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東北人吵架最厲害?

文 │ 金何

兩個人對罵,不同省份地區,語言表達出來效果和意境都不一樣。哪裡人罵人的殺傷力最大呢?

“知道”(nz_zhidao)今天跟你來聊聊這個。

講真,東北人吵架最厲害?

吵架,每時每刻都在身旁上演。(東方IC/圖)

人們為什麼會吵架


吵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身旁上演。無論是陌生人之間的罵街,還是夫妻之間的對罵,大家對髒話、聲調以及情緒,運用的都相當嫻熟。甚至平日裡最木訥的人,當情緒失控的那一刻,也能飈幾句髒話。

有心理學家說過,生氣的時候,你的情緒會暫時給你的理智打一針麻醉。

一個在菜場的中年大媽,因雞毛蒜皮的事和一大姐開仗,雙方言語上你來我往,圍觀者不出一聲。失控的情緒,讓雙方有了一層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罵街的保護層。實質是,兩個人內心的秩序,都失序了。當然,雙方都堅定認為失序的責任應該由對方承擔。所以,吵架是內心秩序在重新排列和恢復,是自尊心對外來入侵者的驅離。

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多發生在未曾預料的場景下,帶有突發性和不可控性。而熟人之間的爭吵,往往會有一個矛盾累積和情緒醞釀的過程,理智讓人們彼此之間有一種適當的交流方式,從另一方面看,這份“適當”,正是對內心真實想法的遮蔽。多數時候,面對自己熟悉的人,有些話已經在嘴邊了,可就是沒說出口。

所以,吵架的時候,反倒是最真誠的時候——此時你說的話都是被理智壓抑了許久的話。戀人之間的爭吵,從正面引導的角度看,就是一種高度強化的交流方式。換個說法就是,我在乎你才跟你吵的,要是別人我才不care呢。

看來,吵架才是跟一個人在一起的最好方式,至少你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展示給對方了。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爭吵是不可避免、並且是必不可少的。

吵架,光心動不行,最後都得落實到“口”動上。都說中國人含蓄,不善於通過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或許正因為被“不善於”壓抑太久了,所以話一出口,聽起來都像是吵架。

講真,東北人吵架最厲害?

(視覺中國/圖)

聲調成為吵架的利器


開個玩笑不必當真。但漢語表達容易被誤解為吵架,這卻是事實。

眾所周知,漢語有四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是大眾所知道的一聲、二聲、三聲和四聲。每個字和詞,也分別都有不同的聲調。而作為世界通行語言的英語,單個的單詞沒有聲調,只有在一句話的末尾,隨著情緒的不同,而產生上揚和下降兩種聲調。

用英語表達,只有在發命令或者憤怒的時候才用降調的語氣。而在漢語的世界裡,表達降調的四聲恰恰是使用最多的聲調——不僅僅是用來表達憤怒的。在常用漢字表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字是用四聲發音的。僅此一個聲調,就容易讓老外產生中國人說話太沖的感覺。

更不要說,漢語裡還頻繁使用帶有懷疑語氣的二聲,再加上聲調本來就已經是高聲的平一聲,當把這些不同聲調的字詞串聯成一句話,再運用不同情緒表達出來,老外不覺得你中國人在吵架,都天理不容了。

聲調的豐富運用,確實會讓不懂漢語的外國人產生“中國人說話是吵架”的誤解,但語言也正是吵架時的工具,豐富的聲調,再配以不同的情緒,就理所當然成為吵架時的利器了。

就連我們都會有類似的感覺,每到一個陌生地方,聽當地人說話,感覺都像是在茬架。看來,中國人有沒有吵架的天賦這不清楚,但中國人絕對有吵架的利器,這一點你我還別不承認。

講真,東北人吵架最厲害?

吉林市一商販出售的另類文化衫中部分印有髒話。(東方IC/圖)

吵架厲害的三要素


所以重點來了,運用利器最厲害的是哪裡人呢?

