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寫作手法詳談

西江月

西江月寫作手法詳談

一、詞牌格律:

西江月,雙調50字,前後闋各兩平韻,同部平仄互押,結句各葉一仄韻。前後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西江月”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又張佑詩:「西江江上月,遠遠照征衣。」本調調名所本也。

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吳王西施的故事。“西江月”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最初為民間流行歌曲,後來因為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在流傳和發展過程中逐漸與文人創作統一,格律逐漸完善,直至最後脫離樂譜成為成熟的文學範式。

“西江月”作為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的《教坊記》。這一詞調,源起於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來自於前代南朝的清商樂。唐五代時期存詞數目較少,唐代呂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歲久》和《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為最早可見的《西江月》,後人多認為這兩首系託名所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錄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和《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可能是此調最早的文人作品。

又,程珌詞名《步虛詞》。吳任臣雲:「﹝步虛詞﹞乃道家法曲,如佛家梵唄之類;且庾子山諸君所作,與﹝西江月﹞全不類,是昔人之誤。」毛先舒則雲:「﹝步虛詞﹞即﹝西江月﹞,此是詞家假古題以名其詞,取新耳目,非誤也。」

又,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名《白蘋香》;王行詞名《江月令》;及,《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等。另有《西江月慢》。茲以柳永詞為準。

二、詞牌格律:

正格: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葉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葉仄韻)。

注:為了方便大家記憶,對仗的地方,做了『』標記。

例詞: 西江月 柳永

鳳額繡簾高卷,獸環朱戶頻。兩竿紅日上花,春睡厭厭難

好夢狂隨飛絮,閒愁濃勝香。不成雨暮與雲,又是韶光過

此調始於南唐歐陽炯,前後段兩起句俱葉仄韻,自宋蘇軾、辛棄疾外,填者絕少,故此詞必以柳詞為正體。沈伯時《樂府指迷》雲:“《西江月》第二句平聲韻,第四句就平聲切去押仄韻,如平聲押‘東’字,仄聲須押‘董、凍’字韻,不可隨意押入他韻。”其說正與柳詞體合。若吳詞之兩段各韻,歐詞之添字,趙詞之不叶韻,皆變體也。

格二: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葉韻 蘇軾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淒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仄仄平平仄仄(叶韻),平平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叶韻)。

仄仄平平仄仄(叶韻),平平平仄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叶韻)。

此詞兩起句俱葉仄韻,歐陽炯“水上鴛鴦”詞、辛棄疾“貪數明朝”詞即此體也,其可平可仄與柳詞同,故不復注。 按歐詞韻,以“力”、“色”葉“衣”、“眉”、“期”、“枝”,蓋遵古韻“陌”、“錫”、“職”通“寘”、“未”,以四支無入聲也,不若蘇詞韻之“虞”、“麌”、“遇”本部三聲者為合法,故採蘇詞為譜。

格三: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 吳文英

枝嫋一痕雪在,葉藏幾豆春濃。玉奴最晚嫁春風,來結梨花幽夢。

香力添燻羅被,瘦肌猶怯冰綃。綠陰青子老溪橋,羞見東鄰嬌小。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叶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換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換叶韻)。

此與柳詞同,惟前後段各韻異。周紫芝“池面風翻”詞正與之合。

格四:雙調五十一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 歐陽炯

月映長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淺沙汀上白雲多,雪散幾叢蘆葦。

扁舟倒影寒潭裡,煙光遠罩輕波。笛聲何處響漁歌,兩岸蘋香暗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仄韻)。

此見《尊前集》,換頭句較“水上鴛鴦”詞多一字,但此詞押韻,又與諸家不同。按古韻從無“五歌”通“四寘”之例,此蓋以“葦”、“起”押“水”、“裡”,“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間押之法,採以備體。

格五: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趙以仁

夜半沙痕依約,雨餘天氣溟濛。起行微月遍池東,水影浮花、花影動簾櫳。

量減難追醉白,恨長莫盡題紅。雁聲能到畫樓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風。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此詞兩結句不葉仄韻,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見周密《絕妙好詞》選本。宋元人無填此者,採之以備一體。

