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5年才有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此前她連一個維基頁面都沒有

加拿大當地時間清晨五點,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的電話鈴聲響了,電話的那一頭是諾貝爾獎委員會。他們告訴斯特里克蘭,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接到電話的時候,斯特里克蘭還在睡夢中。“我還在想是不是惡作劇,”她說,“但後來我意識到,這天正是頒獎的日子,如果真是惡作劇,那未免太殘忍了。”

時隔55年才有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此前她連一個維基頁面都沒有

清晨五點,斯特里克蘭街接到電話

現任滑鐵盧大學副教授的斯特里克蘭與另外兩位科學家被共同授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的突破性研究。他們發明的激光工具如今擁有無數的用途。斯特里克蘭和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教授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得到一半的獎金,另一半獎金則授予退休物理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他曾就職於著名的美國貝爾實驗室。

時隔55年首位女性獲獎

激光是光粒子的集束,發明於上世紀60年代。之後科學家立刻開始著手研究各種利用和操縱激光的方法。

時隔55年才有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此前她連一個維基頁面都沒有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唐娜·斯特里克蘭

斯特里克蘭和穆魯找到了一個拉伸和壓縮激光、從而產生高強度短脈衝的方法,現在這一研究的用途非常廣泛,其中就包括精細的視力矯正手術。阿什金髮明瞭一種操縱激光的方法,可以把微小的粒子推向激光束的中央,並使粒子停留在固定的位置,甚至讓它們四處移動。這項技術被命名為“光學鑷子”,它能利用光的能量捕捉和固定活的細菌和病毒,而不會對有機物造成損害。

斯特里克蘭的獲獎堪稱歷史性時刻:距離上一次女性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已有55年之久。同時,在諾貝爾獎117年的歷史中,斯特里克蘭是第三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

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在196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她在解釋原子核結構方面的研究。在那之前,法國物理學家瑪麗·居里(Marie Curie)因為對放射性的研究,在1903年與其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和科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實際上,法國科學院當時只提名了男性作為候選人,但在皮埃爾·居里的堅持下,瑪麗·居里才名列其中。

諷刺:維基百科頁面從無到有

頒獎公告發布後,斯特里克蘭的名字開始在網上瘋傳。各個媒體紛紛刊文祝賀她獲獎,並討論起了這對物理學和其他領域女性科學家意味著什麼。對於不太出名的諾貝爾獎得主來說,這是常有的事,但斯特里克蘭的聲名鵲起有點不同:就在得獎當天,她的生平事蹟“從天而降”般出現在維基百科上。

不同於另外兩位獲獎者,斯特里克蘭在獲獎之前,連一個講述她生平事蹟的維基百科頁面都沒有。

今年5月,一名維基百科用戶試圖創建一個介紹斯特里克蘭的頁面,但遭到管理員拒絕,理由是“這一申請的參考數表明,目標對象不符合創建維基百科頁面的資格”。也就是說,管理員認為網絡上專門報道斯特里克蘭的文章不夠多,因此沒必要為她創建一個頁面。

頒獎公告發布後,一個新創建的頁面出現了大量的編輯信息:“添加她的頭銜”;“添加諾貝爾得獎論文”;“添加其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名字”。

時隔55年才有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此前她連一個維基頁面都沒有

這個維基百科頁面的創建過程讓人不由地感覺,這是在暗諷因為忽視女性而長期受到批評的諾獎評選,而且還揭示了講述女性科學家事蹟的文章是多麼地匱乏。看看斯特里克蘭頁面的“歷史”一欄(記錄所有編輯信息的地方),就彷彿實時目睹了一位科學家被認可的整個過程。而在諾貝爾獎委員會打來電話之前,她的事蹟早就應該引起關注了。

性別失衡的諾獎

得知自己是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後,斯特里克蘭感到十分驚訝。“只有三位,是真的嗎?我原以為有更多的女性得獎,”她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必須重視女性物理學家,因為她們就在那裡。希望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獲此殊榮。”

時隔55年才有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此前她連一個維基頁面都沒有

1901年至2017年,共有48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獎,而男性多達892人。

諾貝爾基金會官員也承認這種性別失衡。去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全是男性,在談及此事時,諾貝爾基金會董事會副主席戈蘭·漢森(Göran Hansson)說:“沒有更多的女性得獎,我們對此感到十分遺憾。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是從過去的科學發現中進行挑選。我們不得不等待,直到它們被證實,然後才能頒獎。以前對女性的偏見更加嚴重,而且二三十年前的女性科學家比現在要少得多。”

這話沒錯,但有些人認為,提名委員會在進行回顧性挑選時,仍然忽視了潛在的候選人。比如暗物質研究先驅維拉·魯賓(Vera Rubin),她曾長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人選,在2016年底去世——諾貝爾獎不頒發給已故人士。

有些物理學家不贊成把獎頒給魯賓,理由是她的觀測結果只是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間接證據,所以發現暗物質的功勞不應該歸她所有。但著名物理學家麗莎·藍道爾(Lisa Randall)表示:“照這麼說的話,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多數科學發現也應該遭到類似的反對。”她解釋道:

阿諾·彭齊亞斯(Arno Penzias)和羅伯特

·威爾遜(Robert Woodrow Wilson)在他們的無線電天線系統中發現了噪音。後來,根據其他物理學家的解釋,那其實是源於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但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還是當仁不讓地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20世紀90年代,天文學家發現,宇宙的膨脹速度在加快而不是放緩,但沒人知道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來自何處,甚至不清楚它是不是恆定的能量,這就是把它叫做“暗能量”的原因。高溫超導現象被發現,但沒人知道其背後的原理。然而,所有這些發現都理所當然地獲得了諾貝爾獎。

今年9月,英國科學家喬瑟琳·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因為她在物理領域的研究而榮獲一個重大獎項。很多人認為,她在很多年前就應憑藉這一研究獲得諾貝爾獎。1967年,當時還是劍橋大學研究生的伯內爾和導師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一起發現了一種新的天體,取名叫脈衝星,這是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能散發出明亮的能量束。這一發現在197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伯內爾不在獲獎名單上。得獎的是她的導師和一位男同事。

就在斯特里克蘭獲獎的前一天,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停止了比薩大學教授阿萊桑德羅·斯特魯米亞(Alessandro Strumia)在該機構的所有活動,原因是斯特魯米亞說物理學是“男性發明和建立的”。他在一次關於物理學領域性別問題的研討會上發表了這番言論,而參會的大部分是女性物理學家。斯特魯米亞說,“男人更喜歡和物打交道,女人更喜歡和人打交道”,男女之間存在“天生的差異,哪怕沒有受到任何社會影響的孩童也是如此”。他的言論在網上廣泛傳播,並遭到強烈抵制。

但上述言論沒有讓斯特里克蘭驚慌失措,她已經在獲獎那天證明那些話是錯的。在接受BBC採訪時,她說斯特魯米亞的言論“太愚蠢了”。

翻譯:于波

審校:李莉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