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謙曬娃遭羣嘲,爸媽們該如何科學曬娃?

文 │ 陳子非

美國廣播公司直言指出:“自我陶醉才是背後真正的原因。這並非記錄孩子的生活,而是以孩子為代言人間接記錄家長的生活。”

曬娃並不是小事,它還關乎權利和尊重。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爸媽們該如何科學曬娃?

薛之謙曬娃遭群嘲,爸媽們該如何科學曬娃?

歌手薛之謙在微博發宣佈升級當爸,還曬出了合照。(薛之謙微博截圖)

近日,歌手薛之謙在微博發宣佈升級當爸,還曬出了他和妻子以及孩子手指的合照。看著一家三口的合照,爸媽手指和孩子的抵在一起,倒有一種三人撐起一片天的溫馨感。

但當日中午,著名的醫學網站@丁香園官方賬號轉發這條微博,併為大家做了科普:“一般新生寶寶的手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狀,手暫時是不能自主的張開,不建議家長硬掰。”

據悉大部分健康的新生兒都有“握持反射”。這是一種新生兒天生就有的無條件反射,一般會在4-6個月左右消失。通常的表現就是你將手指伸向孩子的小手時,小傢伙就會本能的抓緊,這個抓力是很強的,強到可以承擔孩子的體重。

這一言論引起了網友大量轉發和討論,從照片看,孩子的手指通紅,而指尖卻有明顯的泛白,很可能是家長硬掰造成的。該微博底下網友對該歌手嘲諷聲一片,覺得該歌手為了“擺拍作秀”傷害了孩子——因為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擺拍”了。

雖然擺拍有些可笑,但從情理上說,父母曬娃也是愛的一種表現,情有可原。有數據顯示,70%的父母有過曬娃舉動。問題是,許多父母忙著曬娃,卻不曾想到,曬娃也是一門技術活。父母為何都愛曬娃?又該如何科學地曬娃?


曬娃的心理效應


普通人不像明星,曬個娃可能還想趁機刷新一下人設、炒作一下;不少人之所以愛曬娃,是真的控制不住——我家的娃怎麼看上去這麼聰明、這麼乖巧、這麼可愛,簡直是愛不釋手,看著他可愛的模樣,真的是忍不住想告訴全世界。

怎麼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家的娃獨一無二、舉世無雙?

心理上有一個“暈輪效應”,該理論也被稱為“光環效應”“成見效應”或“光暈現象”,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

“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這一偏誤在愛情和追星中非常常見。“情人眼裡出西施”,熱戀中看著戀人,他什麼都是對的,什麼都是好的;自己所迷戀的偶像,永遠是全世界最好的。育兒也存在“暈輪效應”,血緣的本能聯結、養育過程中大量愛的投入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都讓父母普遍“高估”自家的孩子,認為自家的娃怎麼看都可愛。就像人在熱戀中忍不住秀恩愛,粉絲總想向路人安利自家偶像,父母看到孩子的可愛時刻,也忍不住想要分享。

除了“暈輪效應”及其相關的心理學效應——比如“曝光效應”(指個體更傾向於對自己熟悉的事物產生好感)、“焦點效應”(即個體往往會把自己看成周圍世界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外,父母曬娃也是出於某種自私和自戀。

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基因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以便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由於基因掌握著生物的“遺傳密碼”,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進化的關鍵最終都歸結於基因的“自私”。理查德·道金斯認為,人類是因為體內無數遺傳因子的存在而存在,在時間和空間上成為運送它們的“生存機器”或“運載工具”而已。父母愛子,是自私的基因使然,只有愛自己的孩子,才能保證繁衍生息的順利進行。

而“曬”這一行為本身,其實也是一種自戀的炫示。一個可愛的孩子背後,也是在昭告著一個幸福的自己,一個慈愛的自己。美國廣播公司直言指出:“自我陶醉才是背後真正的原因。這並非記錄孩子的生活,而是以孩子為代言人間接記錄家長的生活。”

很多人估計意識不到自己這種難以自持的炫耀衝動。只不過相較於炫示財富、事業、豪宅豪車等,曬娃的自戀更能為人所理解和接受,畢竟父母愛子的本能很多時候勝過了自戀的訴求——像某歌手這樣的表演型人格也算是罕見吧。

薛之謙曬娃遭群嘲,爸媽們該如何科學曬娃?

家長們在育兒專家的指導下將孩子舉起來。(新華社記者 張璇/圖)

曬娃,娃同意了嗎


父母偶爾曬曬娃,可以理解,但曬的邊界是什麼?父母曬娃又該注意哪些細節?