你腦子裡可能在快速的踅摸,而且很快就冒出了兩句吵架的經典開場:你瞅啥?瞅你咋地?

東北人?難道他們不是打架最厲害嗎?怎麼嘴上功夫也惹不起?別地兒人開始吵架,可能只是一句乾巴巴的“不要臉”,你再聽東北人這句,“你瞅瞅你那臉跟豬啃了似的”,哪句話更有殺傷力,高下立判。

充分運用比喻,而且還要靈活轉化,為的就是最大化的殺傷對方。“你豬鼻子插蔥裝象”是初級罵人法,東北人可以迅速創造出升級版——“會放屁就以為自己是高射炮了,你咋不用後座力把自己崩上天呢。”

至於說帶髒字的簡單粗暴式罵法,東北人不屑於用,“你信不信我一板磚把你拍成油炸糕”,才是東北人的標配。

除了詞語的靈活運用,東北人說話的聲調,是一張嘴就能把人唬住的。《淺析東北方言》一文裡有過一番總結:東北方言的特點是衝、短、有勁。

一衝,就是說話有力量,斬釘截鐵,往往一個字就能表達出說話人的意思。

二是短,指句子短,惜字如金。句子短是滿族話的特點,長期生活在寒冷地區,又是馬背上的民族,說話自然要簡練。南方人說東北話硬,指的就是這一點。外地人聽來不禮貌,但這正是東北方言的特點。

三是有勁,是指氣足,就是高腔大嗓,聽起來令人振奮。


傳播範圍上,得益於春晚平臺,東北話的小品近二三十年來牢牢佔據著語言類節目的靶心位置。雖然眾口難調,可因為這個平臺是面向全國觀眾的,潛移默化之間,人們就被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帶入了東北話設置的語言場景裡了。

即使是現如今的綜藝類節目裡,東北話的搞笑方式還是佔據主流。更不要說在快手和抖音這些社交化的平臺裡,一嘴大碴子味兒隔著屏老遠就聽到了。不管是用東北話罵街還是茬架,你敢說沒受到一點影響嗎?

在信息流裡,誰佔據了主導地位,誰就能成為王者。即便東北人吵架厲害這不是客觀的現實,但是在大眾都接受的信息環境裡,東北人吵架厲害也就成了擬態化的現實了。

可能有人並不服氣,中國地大物博,光是方言區域就分七大塊,而次一級方言或許有成百上千種之多,憑啥說東北人吵架最厲害?

這話沒錯,就以粵語為例,它的聲調比普通話還要多五六種,聲調的延展和豐富性,使得語言在表達人們的情緒時更加立體。可是語言的運用再豐富立體,聽不懂,就要大打折扣了。

除了聽懂與否,方言在吵架上的威懾力也很重要。四川話,哪怕別的地方的多少也能聽得懂,可在四川方言中盛行疊詞,比如“手爪爪癢了哇,信不信老子兩蔑片片科到你身上。”這話怎麼聽都不像是一個氣急敗壞的人說出來的,倒更像是在賣萌。

再說影星王寶強的河北方言,聽起來又衝又土,想必用他的家鄉話吵架,肯定很帶感。可惜他家鄉的方言在全國範圍並非廣為人知,流行度有限,即便是吵架厲害,外人也不會知道。

聽得懂、威懾力、傳播範圍,是衡量方言在更大範圍裡,被認為吵架厲害與否的三個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所以,絕大多數方言罵人的殺傷力,僅限於本地區。先不管外地人能否聽懂,單就方言吵架所展示出來的語言意境,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感覺就不會一樣。東北話也是方言,卻跟普通話相近,傳播和外人聽得懂上就具備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畢竟,吵架聲音越大,才越有威懾力;詞語運用越豐富,才越有爆發力;讓對方聽得越明白,才越有殺傷力。否則,聽者不明覺厲,真會以為你在誇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