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資金面意外寬鬆!A股大逆轉就這樣要到來了?

摘要

【7月資金面意外寬鬆!A股大逆轉就這樣要到來了?】有分析人士表示,銀行間市場寬裕的資金,明顯已經外溢到了交易所資金拆借市場。

7月資金面意外寬鬆!A股大逆轉就這樣要到來了?

最新價:2828.45

漲跌額:-9.21

漲跌幅:-0.32%

成交量:7670萬手

成交額:969.14億元

換手率:0.23%

上證指數行情 領漲個股 大盤資金流向 7*24小時快訊 進入上證指數吧

領漲行業

  • 1、醫藥製造
  • 漲幅:1.88%
  • 上漲:185家
  • 下跌:28家
  • 領漲股:隴神戎發
  • 漲幅:10.04%
  • 2、食品飲料
  • 漲幅:1.71%
  • 上漲:55家
  • 下跌:9家
  • 領漲股:科迪乳業
  • 漲幅:10.17%
7月資金面意外寬鬆!A股大逆轉就這樣要到來了?

最新價:1617.56

漲跌額:2.93

漲跌幅:0.18%

成交量:4200萬手

成交額:605.11億元

換手率:1.68%

創業板指行情 領漲個股 大盤資金流向 7*24小時快訊 進入創業板指吧

領漲行業

  • 1、醫藥製造
  • 漲幅:1.88%
  • 上漲:185家
  • 下跌:28家
  • 領漲股:隴神戎發
  • 漲幅:10.04%
  • 2、食品飲料
  • 漲幅:1.71%
  • 上漲:55家
  • 下跌:9家
  • 領漲股:科迪乳業
  • 漲幅:10.17%

7月以來的市場資金面情況被形容為“想象不到的寬鬆”,而低迷已久的A股也恰巧在7月9日和7月12日兩個交易日出現漲幅超2%的強勁反彈,那麼A股會因此迎來大逆轉嗎?下半年的行情又將如何演繹?

資金價格一度創近3年低點

隨著7月月初定向降準落地,銀行間和交易所間市場資金價格大幅走低,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曾一度達到1.95%的低點,3個月期Shibor為低至3.68%,均為近3年來最低點。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央行通過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合計約2.8萬億元(包含7月5日降准將釋放的約7000億元資金),遠超去年全年1.76萬億元的總和。

而比起銀行間資金價格,普通股民更為熟悉的交易所國債逆回購隔夜利率—GC001也持續在低位徘徊。

實際上熟悉國債逆回購的股民都應該清楚,該資金均價通常維持在4%左右,但近一個月以來,刨除6月底季度末的資金緊張等異常情況,該資金價格卻僅在2%上方運行。

有分析人士表示,銀行間市場寬裕的資金,明顯已經外溢到了交易所資金拆借市場。

7月資金面意外寬鬆!A股大逆轉就這樣要到來了?

北京某大型券商固收部交易員表示,目前資金面確實比較寬鬆,交易所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已經突破了前期的低位,向2015-2016年的位置靠近。去年央行有意讓資金面偏緊,來促使金融機構降槓桿;今年來看,可能槓桿率已經到了相對合意的位置,所以從決策層的角度,或許沒有必要把資金面壓得太緊。

為何會轉寬鬆?

那麼7月寬鬆資金面為何會寬鬆,能否扭轉A股的頹勢呢?

中國光大銀行資管部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滕飛表示,央行網站6月28日公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例會新聞稿中,提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是首次提出,之前的提法都是“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從“合理穩定”到“合理充裕”,兩字之差意味著政策態度的轉變。

實際上,市場利率就是從6月29日開始下行的,反映了市場對政策轉變的預期。在7月2日召開的金融穩定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也提出“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表明政策態度的一致性。兩次官方表態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政策定下了基調,市場變化也充分體現政策的轉變。

能持續多久?

滕飛並指出,央行政策的轉變週期一般較長,從2016年8月份央行開始收緊流動性閘門以來,到今年6月份才開始轉向,持續時間長達近2年。

央行的政策轉變決定不會輕易做出,一般是在實體經濟有明確信號之後才會做出決定,考慮到政策效果的傳導性,經濟形勢變化→政策變化→政策效果體現,這個傳導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央行政策的轉變不會是短期的。

因此,從政策的決策過程和傳導機制看,央行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至少持續半年至1年時間,市場短期內對資金面無憂。

當然也有觀點提醒投資者,7月份資金面寬鬆也有可能受到繳稅因素擾動。

華創證券固收團隊指出,7月是傳統的繳稅大月,去年7月僅繳稅因素就回籠基礎貨幣超過萬億,這也是導致最近兩年資金面“季末不緊季初緊”的重要原因。考慮到今年企業利潤繼續維持高增長,7月繳稅對流動性的抽水效應不容忽視。

A股會大逆轉嗎?