前段時間,社交網絡上一個熱門的視頻廣為流傳。一個6歲小女孩Olivia對曬娃大軍”發出的控訴。

她對著鏡頭說:“我覺得我被利用了!保護我是我父母的責任,而不是拿我去求點贊!有一張甚至是我在浴缸裡什麼都沒穿,這些場景本應該只有我父母才能看的,現在任何人只要登錄個facebook就能看到……一個成年人洗澡就沒有人會去拍,然後在社交平臺上到處發,那你孩子洗澡的照片又為什麼可以發呢?當我知道一個人看過我小時候如廁訓練,我還怎麼正眼看他?當一個人看過我滿臉都是食物,還怎麼會認真對待我?有些時刻是屬於自己的,而不是到處發的,我希望能把這些屬於我的時刻都拿回來……”

在中國這樣一個講究長幼秩序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文化的國度,不少父母很難理解Olivia的控訴。很多父母無私的愛令人感動,但某種意義上,它並不是健康的,因為愛的背後,是父母將子女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們對子女負責的背後,包含著他們對子女的控制。

中國式父母常常忽略的一個事實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某些權利與生俱來、不可剝奪,他們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判斷。這一切父母應該予以尊重。而在曬娃這一問題上,父母考慮了自己的喜好,也應該考慮到孩子的權利——他們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他們的隱私權。比如孩子是否樂意被曬?某些照片是否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孩子長大後是否會因為自己的被曬感到難堪?

正因此,不少國家才會出臺相關規定約束父母的曬娃舉動。法國當地法例規定,父母若未經子女同意,擅自公開他們的私人生活,即屬違法;在美國,給孩子拍裸照可能被判定為猥褻行為,若發上網事態則更為嚴重;而意大利、英國、德國、法國、葡萄牙、美國等國都曾有人因未成年肖像問題對簿公堂。

可見,曬娃並不是小事,它還關乎權利和尊重。


薛之謙曬娃遭群嘲,爸媽們該如何科學曬娃?

范瑋琪在微博上曬娃。(范瑋琪微博截圖)

曬娃需謹記安全風險


之前,豆瓣網友曝光了某知名大V關注大量戀童賬號,直指其有戀童癖的嫌疑。且不說他是不是真的戀童癖,單看他的各個大小賬號中po出的帶有明顯性意味的照片,就夠讓眾多父母心驚膽顫了。

但鮮有人細想過:戀童癖網站或者色情網站上孩子的照片,主要來自於哪裡呢?

真相令人驚恐——意大利警方曾警告說:“半數兒童色情網站上的照片都來自這些照片(父母的曬娃)。”澳大利亞的兒童網絡安全專員曾發現,數以千萬計的兒童照片出現在網絡上的兒童色情群組中。這些照片都是父母上傳到社交網絡的,照片本身並無問題,但它們出現在這些群組中時往往被貼上了露骨的色情評論。

比如不少父母並沒有保護孩子私密部位的意識,於是直接將孩子私密部位的照片公之於眾,甚至還把這當作是有趣的事。這不僅會對孩子的性意識啟蒙和安全教育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這些照片是否會落入別有用心的人之手。朋友圈尚有一些隱蔽性,但有些父母堂而皇之地將孩子的私密照片發佈在微博上,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背後的安全風險。

如今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帶來了高效、快捷、方便,也造成了個體信息的洩露,我們在互聯網留下的任何腳印,都可能被收集,變成難以磨滅的印記。或許你無心曬出的孩子照片,經由網友的惡搞或者其他違法操作,就成為孩子的“汙點”,並造成網絡社會中的“數字綁架”。

這種綁架還可能進入現實生活中。曾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陌生男子,錢包裡放著小孩的照片,冒充孩子的叔叔,到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幸虧被機智的學校保安盤問並發現,不然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不少父母曬娃時,不僅曝露了孩子的正面照,可能還洩露了孩子所居住的小區、常去的早教機構、幼兒園、公園,以及孩子年齡、姓名、生日等信息。而當我們上傳照片時,照片通常還包含著時間、日期、地點和設備等數據,這些數據是可以被破解的。一旦互聯網上關於小孩的信息足夠多,犯罪分子趁虛而入的空間就越大,小孩就可能處於風險之中。

總之,父母愛子,難免有曬娃的衝動,這雖可以理解,但父母也應切記,曬娃還關於權利、尊重和安全。娃當然可以曬,但得時刻謹記三點:一,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二,只向親密的親戚朋友分享孩子的動態;三,時時經常檢查更新隱私及地理位置設置。

當然,對於想通過曬娃來刷人設的人,他們還得小心一點:刻意就會留下破綻,小心被打臉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