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上元灯节词自稼轩《青玉案 元夕》后,无人敢写。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出,余词尽废。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青玉案 元夕》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上片也渲染一片热闹景况,种种丽字烘托元夕灯宵的气氛。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专门写人,特别是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反映苏轼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宋词鉴赏|元夕词、中秋词自这两首后,无人敢写,余词尽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