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對於北京人來說是生生不息情懷。而這種情懷已經在逐漸消失,這是不爭的事實。老北京人說:“大衚衕三千六,小的多如毛。”雖不免有些誇張,卻也反映出北京胡同的浩繁散亂,多姿多彩。北京的衚衕到底有多少?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沒有個準確的答案。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真正的衚衕生活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衚衕則成為了一種產業,成為了北京的一張城市名片。現在很多普通老百姓,開始騎車揹包、走街串巷的拍照留念。或許是深愛著衚衕文化,或者是想給後人留下點什麼念想兒。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許多人都知道,北京的衚衕歷史悠久,起源於元代。“衚衕”一詞的由來。一種說法是蒙古語稱村落為“霍多”或“霍敦”,轉音做“衚衕”。還有一種說法,“衚衕”的本義是蒙古語“井”的意思。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在乎這麼幾個:以寺廟命名、以衙署、官府機構命名,以工地工場命名,以府第、人名命名,以市場命名等。但是為數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說明衚衕與井是密切相關的。人居住的地方必須有水,水井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水井漸漸變成了人們居住地方的代稱。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以市場商品命名的衚衕:劈柴胡同(今該闢才衚衕)、米市衚衕、油坊衚衕、鹽店大院、醬坊衚衕、醋兒衚衕、茶兒衚衕。還有吃的有乾麵衚衕、細米衚衕;喝的有燒酒胡同;穿的有褲子衚衕(今改庫資衚衕);戴的有帽兒衚衕;用的有筆管衚衕、手帕衚衕等,這些衚衕名稱,信手捏來,宛如一幅老北京風俗畫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以人名命名的衚衕:紅星衚衕,原稱吳良大人衚衕、韓家衚衕,原稱韓家潭衚衕、劉海衚衕,原稱劉漢衚衕等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以建築物命名的衚衕:宮門口三條衚衕、內務部街、白塔寺東夾道、法源寺前街、澡堂子衚衕等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以地形景物等命名的衚衕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衚衕的文化,尋找老北京的記憶

現如今,很多衚衕夷為平地,建起高樓大廈。但願有著七八百年曆史的衚衕,不至於在我們這一代從此絕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