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書法史上對於董其昌的評價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人品掉成渣,欺男霸女,橫行鄉里,可以說人神共憤;另一方面,書法造詣頗高,蔚為大家。

董其昌書法在用筆用墨和結體佈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這一點從我們推介的這件《邠風圖詩卷》行書作品便可見一斑。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與董其昌飽受詬病的為人不同,他的書法以古為師,以古為法,其成就主要得力於自己刻苦勤奮,善於深刻地悟通、反省。後世書家大多認為,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

據《明史·文苑傳》記載,董其昌書法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另外,董其昌的書法到了清代還能夠大行其道,也得益於康熙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

清代著名書家王文治《論書絕句》曾贊曰:“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 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可見董其昌的書法在清代書壇的影響力之大。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當然,與二王、趙孟頫等人的書法一樣,董其昌書法所產生的爭議也是極大的。不少書家認為,明清士子皆學董其昌的妍美、軟媚,清初的書壇為董其昌籠罩,書風日下,實在是書壇的悲哀。

在聲討董其昌書風的書家之中,以尊碑的代表人物包世臣和康有為態度最為鮮明。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寫道:“香光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軍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言下之意,就是說董其昌的書法流於妍美,缺少大氣象的東西。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不管是哪位書家,因為審美思維和習慣上的差異,有爭議都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產生的爭議越大,說明其書法影響也非同一般。我們拋開董其昌的人品不談,其書法的確有諸多值得稱道之處。

這件《論書絕句》是董其昌最為擅長的行草書字體,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說實話,單單看董其昌的書法,確實很難與傳說中的那些令人深惡痛絕的為人處世聯繫起來。就算都是真的,我們也沒必要因人廢字,其書法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藝術魅力是很難被抹殺的。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人品臭名昭著,卻將書法寫得超凡脫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