三、正格詞牌特點及要求:

正格可平可仄之處較多,宋人用此調者極眾。此調共八句,其中兩個七字句,其餘六個均為六字句,但兩結句以同韻部之仄韻而使全調聲情於平緩中突然變化,產生曲折的藝術效應。此調適應之題材極廣泛,凡寫景、抒情、議論、感懷、憑弔、懷古、戲謔、敘事等均宜。

1、西江月屬平仄韻通葉格:也就是平仄韻字都押同一部。

一首詞平仄韻轉換,但平聲字與仄聲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屬詞韻的同一韻部,這叫作平仄韻通葉格。最常見的平仄韻通葉格的詞調是《西江月》。

2、上下闋起句(兩個六字句)多用對偶。

3、起句六字,不用韻,為仄仄平平仄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通融。第二句用平韻,而平仄恰與首句相反;然一三兩字平仄可以互調,而第五字則不能勉強。第三句葉平韻,為平起平收之七言句,一三兩字平仄不論。第四句換葉仄韻,而句法全與第一句同。後半闋字句作法與前半闋相同。

【蓮子居詩話】雲:「﹝西江月﹞、﹝一剪梅﹞二調,易至俗庸,故詞人多不作。然一三兩字平仄可以互調,而第五字則不能勉強。

四、歷代文人詞選:

西江月 其二縣圃小酌(宋·毛滂)

煙雨半藏楊柳,風光初到桃花。玉人細細酌流霞。醉裡將春留下。

柳畔鴛鴦作伴,花邊蝴蝶為家。醉翁醉裡也隨他。月在柳橋花榭。

西江月 其一(宋·王千秋)

心事幾多白髮,客情無數青山。廉纖細雨褪餘寒。正是花期酒限。

一自瓶簪信杳,空留鈿帶香殘。我今多病寄江干。瘦似東陽也慣。

西江月 其一閨思(宋·史達祖)

西月澹窺樓角,東風暗落簷牙。一燈初見影窗紗。又是重簾不下。

幽思屢隨芳草,閒愁多似楊花。楊花芳草遍天涯。繡被春寒夜夜。

西江月(宋·劉學箕)

世事從來無據,人生自古難憑。茫如天水有云萍。聚散任他形影。

每怪東陽瘦損,常嗤騎省多情。如今我也瘦稜稜。卻喜青青兩鬢。

西江月 其五(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西江月 秋興(宋·米芾)

溪面荷香粲粲,林端遠岫青青。楚天秋色太多情,雲捲煙收風定。

夜靜冰娥欲上,夢迴醉眼初醒。玉瓶未恥有新聲,一曲請君來聽。

西江月(宋·吳儆)

山色不隨春老,竹枝長向人新。桃蹊李徑已成陰。深院鶯啼人靜。

塵世白駒過隙,人情蒼狗浮雲。不須計較謾勞神。且恁隨緣任運。

西江月 其一題溧陽三塔寺(宋·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西江月 七夕(宋·陳東)

我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歡情盡逐曉雲空。愁損舞鸞歌鳳。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獨臥西風。西風還解過江東。為報佳期入夢。

西江月 詠梅(迴文)(宋·蘇軾)

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渡波清徹映妍華。倒綠枝寒鳳掛。

掛鳳寒枝綠倒,華妍映徹清波。渡斜煙淡月籠沙。遠路微香趁馬。

西江月慢(宋·呂渭老)

春風淡淡,清晝永、落英千尺。桃杏散平郊,晴蜂來往,妙香飄擲。傍畫橋、煮酒青帘,綠楊風外,數聲長笛。記去年、紫陌朱門,花下舊相識。

向寶帕、裁書憑燕翼。望翠閣、煙林似織。聞道春衣猶未整,過禁菸寒食。但記取、角枕情題,東窗休誤,這些端的。更莫待、青子綠陰春事寂。


更多詩詞資料,盡在:詩詞軒

西江月寫作手法詳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