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生活——因爲這件事誕生的新羣體——網絡醫鬧

最近因為某明星產子,拍了張三根手指對一塊的照片,被某醫學科普號點了名,後被某明星nc粉群起而攻之,連帶殃及了只轉發了科普微博的某法醫。

爭論的中心就是nc粉認為某明星做的都是對的,掰手指沒關係,而科普號只是好心提醒,不要掰手指,就被網絡醫鬧攻擊了好幾天。

平靜下來看整個事件,醫學科普號就是需要發現問題,然後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做到科普。看得出來,醫者仁心,也是真的不忍心這樣對待一個新生兒,才發聲科普。

生態生活——因為這件事誕生的新群體——網絡醫鬧

那麼新生兒的手指真的不能掰嗎?答案是不能,原因有兩個,接觸過新生兒的都知道,新生兒很脆弱,抱起來的時候都要托住脖子,因為頸椎還不可以支撐腦袋,長時間容易造成損傷,硬掰新生兒手指同樣是個危險動作。

新生兒的手指在自然狀態下呈握拳狀態,新生兒保留著原始的持握反射,所以會有人說剛把自己的手指放入小孩手心就被牢牢抓住。同理,有持握反射的存在,越是硬掰手指,新生兒反抗的越厲害,受到傷害的幾率就越大。

生態生活——因為這件事誕生的新群體——網絡醫鬧

有人用什麼出生之後的孩子,家長是可以幫助嬰兒掰一掰手指這種觀點回懟,拜託,你見過掰那麼直那麼狠的?見過掰一個手指的?見過剛生下來還沒出院就掰手指的?說句實在的,掰手指也得等2個月以後。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第一次做父母略有生疏很正常,所以要多學多看,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對孩子做什麼不利的事。

本文不接受網絡醫鬧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