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諸葛亮和姜維,誰更能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8個字的評價​

提起三國時代,往往首先被人想起的便是那浩如繁星的英雄和他們的故事,由於個人喜好不同,所以大家所偏愛的英雄也有所不同,但這其中確有那麼一些人格外受人喜愛。如武將有:關張趙馬黃,文臣有:諸葛亮周郎等。無論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當中,他們的人氣都是極高的。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但是大家看三國系列的作品之時,其中有不少人往往因為這些人的逝去而對之後的故事忽然了興趣,以至於對於後三國時代的英雄們卻沒有了當初那麼高的評價和喜愛。今天咱們就來談談蜀漢後期最值得一說的人物,姜維,在小魚看來,姜維在對蜀漢的忠誠和為興復漢室所付出的努力上,並不遜於諸葛亮,甚至可以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評價,放在姜維身上更加合適。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大家或許會說,姜維乃是魏將,是後來降蜀的,怎麼能夠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呢?這裡小魚不得不說一句,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姜維雖是降將沒錯,但其在魏國之時當屬明珠暗投,在馬遵手下過得那叫一憋屈。演義中說是諸葛亮用計詐了姜維,逼得他走投無路才投降了蜀漢。其實無論是歷史還是演義中,姜維心中早已不忿,只是礙於自己忠君愛國的秉性才沒主動投降,足以說明姜維忠誠的本性是流淌在血液之中的。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話說姜維投降蜀漢之後,諸葛亮如獲至寶,整日和姜維演戲兵法,並傳檄兵書與姜維,這顯然是在培養接班人。這培養不單是軍事上的培養,同時也包括了對於興復漢室這一偉大目標的執著性。而姜維本就是純良之人,在諸葛亮日夜薰陶之下,也漸漸樹立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那就是興復漢室。並且其後面對於這個目標的執著程度更勝諸葛亮。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首先,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所面對的政局是不容樂觀的,蜀漢內部人員以蜀中派和荊州派為主,而姜維卻是前後不搭的隴西降將,這使得姜維受到了兩個圈子的排擠。諸葛亮生前過分親近姜維也讓不少人覺得有些不爽,一個降將,身無寸功,怎得丞相這般器重。所以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主政時姜維每次出兵,二人都不是很支持,即便是讓出兵,所撥兵馬也不過萬餘。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再後來,蔣琬費禕死後,姜維雖說掌管了兵權,但內政卻一點插不上手,加之黃浩此刻已經開始逐步掌權,姜維曾讓劉禪殺黃浩,劉禪不允,其餘大臣雖恨黃浩,但也無一人站在姜維一邊。這讓姜維在蜀漢政壇當中成了一個另類,滿朝文武也只有他整天喊著北伐北伐,使得劉禪都有些煩他,若不是怕魏國來攻,恐怕早就讓他告老還鄉了。不過即便是這樣,姜維已然沒有動搖自己的北伐理想。皇帝都不想打了,姜維一個降將卻能夠做到如此,這還不叫鞠躬盡瘁麼?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最後,劉禪在黃浩的鼓動下投降了魏國,姜維聞之大哭,拔劍劈石。之前被人束縛著手腳,現在終於能夠得償所願,全力北伐了,可卻讓自己效忠的主子給放了鴿子。這樣的事情,換在你我任何一個人身上恐怕都是極大的打擊吧。不過姜維沒有,他假意降魏,實則與鍾會密謀叛魏,還給劉禪書信讓劉禪忍耐,不多時定會重建蜀漢。無奈最後反叛失敗,姜維被殺。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小魚在這裡不禁想打個比方問問大家,你大學畢業後,本來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遇到老董事長看得起你挖你到身邊,給你描繪了一個公司美好的藍圖,你跟著老董事長又學了20年,一直為了一個目標準備著,好不容易老董事長死了,你卻被新董事長,一幫部門經理限制手腳,這也不許幹,那也不許幹,最後連公司都讓人合併了。你會怎麼做?你會和姜維一樣念念不忘老董事的囑託麼?最後不惜家破人亡,也要完成這個目標麼?相信大家的答案和我一樣,傻子才像姜維。

三國之中,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評價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

所以說,諸葛亮作為蜀漢的開國老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乃是臣子本份,也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最好體現,而姜維作為一個降將,在面對比諸葛亮更險惡的政治局勢面前,絲毫不動搖自己的初衷,最後不惜為此家破人亡,這樣的精神才是更加的難能可貴,相比諸葛亮也更加當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你們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