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香港公開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OUHK),簡稱“公大”,前身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大學,以「有教無類」和「寬進嚴出」為辦學精神。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創辦,本部由五所學院組成,分別為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和科技學院。

香港公開大學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是香港三所英聯邦高等教育聯盟的成員之一(另外兩所是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同時也是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之一。大學所頒授學士副學位、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學術資格獲香港特區政府認可。

香港公開大學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於成立之初,乃是一所以遙距教學為本的大專院校,現可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並在2007年起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收生。現時,有逾9,600多名學生正在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約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六分之一。

現任校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校長為黃玉山教授,曾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副校長。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學院設置

香港公開大學下設五個教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科技學院,提供不同程度的學位課程,包括博士、碩士、學士、副學士等各類課程。另設有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主要提供各類專業培訓證書等非學位課程。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教學設施

本部校舍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設有圖書館、演講廳、導修課室、語言學習室、多媒體實驗室、計算機和科學實驗室、自修室、餐廳等。此外,本校還有兩個教學中心,分別是香港上環信德中心的港島教學中心和何文田廣場教學中心,設有多個設備先進的演講廳、計算機中心和導修課室。

本校設立了電子圖書館及網上學習系統。電子圖書館藏有豐富的數據庫、全文電子期刊、電子書籍等,可供同學24小時使用;網上學習系統則提供電子平臺,方便同學使用多媒體教材以及與老師和其它同學交流。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歷史沿革

香港公開大學前身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英文: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1997年5月經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同意,立法局三讀通過,正式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正名標誌著外界對該校在學術上的成就及貢獻的認同。

早期發展

1989年5月,香港政府成立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香港第一所以遙距模式教學的高等院校。學院採用靈活的學分制度,讓學生分期累積學分,直至取得學位。1992年8月,香港政府公佈接納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畢業生,申請以大學學位學歷為入職條件的政府職位。1992年11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開辦的17個學位課程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的學術評審。1993年11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舉行首屆畢業禮。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升格大學

1995年6月,學院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的評審,並獲評審小組建議在1996年6月後授予自行評審資格。1996年10月,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自行評審資格,確認學院具有自行管理和保證課程質素的能力。1997年2月,香港行政局原則上同意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升格為大學。1997年5月,香港立法局三讀通過,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成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學。

持續發展

1998年10月,香港公開大學學生獲香港政府納入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1999年6月,香港公開大學獲國際遠距離教育聯會頒發「1999年度優異機構大獎」。1999年10月,香港政府宣佈向公開大學一次過撥款5,000萬港元,設立分區學習中心及接受公開大學申請香港研究資助局補助金。2000年6月,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圖書館計劃獲頒發「斯德哥爾摩科技挑戰獎」。

2000年10月,香港公開大學為答謝李嘉誠基金會捐款4,000萬港元,支持設立港島教學中心,「香港公開大學持續及小區教育中心」正式命名為「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

開辦全日制課程

2001年9月,香港公開大學首次開辦全日制副學士課程。2003年5月,公開大學推出首個全日制銜接學士學位課程。2004年5月,公開大學與職業訓練局合作推出銜接學位課程。

2005年5月,香港公開大學與醫院首次合辦護士培訓課程。2005年5月,公開大學與國泰航空合辦機艙服務專業文憑課程。2005年10月,公開大學與香港警務處合作教授「學警基礎訓練課程」。

2006年9月,香港公開大學正式加入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成為首間在香港提供非資助學位課程的大專院校。同時,公開大學與香港浸信會醫院合作辦學。2007年6月,公開大學成立普通話教育及測試中心。2007年8月,公開大學與仁安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開辦全日制護理學榮譽學士學位(普通科)課程。同年8月,公開大學免費開放教材,為香港市民提供自助進修機會。2007年9月,李兆基博士因捐贈5,000萬元,支持設立大學發展基金,校董會一致同意將商業管理學院命名為「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以作鳴謝。2007年12月,公開大學首次獲政府納入配對補助金計劃,經配對後共籌得一億六千萬港元。

2008年5月,香港公開大學與製衣業訓練局首度合作開辦服飾業銜接學位課程。

2008年6月,香港公開大學的全日制護理學榮譽學士課程通過香港護士管理局的專業資格評審。

成立研究所

2014年公開大學在研究資助局統籌下,供本港的自資院校競逐申請的研究基金中獲得資助款項達一千八百萬元,用以成立「創新科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和「中華文化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