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二院爲什麼能棒得亞洲獎中國獎年度院長金獎

作為一箇中國的地市級醫院在中國的三萬個醫院中可能是被稱之為夾心層的改革與管理難題。那麼這樣一家醫院的院長怎麼能登上亞洲醫院管理獎中國獎年度院長金獎的領獎臺呢?

許多關注者都提出同樣的思考!會議期間,我們無暇更多的思考,只能將健康報的一個採訪推出,以食讀者吧!

無錫二院:國際矚目的一箇中國創新醫院樣本 2018年7月,亞洲醫院管理大會(HMA)在中國醫院協會和江蘇省醫院協會的支持下,將在江蘇無錫召開亞洲醫院精益管理現場研討會,這一消息已經在業內廣為熱議,為什麼亞洲醫院管理大會把亞洲高級研討會議放在中國無錫召開?這大都源於無錫二院在醫院管理創新道路上的不懈努力。醫院連續在四屆亞洲醫院管理大會上學術交流,並且獲得了1項國際醫院管理大獎和8項亞洲醫院管理獎。無錫二院院長易利華教授介紹說,中國有很多的醫院管理創新價值值得國際借鑑,亞洲醫院管理大會在中國無錫召開,這將是中國醫院史上的一件大事。記者為此走進了無錫二院一探究竟。強學科,苦練“看家本領”一家醫院的實力如何,臨床重點專科的數量是重要標誌。2008年時,無錫二院僅有5個江蘇省重點醫學臨床專科。經過10年的努力,無錫二院的省級重點臨床醫學專科已達16個,心血管內科、腦科中心、眼科、皮膚科、病理科等多個科室排名躋身全國百強,創造了地市級醫院的一個發展奇蹟。任意時間下單,技師上門服務廣告學科建設是什麼?無錫二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楊承健將之概括為技術、科研、質量和效率4個方面的綜合實力。如今無錫二院的心血管內科已是全院床位最多、門診最多、手術量最多的科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疑難病例的救治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5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宣佈無錫二院成為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單位,標誌著該院建立的心梗急救體系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腦科中心是無錫二院的另一個“拳頭品牌”。魯曉傑是無錫二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專家,也是無錫二院腦科中心學科帶頭人。哪一年成立了哪些科室、哪一年引入了CT……介紹起無錫二院腦科建設的歷程時,他如數家珍。魯曉傑教授認為,無錫二院腦科的崛起,要從10年前說起。2008年,無錫二院將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影像科、神經病理科、神經實驗室和神經康復科合併,強強聯手,成立了腦科中心,並在臨床方面與神經內科加強合作與互補。科室的重新整合使醫院腦科學科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經過10年的發展,無錫二院形成了圍繞腦科疾病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打造了區域內的“最強大腦”。醫院對學科建設肯花心思、肯投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批名科室、強科室脫穎而出:眼科開展世界一流的微微創27G玻璃體切除術;皮膚科開展大皰性表皮鬆解萎縮性藥疹治療國內領先;肝膽外科開展高難度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消化內科開展高難度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病理科運用基因技術精準找出癌細胞“軟肋”、影像科引入3D圖像融合技術……還有楊莉佳、龔鐳、徐欣、朱國興、武志峰、肖大江、金慧涵、夏加增、張追陽、藺玉昌等一批名醫,無錫二院樹起了一座座學科高地,成就了醫院今天的學術影響力。澆灌“人才樹”,醫院發展充滿後勁醫院人才戰略是學科建設的靈魂。2009年開始,無錫二院以樹形結構為理論基礎,結合自身發展實踐,按照醫學人才成長規律,創新性地建立了醫院“人才樹”工程。泌尿外科主任馮寧翰就是最早引進的“樹冠”人才之一。2013年,馮寧翰放棄了去上海發展的機會來到無錫二院。當時,院長易利華給馮寧翰的目標是:5-10年衝上省重點醫學臨床專科。馮寧翰沒有辜負醫院的期待,帶領泌尿外科不斷挑戰技術高峰,5年“二級跳”,先後“拿下”市級和省級重點臨床專科,並獲得江蘇省創新團隊、無錫市政府騰飛獎、南京醫科大學重點專科等殊榮,還分別在Cell和Nature子刊,以及代表世界泌尿外科最高水平的歐洲泌尿外科雜誌《European Urology》上發表了文章。良禽擇木而棲。對於高水平的醫學人才,無錫二院這樣一個發展平臺意味著什麼?馮寧翰總結為3點:一是與歐美髮達國家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使醫院能接觸技術領域的最前沿。二是重視科研,把科研作為醫院發展之本。三是營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對內鼓勵創新、注重學習,對外不斷為人才爭取學習和合作的機會。作為一項管理創新,無錫二院的“人才樹”工程為醫院實施人才戰略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受到同行的廣泛關注。人才的發展推動了醫院學科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呈現出集群型、高精化、梯隊式等新特點,整體診療水平處於江蘇省醫院第一方陣,穩居全國同類醫院前列,部分專科已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壘就沃土,孕育新一代名醫今年一月的一個下午,室外寒風凜冽,無錫二院學術報告廳內氣氛卻很熱烈。