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好地聊天(3):关系大于对错

如何好好地聊天(3):关系大于对错

【观心阁会所】

只要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沟通陷入僵局或者冲突,是沟通双方都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的时候。双方僵持不下,不惜为了赢下这场战役而伤害彼此,破坏关系。

你要幸福,还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很多年前的奇迹课程研习会,有一个活动,就是问自己和伙伴:你要幸福,还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那时候我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动做完了,也没有太大的感觉。当时觉得,我其实两个都想要。难道不行吗?

慢慢地,开始在生活中实践。才发现,两个都要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开始争对错,内心就不平安了。不是吗?争赢了,也许洋洋得意,但是一定有一个部分是心虚的,一个部分是内疚的。心虚是因为如果真的确信,也无需这么用力去争了;内疚是因为知道对方不好受,关系变得不好了,而自己要负很大责任。争输了,也不甘心,好像整个人就被彻底否定了一般,耿耿于怀好几日。如此不平安,谈什么幸福?

于是,我开始有有意识地拿着这句话去检验自己的行为。才发现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都是如此迅速地掉进这个“争对错”的战场,不能自拔。

但是,如果能超越战场,往往会给我们非常震撼的体验。以下就是一个让我动容的例子。

我愿意为了你说:我错了

欧文亚隆团体治疗工作坊第一次团体活动,因新成员不知道团体的保密规则,开了录音笔,被发现后,受到了好几个同伴的谴责。

新成员满腹委屈,却寡不敌众。当然也有其他成员为这位成员抱不平,辛思洁老师也承认说她忘了强调了。

本以为事情已过,到了中间阶段,另一个成员又拾起此事,开始抱怨说因为老师的过错,让这个新成员蒙受委屈。说完这个话,这个成员又有点惴惴,马上跟老师说:“不好意思,我担心我这么说,你会不舒服。”老师开始聚焦在她身上,对她说:“这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时刻。你接着往下说,多说一些。”

这个成员有点害怕地说:“那你会受伤吗?”

老师说:“你先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现在你只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这个成员开始哭泣,像一个小孩子回忆起往事。她说从小到大,大人们总不会顾及她的感受,总是想怎么对她就怎么对她,就算他们做错了,也绝不会道歉。她总是很委屈,很受伤,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接着,她的愤怒慢慢出来:为什么?!为什么大人就可以如此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呢?!他们凭什么从来不认错?!

等到她经历够情绪,慢慢开始能在当下,老师看着她的眼睛说:“我愿意为了你,说:我错了。”

听到老师的这句话,以及老师所散发出来的温柔又坚定的力量,全场都被深深震慑住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片寂静。而这个成员,在听到这句话后,忍不住嚎啕大哭到崩溃。

所有人在陪伴这个成员度过这个关键性一刻。

因为是教学性团体,这一次团体聚会结束后,有成员开始在问老师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说“我愿意为了你?”我觉得好像你的认错不是很有诚意。

老师说:“首先,在这位成员的经验中,她对别人有很多‘你错了,我是受害者’的认定。这是一次非常好的矫正性体验的机会,所以我强调要聚焦在她身上。

其次,我并不认为我做错了,而且如果我确实如她所愿只说“我错了”,那么又再一次证明了她一直以来的认定是对的。

最后,在这个时刻,我关注的是情感和关系,而不是谁对谁错。我愿意为了她而说这句话,对或者错已经不重要。此刻,我的眼里只有她。我愿意为了我们之间的情感和关系,说这句话。

这位成员说,她确实听到了这句话:我愿意为了你。她在这句话里面,感受到了深深的爱。

在三天的课程中,我一再地受到了冲击。老师一再地腔调:我们聚焦在关系上,而不是对错上。她也一次一次地这么践行,感染着我们。

一堆精神分析师,猜一个人的潜意识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都有不太好的印象。因为刚入门的心理咨询师脑子里装着太多的理论,动不动就分析别人的行为。两个学过心理学的人吵架更是不分胜负。实在说不过别人,就扔下一句话说:“你这是投射!”“你好好觉察一下自己!”无外乎在强调,我就是对的,懒得跟你争辩。

每次被这么搪塞,就感觉自己好像吞下了一只苍蝇,各种揪心和捶胸顿足。


王敬伟老师就笑说学习奇迹课程有好多功效,其中一大功效就是“提高吵架的水平”。想来也是很有道理。每个人将“小我”“投射”“匮乏”“宽恕”等等词汇挂在嘴边,听多了就很想大叫一声:“讲人话!”一堆心理学工作者一味将概念和理论挂在嘴边分析自己和别人,却忽略了情感和关系,也难怪别人看到学心理学的就唯恐避之不及。

真正学到实处的心理咨询师,会更加关注关系,不去在意对错。我们把谈话的重点放在双方的感受上,放在关系的和谐上。感受没有对错,都是被允许的;关系和谐是目标,双方就有共同的动力去克服路途中遇到的障碍。

我这么做,你会感觉好一些吗

在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经常问小宏:“我这么做,你会感觉好一些吗?”“是不是我这么做了,你就不难过了?”

对于大白来说,没有对错,只有关系。他的眼里,小宏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愿意为了小宏“感觉好一些”,去做一些事情。

我经常在听到或者想到大白的这句台词时热泪盈眶。他真正做了什么并不是关键的,关键在于,他那颗不争对错,只注重情感的心。


能主动示好的人,人格更加健康

曾奇峰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家庭里,那个在每次吵架后,可以主动示好的人,看似“厚脸皮”,却要为关系的良好发展,克服自己的羞耻感。其实可以这样做的人比起吵架后端起架子的人,人格更加健康。

深有同感。

一个人的内心,一定要很干净,很宽广,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去应对关系中的冲突。既可以吵架,也可以和解。而一味硬气倔强地死守自己的战地,其实内心早已溃不成军。

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这里面有我们人类固有的执着。但我认为,人类更可贵的地方还在于,我们有一颗可以随时调整的心,一颗愿意为了情感和温暖而放下对错的心。

试看看。

“如何好好地聊天”系列文章至此告一段落。从第一篇的技术篇“不丢不顶”,到第二篇的态度篇“保持好奇”,再到这一篇的“不争对错”,我觉得越来越难,越来越深入。真的要做到自然流露,需要对自己的清理和疗愈。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到,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变得很不一样。关系变得和谐了,自己变得柔软了,生活变得轻松了。祝福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