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远离家乡打拼的你

前几天看到朱自清的那句诗: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眼睛不由的湿润了,庆幸自己在14年终于顺利回到父母身边。但现在,自己过得并没有曾经规划的那么美好。

很多同学咨询我时,再问一个问题:第一份工作,职业机会和离家近二者如何抉择?

其实答案是很会很痛的,而痛并不是此时你能感觉得到!

写给远离家乡打拼的你

1

现在的贫穷,不是挨饿,也不是挨冻。

远离家乡的人,深知贫穷是那么多的无能为力。

背后每个offer的选择,都是艰难的,来之不易,繁多纠结。

还记得前些年,每年春节过后要返回公司时。

那时的行李是有温度的,早早醒来,满满的包裹已经不知不觉被父亲装好。

父母总会担心,不管多挣了多少钱,外面的世界会把孩子饿到。

突然又在责问自己,何时能够回来,为什么要让父母的担心,只能通过冰冷的电话去安抚。

每次出差,看到地铁上疲惫不堪的职场人,我也在想,为什么还留在这里,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那么脆弱渺小。

其实,当你选择了机遇,放弃离家近的时候,贫穷却显得尤为可怕。

贫穷会让你面对生活巨变时无能为力。

贫穷很有可能让你的孩子继续接受不公平的教育资源。

所以那些远离家乡去打拼的人,更担心自己的前途。

写给远离家乡打拼的你

2

选择远离家乡的人,可以接触到更优秀的职业圈。

每个offer,如果有机遇的优势,并不是因为薪资高,而是他赋予你的职业价值。

事实上,大的职业平台会影响你一辈子,当你面对上百个职业岗位时,你会更清楚哪个更有价值,哪个更适合你,哪个是你未来可以返回家乡去做的。

所以我在推荐职业机会时,抛开定岗的随机因素,我更推荐你去研究院,而不是零部件公司或者制造公司。

那里的圈子更前沿,看似肤浅,但更符合中国人的职场。

我最反对的是:认为外资供应商有技术,就要去这里工作。一位同学跟我讲,他正在德国读书,看到德国人研究技术,让他吃惊的不仅仅是深度,而是即使他跟着德国人学了,回国后却无处可用。

是的,当我15年第一次去德国时,我就意识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中国的马路像德国一样,几百年不修,倒掉的不是修路的企业,而是就从来没有过修路的就业机会。

大城市的圈子,也吸引了无数的研发中心,而进圈子的人,未来多数也会游离在其中。

所以,选择远离家乡的人 ,最大的痛可能是再也回不去。

3

远离家乡的人,也改变了本来平淡的生活形态。

人本可以有多面的生活,只是你选择了其中一种。

家乡的物价低,节奏很慢。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温水之中,平淡到再也无法走出去。

一位咨询我的职场人,已经工作多年,在柴油机行业做维护工作,学历不高,一心想去当地的乘用车企业,可是他被拒之门外。

后来江西某民营车企的基地给了他一个机会,薪资提升一些,而且给到一个小领导的职位,他在犹豫是否要远离家乡,带着妻儿去拼搏。

他的家人是极力反对的。只是他心里不甘,他也很清楚,这是一次,可能未来几年是唯一的一次改变职业命运的机会。

我给他的建议是,去外地拼搏三年,带着平台的优势,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再返回你的家乡,去那家乘用车企业,证明给它:我在比你更优秀的企业里,做到了如今的位置,你凭什么还在歧视我的过去。

毕业后的聚会,最打脸的是那些曾经被你瞧不起的同学挣的比你多得多。企业是精明的人创立的,他不会雇一个傻子去拒绝你的优秀。

即便他未来无法返乡,但迎接他的一定是另一个生活形态。

在我的大学圈和职场圈里,大多数我认识的东北人,最后都未返回家乡。

他们在南方定居,把父母接过去。也有的选择了北漂,每年尽量多回几次家。

而起初,他们并没有计划要留在远方,因为“孝”亦是“落叶归根”。

所以现在,当因为机会的稀少,他们决定放弃一个平淡的生活形态时,在远方,一个新的,更好的生活形态已经开始。

写给远离家乡打拼的你

4

选择远离家乡的人,真的会很痛。

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成为父母心中漂泊的孩子。

并非情愿,甚至我们都不敢在安静时,去回想小时候的事。

我认识的几个朋友,有的人从外地回来,因为无法继续打破生活的层层压力,最后又选择离开。

父母那一代人,并不愿意离开他们的故土,那里更安全,舒适。

至少可以期待每次带着欣喜回家过年的你,而随你去远方,他们可能会经常看到,你下班后疲惫不堪的样子。

后记

选择离家近的人,会痛苦在无法承受的生活压力,也会在安静时,感叹自己平庸的职业生涯。

远离家乡去打拼的人。祝愿你能尽早衣锦还乡,或者在远方,和你的家人过上另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感谢阅读,本文是鸡汤,献给家境普通,正在外地和即将在外地打拼的职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