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父母,我一點自由都沒有

因為父母,我一點自由都沒有

追求自我的年代,人人都想要自由,可是大多數年輕人卻不敢輕易邁出步子,還總拿父母當藉口,認為是父母束縛了他們,才讓他們無法施展抱負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其實說真的,真正攔住你們自由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之所以不敢去追求所謂的自由其實都是自己的實力不夠、能力不行和自信不達標。

每次聽到身邊人對我說:“爸媽老管我”、“我媽非不讓我去,特別煩”、“我想要一點自由都不行嗎?”等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就特別鬱悶,總想問那麼一句:“你爸媽是把你關在奧辛維斯集中營裡去了?還是把你拴在褲腰上拎著走了?又或是一哭二鬧三上吊攔著不讓你闖天下了?”沒自由?其實還是因為你膽怯,而你的膽怯卻還總以脾氣暴躁和大呼小叫去掩飾,這就成了“末等人”。

民國時期,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就說過:“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回顧杜月笙的一生,很難評判他到底是好是壞,舊上海黑社會的大頭目,身上有很多汙點,但黃金榮被綁、張學良來滬戒毒,無論是接濟名仕,還是對待一些需要他幫助的小人物,他都沒什麼架子,特別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把平時賑濟窮苦轉向了支持抗戰,據統計,戰爭期間,杜月笙領導的團隊救護了抗戰軍民44398人。亦正亦邪,有好有壞,究其一生,不可否認,他都屬於有本事,沒脾氣的上等人。

回到主題,那些把“不自由”、“不得志”怪罪到父母頭上的人其實很差勁,特別是那些不願意溝通,總把所謂的委屈壓抑在心裡,默默怪罪父母的不是,這樣的孩子更是糟糕。不是父母不給自由,而是他們從未真正理解自由是什麼,沒離開父母時,總覺得不自由;而等到可以離開父母時,他們又會覺得父母對他們不聞不問。

在我寫過的大多數企業家裡,做得好的幾乎都很孝順,有的能有如今的抱負也會歸功於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寫一個女企業家介紹她的為人品行時,她追溯到她父親對她的影響,因為父親是個軍人,即使退役也依舊將軍人的助人為樂、正直勤奮延續到日常生活,女兒從父親身上繼承了這些品質,最終也成就了她的事業;在寫另一個男企業家時,他樂善好施、事業有成後反哺家鄉和社會,他回憶兒時,家裡雖然貧困,但母親依舊教育他要儘自己所能幫助他人。

對比一下,優秀的人從不計較父母曾經的過錯,反而牢記他們生養、教誨之恩;差勁的人只記得住父母對他們的打罵和斥責,鮮少仔細思考過父母的含辛茹苦。

真正長大的人都明白,人生不是不自由,而是自由必須是要在一定的規矩裡才是最幸福的,只有來之不易的東西才能勾起人們心底裡的情緒,這個情緒雜含著奮鬥、爭取、珍惜、快樂和感恩,那些妄想擺脫各種束縛,特別是來自於家庭的束縛最終得到的只能是空虛和孤苦無依。

不是父母限制了你的自由,是你自己想法根本就是歪的,不論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還是膽怯和自卑阻擋了你破繭成蝶的美夢,究根結底,束縛你自由的人從頭到尾都只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