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燕王朱棣可以造反成功,清朝大將軍王老十四爲什麼不向他學習呢?

宋安之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燕王朱棣為什麼可以造反成功?

我認為,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

1、明初開國武將已漸凋零。

朱元璋以各種藉口屠殺開國功臣,能打的武將基本上被殺乾淨了。太子朱標尚在人世時,就曾勸朱元璋不要大開殺戒,結果朱元璋卻說我這麼做不正是為了你將來能安穩繼位。朱標也無言以對。當然還有大家都提到的長興侯耿炳文,耿炳文在開國過程中以微弱的兵力鎮守長興城,抵擋張士誠大軍十年,拖垮張士誠的勢力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封為“長興侯”。善守不善攻,這可能也是他得以逃過一劫的原因。

相反朱棣一側,因常年在北方和蒙古人作戰戰,士兵和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當然不是朝廷的軍隊能比的。

2、建文帝不知人不擅任……

首先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之流大儒,甚至可以說是腐儒,一個個滿口聖人文章,真幹實事卻是一事無成盡是添麻煩。張廷玉在《明史》中評價他們“抱謀國之忠,而乏制勝之策”是相當有道理的。

武將方面,耿炳文守真定城守得好好的,突然撤換(也有說法是耿炳文戰死於真定),換成了徒有其表的紈絝公子李景隆,還不信任徐輝祖,導致一敗再敗。

3、建文強行削蕃,惹眾怒。

建文帝對於削藩一事態度強硬,甚至逼死湘王,流放周齊代岷四王,對付起來自己的叔叔是一點也不手軟。各藩王此時必然不會支持他。

4、朱棣福大命大

之前也寫過相關文章,朱棣靖難起兵,幾次在戰場上幾乎再無法翻身,卻突然起大風,救他一命,這是不是天意,真不好說。

再來看看我們這位清朝的阿哥是什麼情況呢?

而反觀“老十四”阿哥胤禵,康熙駕崩時身在青海,遠離政治鬥爭高層,當他接到回京奔喪的消息時雍正繼位已成定局,且有年羹堯的制裁,他再起兵奪嫡,難上加難。等他從青海回京,雍正帝位更穩,因此被留在東陵為康熙守陵。


越後湯澤


首先說一下造反的必備因素,首先是根據地(老巢),軍隊,善於領兵的大將,還有個至關重要的東西,名義(封堵人口的理由)。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受封為燕王,封地在北京,根正苗紅的皇二代,有自己的老巢。根據明初的制度,藩王能有三支護衛,每支護衛大約有九千到一萬九千人左右,而燕王呢,由於負擔這特殊使命,防禦北元,同時拱衛皇帝,任務重,護衛數量也是高配,有五萬左右,而且都是精兵悍將,而且在挾持寧王后,兵力大增。大將有朱能張玉等等,關鍵是朱棣有出兵的藉口,清君側,以誅殺黃子橙齊泰為理由,為什麼呢?理由是蠱惑皇帝,當時朱允炆要削藩,但是藩王是朱元璋留下來的,所有黃齊兩人就是奸臣,朱棣不是去造反的,而是去保護皇帝的,饒是如此,朱棣的靖難戰也是艱難取勝。

在看看,老十四,他有什麼,沒封地,就沒根據地,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將領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要是他對手下的將軍說要造反,沒準當晚就被綁了見皇帝去了,都不帶隔夜的,、。同樣要造反用什麼理由,他可沒有勤王的理由,除了大將軍王的稱號什麼都沒有,而且他沒有皇帝的授權,恐怕連兵都調不動,憑什麼造反?


患上闌尾炎的老巫鴉


藩王是諸侯王,雖然朱棣沒有像漢晉時代的王爺那樣擁兵十萬,但他也是藩王,有封地,也有自己的衛隊,也有近萬人,這些人雖然不多,但是都是嫡系,是他的私人軍隊,跟他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再招兵買馬就行了,

十四是什麼?就是個京城裡的貴公子,代替皇帝出征的,軍中沒有自己提拔的嫡系人馬,跟他利益捆綁的人也沒有,後勤補給靠四爺的人提供,他說造反,你說有人跟著他造反?

他就是個有皇子身份的將領而已,領兵打仗沒話說,因為有領兵權,但若造反,從何談起?用別人的軍隊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