那麼7月資金面寬鬆能夠扭轉A股當前的下行走勢嗎?滕飛表示,資金成本下降不意味著所有市場都會上漲。

資金面寬鬆促進了各期限債券價格的上漲,但是股市近期仍相當低迷,屢創新低,寬鬆的資金面似乎並沒有傳導至股市。

滕飛解釋稱,股債背離現象背後呈現出結構性的問題和中美之間的貨幣政策分化,雖然市場資金面預計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寬鬆的狀態,但是對於資管新規下資金的結構性摩擦問題仍不可忽視,結構性去槓桿仍將持續。

在結構性去槓桿背景下,儘管短期資金利率大幅下行,但是這僅是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對股市的估值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風險偏好,在目前股市大幅下挫的背景下,市場的風險偏好難以提升,並且較年初有顯著下降,這意味著無風險利率下行對股市提升有限。

另一方面,儘管資金相對充裕,但是資金仍然堆積在銀行間,代表風險偏好最低的資金,實際上資管新規後對資金池模式的限制,使得整個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下降,因此政策寬鬆的資金未必會流入股市,對股市仍需保持謹慎,短期可能會超跌反彈但看不到持續性的反彈機會。

而展望下半年,A股將以何種方式演繹?機構分析師之間也存在分歧。樂觀派認為,下半年或是真正牛市的起點;而謹慎派認為,流動性改善以及估值便宜並不是支持持續上漲的理由。

樂觀派:或是真正長牛起點

招商證券張夏對市場的未來走勢頗為樂觀,他認為,A股將會迎來階段性情緒修復。目前A股估值水平連續殺跌至歷史最低區間,主流中小盤指數回到最低,而流動性出現邊際寬鬆,各路利空基本消化,回購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因此,他認為下半年或將成為真正的長牛起點。

華寶基金也認為,政策層面已出現諸多積極信號,A股有望開啟弱反彈行情。央行年初以來保持偏寬鬆的態度,再疊加其對市場的連連喊話,維穩意味明顯;銀保監會短期也釋放出監管邊際放緩的信號。

知名私募機構景林投資預計下半年宏觀流動性會比上半年有所改善,公司進一步表示會努力尋找這一輪下跌中被錯殺的公司,認為中長期持有優秀公司,迴避現金流差的企業是未來兩三年內獲取合理回報的捷徑所在。

謹慎派:建議謹慎觀望

而國泰君安李少君對市場的判斷顯的較為謹慎,李少君認為,便宜的估值可能是支撐的理由,但不是上漲的原因。當前市場風險偏好仍受抑制,短期若有反彈僅屬超跌後的階段性博弈,難有趨勢性行情,在風險仍未完全消化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謹慎觀望。

5月底開始空倉成功躲過市場大跌的東吳基金聯席投資總監付琦也抱著較為謹慎的態度,他表示,儘管不存在發生大規模債務風險的可能性,但在去槓桿過程中,局部風險事件可能會對市場帶來擾動,他建議選擇投資標的時規避靠高槓杆經營或靠補貼生存的企業。

博道基金也認為雖然市場估值已經進入底部區域,但只能說現在的市場有一定投資價值,短期還不會出現一個明顯的上漲。股市還是需要熬一熬的,現在可能是黎明前的暗黑時點,熬過了這個艱難時刻以後,股市和債市還會是相對比較值得投資的方向。

該選擇什麼品種?

而對於具體板塊的選擇,國泰君安李少君建議投資者把握兩條主線:自下而上的中報業績主線和超跌的創業板龍頭主線。第一,當風險事件衝擊之下,有超預期業績表現的公司有望通過分子端的個股性表現對沖分母端的市場性影響,而在自下而上尋找業績超預期主線時,落腳點更偏向二線消費。

第二, 超跌的創業板龍頭中,核心代表為製造業中的TMT,階段性調整不改中長期邏輯。

也有不少機構看好醫藥股,興全全球視野基金經理王品認為在A股市場震盪態勢下,以醫藥板塊為代表的結構性行情依舊值得期待。

王品表示,“首先,醫藥類企業業績處於一個較為確定的高速增長過程中;其次,短期內醫藥行業迎來一個負面政策的真空期;第三,醫藥板塊作為防禦性品種,震盪市會相對獲得更多資金青睞。”

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也明確指出醫藥是今年的重點配置方向,“基本面+政策面”的雙重驅動下,長期向上的邏輯紮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