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2017年江海區GDP全市排名在末位,但由於蓬江區、新會區強大的拉動力,三區GDP佔比仍然佔全市54.06%,儼然半壁江山,為與下文區分,筆者把蓬江區,新會區、江海區定議為“舊三區”。

二、鶴山市撤市設區,可行嗎?

鶴山,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東與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高明區相臨;南與蓬江區、新會區相近;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

鶴山市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十分強勢,2017年GDP318.94億元,如果把鶴山市撤市設區,那麼江門市核心城區將會變成蓬江區(含江海區)、新會區、鶴山區(筆者把之定義為“新三區”),GDP佔比將會由原來的54.06%變成65.89%,大大增強聚集效應,同時相對於“舊三區”對全市其它區域有更強的輻射能力。

淺析|鶴山撤市設區,蓬江、江海兩區合併,江門“新三區”一體化

三、同城交通基礎建設和規劃為“新三區”提供可能

1、江門大道

江門大道北,直接對接鶴山主城區沙平街道,到江門市蓬江區中心區域只需要20分鐘;

2、江沙公道(略)

3、省道S270鶴城-杜阮段擴建工程

省道S270線鶴城至杜阮段改擴建工程本項目起點位於省道S270與雙和公路T型平交處,起點樁號為K30+500,位於鶴山市鶴城鎮,其中K30+500-K50+100段(長19.6km)沿舊路擴建改造,路線向東在鶴城鎮與鄉道Y086、國道G325平交,後進入共和鎮下穿佛開高速,與縣道X561、江鶴高速共和出入口平交,後三次下穿江鶴高速,從K50+100處開始改線,改線新建長度為1.9km,終點樁號為K52+000,位於江門市的杜阮鎮,終點上跨杜阮南路,設置杜阮南路互通立交。路線全長 21.5 km,舊路擴建段長19.6 km,改線新建段長 1.9 km,其中K31+130-K44+200 段長 13.07km,按“6+4“主輔道斷面改造;其它路段按“6+2“主輔道斷面實施,路基寬 41.5-49.5m。本項目採用作為幹線的一級公路兼城市道路標準,主線設計速度為80km/h ,輔道設計速度為40km/h ,主線按雙向六車道標準建設,其中鶴城至共和城鎮路段( K31+ 130- K44+200)設置兩車道的輔道,其它路段的輔道近期實施單車道,遠期根據沿線開發和交叉道路的交通量增長情況,規劃設置兩車道。

4、縣道X561 大聖線(大澤至共和段)擴建工程

縣道X561 大聖線(大澤至共和段)擴建工程起點處位於江門市新會大澤鎮,與省道S364平交;終點位於現狀共和大道與現狀X561平交處。項目路線全長8.124km(其中K0+000-K7+650為新會大澤段,K7+650-K8+123.952為鶴山共和段),主線舊路加寬擴建段長2.4km,改線新建段長5.724km。項目按一級公路設計,建設完成後,行車道為雙向六車道,採用瀝青砼路面,新建中橋46m/1座,涵洞40道,互通立交預留1處,總用地面積676.691畝。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樑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等配套設施。

上述同城交通基礎建設將會大大加速“新三區”融合,促進“新三區”一體化,一個全新的江門市核心城區躍然紙上。坊間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是民間智慧,能否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