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賣出300億,沉寂已久的康師傅,它的春天要來了?

最近,沉寂已久的康師傅重新得到了人們的關注。

前幾天康師傅發佈半年報,上半年營業額超過300億元,淨利潤超過10億元,其中僅方便麵的營業額就高達百億。

眾人都驚歎康師傅銷量破百億的好成績,曾經一度受外賣和網紅食品影響而銷量走低的泡麵這次也迎來了第二春?

說起康師傅,曾經它一度是泡麵的代名詞。

風頭最盛的時候幾乎家喻戶曉,年銷60億,是世界很大方便麵生產商之一。

說到這裡也不得不提到其創始人魏應州及魏氏兄弟,魏應州是臺灣一個商人四個兒子中的老大,商人去世後,四兄弟接手了他的油脂加工廠。

後來魏應州在一起去大陸的火車上吃從臺灣帶的方便麵,結果大陸人非常好奇,都過來詢問著方便麵是哪裡買到的。

半年賣出300億,沉寂已久的康師傅,它的春天要來了?

魏應州就此發現了商機,並且迅速搶佔了大陸中端方便麵的空白市場。

1992年,康師傅在天津成立了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紅燒牛肉味作為康師傅的第一款口味也在此刻誕生。

兩年之後,康師傅就在全國各地設置了生產基地,隨後就成為國人心目中方便麵的代名詞。

魏應州以方便麵為開路先鋒,沿著方便麵業務鋪設的銷售管道,不斷拓展產品範圍,從餅乾、糕點到茶、水、果汁、飲料,構築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食品王國。作為核心業務的方便麵,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有它穿針引線,康師傅的各項業務才得以結合為一體。

康師傅的方便麵業務在2013年到達巔峰。這一年,方便麵業務為康師傅帶來43.32億美元銷售收入,創造了3.36億美元淨利潤,佔總利潤的68%。然而,巔峰之後,則是持續的衰退。從2013年起,康師傅在方便麵市場的佔有率開始螺旋下降。到2016年,方便麵業務的銷售額降至32.39億美元,淨利潤僅1.75億美元。按銷售額計算,市場佔有率有跌破50%的苗頭。

作為行業龍頭,康師傅的業績不可避免地受到行業大勢的影響。據世界方便麵協會統計,中國方便麵需求量從2013進入衰退期,2016年中國人消費了385.2億份方便麵,比2013年減少77億份,下跌幅度達16.6%。連續20年高速增長之後,中國方便麵行業碰到了天花板。

但是隨著高速鐵路的大規模興建,快速蠶食了這個主要的消費場景。前不久,一位在高鐵上吃泡麵的乘客被鄰座狂懟,引發了高鐵上是否應該吃泡麵的爭論。喧囂過後,一個事實逐漸浮出水面:高鐵並未禁止乘客吃泡麵,卻決然不會出售一包方便麵。

半年賣出300億,沉寂已久的康師傅,它的春天要來了?

曾經它是膾炙人口的美味,現在卻成了被人嫌棄的垃圾食品。難登大雅之堂的背後,是中國消費升級不可阻擋的勢頭。高鐵動車替代了綠皮火車、外出打工者逐年遞減、健康飲食的觀念不斷強加、外賣餐飲的迅猛興起,這一切,讓方便麵的存在感大大減弱。

但方便麵市場一度低迷之後,為何康師傅東山再起呢?

其實這也不是偶然現象,前段時間,涪陵榨菜淨利潤也增長許多,同類許多低價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大。

半年賣出300億,沉寂已久的康師傅,它的春天要來了?

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如今人們在住房、吃穿用度等各方面的支出增多,收入卻沒有增高多少,可以說,是一種消費降級的表現。

並且方便麵的外賣等的衝擊下,為了出路,都不斷推陳出新,滿足消費者健康又美味的需求。

所以,康師傅等一些平價商品能夠再次獲得人們的青睞,與他們不斷以消費者為中心,滿足其需求,以及追求品質、打造品牌的關係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