來自該院臨床一線的王小云、王清、金豔、陳義鋼等14位“人才樹”接力行動對象意氣奮發地站上該院的擂臺亮絕活、展成果、曬創新。這樣的擂臺賽,已成為近年來二院的傳統項目。近年來,二院加快培養中青年拔尖人才培養,2013年以來開展以“樹幹”對象——後備醫學人才為主的“人才樹”接力行動,通過制定週期個性化培養計劃,給予科研經費支持,開設科研崗。醫院還優先推薦優秀人才,到國外知名醫院研修等,有效調動重點“樹幹”人群的積極性。在無錫二院,一群年輕的博士,正在擔綱著醫院目前和未來發展的重任,他們的名字已頻頻出現在權威論文的作者中,甚至是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主持人的名單中。此次“人才樹”擂臺賽冠軍得主、檢驗科後備學科帶頭人韓志君博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他表示,把更多的在深閨的科研投入到生產中去是他們努力的方向。他發表SCI論文18篇,中華7篇,榮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獎4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令同齡人為之驚羨的業績。心內科的姜海濱博士從事結構性心臟病新型器材的研製,雙側無鉚鎳鈦合金封堵器的研製屬國內首創。針對房顫導致腦卒中患者增多的趨勢,而有的患者無法耐受華法林以及其它藥物的抗凝治療,於是,他的新技術——左心耳封堵術就能派上用場。2017年勇奪全國心血管器械創新大賽亞軍、中國創新大賽季軍。醫院為中青年人才的成長鋪就了豐厚的土壤,通過對實行新職工規範化教育以外,還有一個堅持了15年的早晚讀課傳統,每月定期開課,在課堂上傳道授業,其中不乏樊代明院士、邱貴興院士、阮長耿院士這樣的大家,加快人才成長步伐。放眼前沿,打造國際化品牌將眼光放到國際,把先進的模式引入自己醫院發展之中,才能打造醫院國際化品牌,賦予醫院新的生命力。而醫院國際化需要有新的標準和特徵。無錫二院將JCI 和HIMSS鎖定為醫院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準。2015年8月,在沒有依靠專業諮詢公司輔助的情況下,無錫二院憑藉自己的努力,全院上下經過一年左右的艱辛衝刺,一次性通過了JCI評審,成為中國內地第48家、江蘇省第2家通過JCI認證的醫院。“並沒有人強行要求我們進行JCI認證,而是我們自我加壓,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主動申請這項認證。”說起認證之路的伊始初衷,院長易利華認為意義重大,JCI關注全過程、全流程、全細節,為患者提供更高品質、更加有效,更為安全的服務。“可以說,引入JCI 認證,是因為二院的內涵發展需要JCI、二院的醫院管理需要JCI、二院的社會公益性職能需要JCI來奠定自己的內涵基礎。”自加壓力,以評促建,已成為無錫二院提高管理水平的一條重要經驗。2017年7月,HIMSS(美國醫療信息與管理系統學會)大中華區專家組進駐無錫二院,對醫院的信息系統開展為期3天的調研評審。調研組以個案追蹤的方法,走訪了醫院的10多個部門,全面評估了醫院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完成醫療流程和業務運行。最終,專家組認為,無錫二院對信息化關注度很高,臨床科室對信息化建設的參與度很強、而且善於流程再造。為此,給予無錫二院HIMSS6級認證。通過這一認證,標誌著該院的信息化建設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醫改探路,打造無錫創新樣本無錫市民如果講到無錫二院和五院2017年的發展,必然要提到二院東院區建設和新五院建設。2017年10月上旬,歷經8年基建和近1年的全力衝刺,無錫市普仁醫療集團新院區順利完成搬遷並啟用。兩週後,新院區的門急診量達1500人次/天以上,床位使用率達93%以上,這標誌著無錫二院和無錫五院集團化改革已經實現第一階段目標,新院區的投入使用受到了民眾的認可,初步實現了“一炮打響”的既定目標,成為無錫改革的新樣本。醫院積極響應醫改號召,在構建醫聯體、實現分級診療的道路上快步疾行。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思維定式束縛,在2014年底,無錫二院與無錫市梁溪區的6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無錫市首個醫聯體。經過近三年的探索,2017年底,無錫二院與梁溪區江海社區開展了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為分級診療探路。醫院醫療發展部部長張永敏說,緊密型醫聯體將創新性推出理事會模式,探索實行理事會決策機制下的集團化管理模式。雙方將通過行政、業務、人才、醫保、藥品、信息、績效、後勤8個方面的統一管理,真正把三甲醫院和社區打造成命運共同體,讓基層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精益化管理產出一大批豐碩的果實,過去的10年裡,無錫二院的醫院管理創新持續領跑全國,屢獲國內外管理學大獎。國際醫院管理IHF傑出大獎、8項亞洲醫院管理大獎、3項中華醫學獎、3項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4項無錫市政府頒發的最高科技獎項——騰飛獎……無錫二院屢獲大獎,其實是有“秘訣”的。那就是敢於與國際名院同臺競技的“亮劍”精神,注重營造全院創新的氛圍,創新性推行“普仁創新工場”每年孵化出一批管理創新項目,藉助科學的管理工具,打造醫院國際化形象,實現百年普仁的一個全新跨越。(摘自2018年3月14日《健康報》頭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