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與傳媒》2018年秋季號電子版正式發布

《符号与传媒》2018年秋季号电子版正式发布

《符号与传媒》2018年秋季号电子版正式发布

CSSCI來源集刊《符號與傳媒》(Signs & Media)2018年秋季號(總第17輯)電子版現已正式發佈。

本期重點推薦欄目:(1)生物符號學;(2)中國傳統符號思想;(3)哲學符號學

本期紙質版將於近日由四川大學出版社發行,我們將盡快向本期作者、編委會委員,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學會,中國新聞史學會符號傳播學委員會全體會員免費寄送。敬請期待!

《符号与传媒》2018年秋季号电子版正式发布

編者的話

《符号与传媒》2018年秋季号电子版正式发布

隨著皮爾斯符號學的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起,符號學對符號過程的研究在文化與邏輯之外找到了一個新領域:生物符號。生命與環境的互動,意義的前語言結構進入了符號學的視野,這不僅為生物學提供了新思路,更影響了文化符號學的研究。

本輯的生物符號學研究專輯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不同領域的相互影響:張漢良從生物分類問題入手,考察亞里士多德分類的後世影響與揚棄;周理乾論及生物符號學為生物學應對新達爾文主義危機提供的研究新範式;蒂莫西·愛爾蘭從建築師弗雷德裡克·基斯勒的理論出發,討論建築生物符號學的範式可能;韓蕾則從《老子》著手,探討其所展現的人類主體世界與物種特異性。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符號學思想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關注重心。本輯中,謝清果、張丹探析青銅器物的符號機制與文化內涵;祝東與李桂全從符號學的角度論道,對比道家與馬克思主義符號思想,梳理“道”的存在與衍義方式;蘇智則以弱編碼論《周易》的取象思維與符碼特徵。傳統文化中的哲學與經典,是中國符號學的瑰寶。

本輯推出了《符號與傳媒》首個哲學符號學專輯,學者們從多個維度展開了意義理論的探討。伏飛雄詳細闡述了利科話語理論的源流與革新;董明來討論了胡塞爾對錶象與判斷,以及作為其表達的名稱與陳述的分析;譚光輝從雙軸關係著手論情感的符號性;何一傑討論符號表意中的無意義問題。此外,在本輯的理論與應用中,諸位學者分別論及了符號的敘述、翻譯與傳播等問題。我們始終關注這些領域的課題,對符號學的發展進行有益的探尋。

目錄

生物符號學

亞里士多德的分類學和近代生物學分類

張漢良

Frederick Kiesler: From life to architecture - to life.

Timothy Ireland

論《老子》的人類主體世界建構:一個生物符號學觀點

韓蕾

Biosemiotics as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for Biology: A ra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biosemiotics

Zhou Liqian

中國傳統符號思想

觀象制器:夏商周時期青銅器圖像的文化符號表徵

謝清果 張丹

道家語言觀的理性精神——道家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符號思想的比較

祝東 曹慧敏

論《老子》的“道”符號思想

李桂全

符碼特徵與《周易》取象的意義建構

蘇智

哲學符號學

利科的存在論話語理論

伏飛雄

情感間性的符號學研究

譚光輝

意向性的句法與句法的意向性:胡塞爾對錶象與判斷,及其符號表達的研究

董明來

無意義的意義:符號學視野下的“噪音”問題

何一傑

理論與應用

論科幻小說中非自然敘述的特徵

黎嬋

論電影敘述的時間向度及體裁關聯

胡一偉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s

Jiang Yicun

翻譯符號學觀照下文本再生中思想意識的變異

潘琳琳

數字時代傳播服務的法律邊界——以“技術中立”為切入點

悅洋

書評

Framing Narrative in the Signification Process: A Review of Yiheng Zhao’s A General Narratology

Lian Duan

敘述與敘述演變——兼評保羅·科布利之《敘述》

方小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