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百」並不是人人所願 國際油價難尋「平衡點」

倫敦洲際交易所(ICE)布倫特原油期貨9月27日收報每桶81.3美元,創近4年新高。當日,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美國WTI原油期貨收報每桶72.19美元,也接近四年高位。

國際油價的高歌猛進讓大宗商品交易商們開始討論起油價“破百”的可能性。

但“破百”並不是人人所願,產油國、石油巨頭、石油進口國都各有所思,這令國際油價難尋“平衡點”。

黑金歸來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終結了創紀錄的高油價時代,過去的十年中,油價一直處於過山車狀態。油價在10年前曾達到每桶140美元的峰值,不過在2016年,跌至每桶26美元,並在30美元左右波動徘徊許久。

2016年年底,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下稱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聯合減產協議。

按照協議,從2017年1月起六個月內,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日均共減產約180萬桶原油,以緩解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2017年5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將原油減產協議延長九個月。

經過一年多努力,減產取得了一定成效,原油供過於求的局面得到緩解,國際油價走出低谷,拉昇至每桶70美元以上,原油庫存也明顯下降。

2018年,油價漲勢不減,已兩次站上每桶80美元。

暫緩增產利好

不過,2018年6月22日,歐佩克在總部維也納舉行會議,對於下一階段產油政策,會議達成小幅增產的共識。歐佩克成員國將日增產原油約60萬桶,非歐佩克產油國則填補剩餘空缺,共計日增產約100萬桶。

國泰君安期貨原油研究總監王笑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目前情況來看,9月23日歐佩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召開會議決定暫時不增產的消息也刺激國際油價上行。”

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9月23日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第十次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會議後,沒有發表關於增產的正式聲明。

沙特阿拉伯是歐佩克成員中最大的產油國。沙特石油大臣哈立德·法利赫會後透露,沙特有餘力增加原油產量,但“不是現在”增加。

“我得到的消息是,市場(原油)供應充足。”法利赫說,“我不知道哪些需要原油的煉油廠無法獲取原油。”

消息一出,油價應聲而漲。“這種上漲是對此前預期增產落空的反應。”王笑分析。

供給短缺擔憂

除了暫緩增產利好外,近期油價上漲還有另一重原因,國際油市正藉機對未來供應短缺進行炒作。

王笑指出,這種炒作建立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上。

伊朗擁有世界第四大石油蘊藏量,是歐佩克成員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宣佈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美國政府已於8月重啟對伊朗在美元和貴金屬交易、汽車等領域的制裁措施,並計劃於11月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和銀行業。

伊朗石油部9月23日發表聲明,確認韓國已經完全停止進口伊朗石油,成為美國威脅重啟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後,第一個把伊朗石油進口量降至零的國家。

王笑分析:“如果伊朗問題全面爆發,甚至將其他中東諸國捲入其中,那麼油價上行至每桶100美元並非沒有可能。”

Raymond James旗下能源分析師Pavel Molchanov認為,油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這一持續時間至少三到四年。

摩科瑞能源貿易集團總裁Daniel Jaeggi近日表示,美國接近年末時將制裁伊朗,受此影響市場供應每日將減少大約200萬桶,這將使原油價格漲至每桶100美元成為可能。

上週,摩根大通發佈報告預測,如果美國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油價將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飆升至每桶90美元。

也有機構分析,伊朗原油出口量下滑已經超出了市場預期。

此前原油市場普遍認為,伊朗受制裁後,國際市場可能僅僅損失每日100萬桶的原油供給量。實際上,根據Tanker Trackers的數據,伊朗9月原油日出口量已降至 157.8萬桶,比8月減少了23.4%。

位於新加坡的能源諮詢機構FACTS環球能源公司甚至預測,在美國恢復制裁的“最壞情況下”,伊朗今年年底前原油出口量可能降至每日70萬桶。

衝擊產業鏈

多方壓力下,國際油價可能站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但石油公司並不樂見其成。法國能源巨擘道達爾(Total)就認為,油價“破百”不見得是好事。道達爾首席執行官Patrick Pouyanne強調,油價漲太高對石油業者未必是好事,需求可能隨之下滑,也可能“給競爭對手開一扇門”。

殼牌(Shell)首席執行官Ben van Beurden也表示,市場不會出現缺油,可是在庫存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原油供應會變得緊縮。

不過Beurden認為80美元並非“不合理”,甚至長期來看是好事。他解釋道,價格上去能夠刺激新的供應產生,從而彌補供應缺口,“我們應該能夠在那類價位上平衡市場,可是當然帶來新的產量不是短期事件”。

除了油企,油價對消費者有更為直接的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在油價持續走高的影響下,美國的消費者已經感受到了壓力。美國聯邦高速管理局數據顯示,季調後的高速交通量四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Saxo Bank主管 Ole Hansen 更是指出,“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飆升至每桶120美元以上,新興市場石油需求可能會受到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