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必須說明,我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失誤的產物。如果中國早二十年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我肯定不會來到人世間。人世間是天堂還是地獄暫且不論,我的降臨是幸運還是不幸猶且不說,總之,我降臨了。這種無法選擇的結局對於個體來說,只有順從和忍受。

我姐妹兄弟共八個,我排行老四。曾祖父是清末舉人,民國時期,家道雖已日漸衰落,但依然擁有一百餘畝土地和十多匹騾馬。可當我出世時,面對的卻是一窮二白的嚴酷現實:隨時都有可能倒坍的兩孔糟爛的土窯洞,一個唯一能充作傢俱的舊式臥櫃,一排像飢餓的嘴巴一樣張開著的空蕩蕩的盛糧瓦罐,一臺用出嫁的姐姐換來的石磨子。飢餓是命運賜給我的最初的禮物。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毛澤東說過,一張白紙好畫畫。這個說法自有它的道理,但對於一貧如洗而又負擔沉重的家庭來說,它近乎於一個善意的謊言。有一碗麵粉總比沒一碗麵粉好,有一角錢——當時可以買五盒火柴一比沒一角錢好。

父母相繼早逝。過度的勞累使他們的生命早早地枯萎。終生勞碌,留下的,卻是一堆亂麻一樣的債務。面對越發悲慘的現實,我哭嚎過,但卻對父母沒有絲毫的怨言。我知道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已竭盡了全力,他們為掙那可憐的工分而變得腰彎腿曲,他們寧願自己捱餓也要節省下那一粒一顆的糧食用來餵養兒女。渭北高原彷彿永遠乾旱,荒涼的歲月裡土地一個勁兒地板結,汗水比穀糠還要廉價,付出的勞動與所得的收穫總是不成比例。

我的父親是駝背。他小時候因父母早逝而淪落成孤兒。他給財主放羊時,跑到瓜棚裡躲雨,瓜棚倒坍,壓斷了脊樑骨。從此。他就像低頭認罪似的,在崎嶇的人生小徑中蹣跚。身體的彎駝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嚴酷的命運把他的精神也擠壓成了駝背。他膽小怕事,恪守規矩,隊長一聲粗壯的吆喝足以令他全身發抖。他拼命地幹活得到的卻是別人一半的工分。他與鄰居不論發生什麼性質的糾紛,總是以退縮而告終,真如《聖經》上所說:“別人打你的左臉,你再把右臉讓出去讓他打。”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父親其實是很聰穎很智慧的,只是生不逢時。他會蓋房,會做木活,會編織,會打撈掉入窖中的水桶,當然,他還被人稱做鞋匠。村民院子的門樓,幾乎全是他砌蓋的。他總能把門摟當作藝術品來塑造,既鏤花又能把門樓的造型構建得如一隻翩翩欲飛的飛燕。全村人的灶頭百分之百出自於父親之手。誰叫他他就跟上誰去,不吃喝人家的,不拿人家的一針一線,偶爾被人留住吃一頓飯,便顯得忐忑不安——如果他活到現在,看到那麼多貪得無厭的吃客在白吃白喝,他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他一定會羞愧得無地自容。吃客們心安理得,他卻很是臉紅。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母親是個剛強的女人。苦難的生活把她沖刷得如同岸邊的一塊礁石——雖然千瘡百孔,卻頑強地挺立。在我的記憶裡,母親是極少睡眠的。白天在地裡幹活,在灶房裡做飯,一到晚上,紡車就彷彿某種單調的音樂,延綿不斷地響起來。她盤腿坐在地上,鏽紅的亮光映照著她蒼白的臉。我一覺睡醒又一覺睡醒,直至聽到公雞的啼叫,依然發現她坐在紡車前。澀紅的眼睛充溢著淚花。只是等我起床準備上學時,才發現她頭歪在身旁的麻袋上,酣然睡去。天天紡線,年年織布,卻從未見她穿過一件完整的衣裳。他的衣服上永遠打著補丁。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母親如同巢窠,是鳥兒軀體和精神的家園;母親是我們生存的保證和希望;母親是冬天的火爐,是風雨中的屋簷,是我們夢想的柔床。

母親最終皈依了基督耶穌。對命運的恐懼與不可解釋,使她信奉了上帝。她捨不得花二分錢買杯止渴的茶水,卻掏大價錢買回數本《聖經》和與《聖經》有關的書。她每個禮拜天——除非病魔鎮壓得她臥床不起——都要步行數十華里山路,到縣城的教堂去祈禱,風雨無阻,雪霜不論。

自從信教後,天性慈悲的她更加慈悲。她憐憫一切生命,寬恕所有罪過。牛犁地撒懶,她絕對不會抽它一鞭子;某棵樹擦傷了皮,她會小心翼翼地給它敷上溼泥。對待村民,她更是有求必應:西家蓋房,東家婚嫁,總能在最勞累的地方找到她。瘋子堂姐被丈夫拒之門外卻被她安置在自己的熱炕上……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父母早已離我們遠去了,可我躺在濃黑的深夜裡,眼前總能浮現出父母的身影:父親佝倭著腰,揹著一袋剛剛借到的玉米,瘦如柴棍的雙腿在山路上顯得搖搖欲墜;而母親呢,夾著一隻空碗,倚在門框上,滿面愁容地思忖著該去誰家乞討。他們微笑著,笑容如傷口一樣憂傷。

《感謝父母》——作者安黎

安黎,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理事、西安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文學院簽約作家。1982年師範院校中文系畢業分配至耀縣中學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後輾轉耀縣縣委黨校、耀縣縣委宣傳部、耀縣文化館等單位工作。1992年初調入西安市文聯《美文》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至今,現為《美文》雜誌副主編。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有長篇小說 《痙攣》、《小人物》、《時間的面孔》,散文集《醜陋的牙齒》、《不在路上走》、《我是麻子村村民》,小說集 《醜腳丫踩過故鄉路》,詩集《走進人的叢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