的第一步,就是跟孩子制定明確的規則,然後堅定不移的按照規則行動。



二,全家人必須統一戰線。

孩子天生具有察言觀色的本能。如果他發現在家庭成員中,有某個人可以被他攻破,那麼只要他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們就會瞅準機會,牢牢的抓住這個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拉攏某個家人的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孩子把爺爺奶奶當作靠山,這時爺爺奶奶非但不會給孩子施加壓力,反而會覺得非常榮幸,覺得孩子對自己非常親近,於是他們不僅會變本加厲的對孩子好,而且還會幫著孩子一起對付給他們規矩的那個人。



三 藉助於老師的力量。

很多孩子都在家裡,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卻唯獨怕老師。當我們的孩子非常任性,而且家庭成員中又不能取得統一意見的時候,我們可以跟老師溝通,藉助於老師的威嚴來幫助孩子戒掉任性的習慣。

這個方法是屢試不爽的方法,但是用起來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萬一尺寸把握不好,就會讓孩子懼怕老師,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四 激起孩子內心的榜樣力量。

六歲的孩子剛剛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階段中,他們非常看重自己在其他小朋友心目中的形象,我們可以經常把他們表現好的照片,傳到家長群裡,並且給他們適時的進行表揚。同樣也會告訴他們,如果表現不好也會發到家長群裡,那麼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忌憚。


小豬媽媽育兒記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很任性,因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庭都會最大程度上滿足孩子的需求。滿足越多,要求也就會越多,就很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改變孩子任性的性格:



一 阻絕家長的縱容。

每一個任性的孩子背後,都至少有一個縱容的家長,要想斷絕孩子的任性,必須從源頭上阻絕可能滋生任性的條件 。

孩子之所以會任性,就是因為他們的要求大部分都會被接受,即便不被接受,也能通過哭鬧等方式來達到目的。我們在超市會經常看到孩子為了一個玩具或者零食,氣急敗壞的大哭大鬧,然後我們也會發現,在孩子大哭大鬧之後,家長還真就買了。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家長在鼓勵孩子通過哭鬧來達成目的。

所以讓孩子不再任性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讓他們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哭得再久也達不到目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縱容孩子的家長,要絕對的堅持原則。



二 帶領孩子多讀講道理的故事書。

六歲的孩子還不能通過講道理來理解這個世界,但是他們可以通過繪本書童話書裡故事,來比對自己的生活。很多孩子喜歡一個故事,就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個角色,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去比對故事中那個角色的做事方式,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千萬不要忽視了榜樣的力量,六歲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那麼就是故事書裡面的那些講道理的形象,多半會影響到他們的時候,我們再加以適時的鼓勵,會很快的讓孩子改掉任性的習慣。



三 多帶孩子參加同齡人的活動,讓他們學會分享。讓孩子學會分享。

雖然二胎政策已經放開,但是6歲的孩子多半還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有求必應,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那麼這時我們應該多帶他參加同齡人的活動,讓他們學會分享,在實際行動中瞭解分享的意義。

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他們並不明白任性的後果有多嚴重,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來加以正確的引導。


驢爸育兒記


其實我在回答你們怎樣讓人腦洞大開時已經回答這個問題:從胎教到五歲已經至少有初中水平,怎麼可能六歲任性?這種孩子到高中年齡比較叛逆(小時也要求民主跟大人要求一樣),因為看得懂考研究生試題、在高中裡混學歷(囯情需要)老師都沒他有文化常常出難題、談戀愛,後經我道聽途說:黑社會的大佬都博士程度,管理企業都軍事化,才安心學習。你提的問題是普通教育出來的孩子才六歲任性,最好的方法是換環境(囯外是最好選擇沒條件)就安排住校過集體生活,只有獨立才能好轉,但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如果留在身邊氣死還不算還要每天監督作業累死了,而我是從不檢查作業的、就當小孩跟大人一樣,小孩有那麼多知識,幹嘛要煩你?我見過很多家長都是很辛苦的很可憐得象保姆,問我是怎麼教育的?我說要從胎教到五歲抓起,她們聽了都很茫然……


恢復新北京共識綠色引


小孩子任性現在很普遍,但是這要看當家長的怎麼去教育了。常言道:嚴則愛,松則害,不嚴不管要變壞。從小看大,三歲自老。這說明從小孩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了。對這樣的孩子就要嚴格要求,耐心教育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