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小小的按鈕,也會騙人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你以為今天沒有被騙,

但是其實你每天都在被人騙。

醫學上有一個詞語叫做: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患者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類生理反應,但亦有人認為這是醫學實驗設計所產生的錯覺。這個現象無論是否真的存在,科學家至令仍未能完全理解。

也就是說,這個藥,其實吃下去一點用都沒有,但是患者並不知道。

他們相信這個藥是有用的,於是身體產生了積極效應,加速了病痛的痊癒。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醫學領域,現實生活中也有。

現在的APP裡面,有很多安慰劑按鈕。

所謂安慰劑按鈕,就是指除了提供心理安慰沒有任何實際功效的裝置、設計。

你比如我們用Windows 系統的時候,當你傳輸文件,會出現一個進度條。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其實,這個進度條,和你文件傳輸的進度,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為了讓用戶耐心等待,微軟的設計師專門設計了這樣一個界面,安撫用戶的情緒。

微信掃一掃,不僅僅能用來識別二維碼,還可以用來識別街景地圖。

就是你打開掃一掃界面,對準你所在的街道,微信會告訴你你在哪裡,給你一張地圖。

聽起來這個功能的作用是通過人工智能識別了你掃描的街道風景,然後用大數據進行運算。

很高大上有沒有?

但是其實,這個功能和掃一掃沒有任何關係,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你手機後臺的定位系統。

不信你看。

範師傅打開自己的微信掃一掃,選擇“街景”。

但是掃描的目標是範師傅自己家的大肥貓。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結果呢?微信在2秒後,還是給我顯示了我家附近的一條街道。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大肥貓:喵喵喵?我怎麼定位的街道?

當你在飛行模式,也就是斷開了4G和Wifi的情況下選擇打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微信依然會給你一個綠色的打開進度條,只不過進度條讀到最後會告訴你網絡不好,打不開。

這個功能和微軟提供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微信,一些其他的APP也是這樣。

我們登錄一些APP的時候,會彈出一個廣告界面。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在這個頁面的右上角,有一個跳過廣告的選項。

看起來很貼心對不對。

但是其實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

這個跳過廣告的選項設置得非常小,你想用手指精確地點到它本來就很難,往往會導致你不小心按到選項的外面,反而進入了廣告。

而就算你精準地按到了這個選項,你依然花了一秒鐘的時間。

在這一秒的時間裡,你還是看了廣告。

現在我們的手機裡,已經不怎麼用短信和家人朋友聯絡了。

短信這個模塊,主要用來接收各種驗證碼。

但是我們常常接到一些垃圾短信或者廣告短信。

這些短信在說了一大段你不想聽的廣告之後,告訴你,回覆"TD"可以退訂。

但是實際上呢?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在歐美國家,電梯也是一個騙人的地方。

歐美國家的電梯裡,關門鍵其實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你按不按,門都會在3秒後關閉。

但是這樣一個按鈕的存在,降低了電梯使用者的心理焦急程度。

安慰劑按鈕,今天又騙了你多少回?

至於我們國家的電梯,有的是切實有用的關門鍵,有的則和歐美一樣。

這種安慰劑效應,有的時候也被用來騙取錢財。

比如在重男輕女比較嚴重的地方,會有一些江湖騙子打出一個旗號。

“包生男孩,生女退款”。

然後給你開一些吃下去不會出人命的藥方。

你如果生了男孩,那麼就是他的功勞了。穩賺一筆醫藥費,還落了個“神醫”的名聲。

如果生了女孩,他退你錢就是了,一分錢不虧。

不要以為這招只能騙沒文化的人。

據說,這招後來被某些學校學了去,開一個輔導班:四級、雅思、託福、考研包過,不過退款。

這就是典型的利用安慰劑來騙人的伎倆。

安慰劑,本身是一個好的設計,但是有些人用它來幫助別人緩解情緒,有些人則用來給別人的生活增加煩惱。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看起來很方便,但是其實沒卵用”的設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