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風卷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北方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蠶夢”公益實踐團隊前往距離百公里的門頭溝區椴木溝村進行實地考察。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穿越層層林蔭,劃破山峰朝霞,最終抵達被大山環抱的小村莊——椴木溝村。

在椴木溝村走訪很多,

收穫也很多,

還做了一個小小的考察相冊!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相冊集部分展示

椴木溝村地理位置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清水鎮,雖然椴木溝村位於大山深處,卻是被靈山、龍門澗、黃草梁三個美麗的旅遊風景區包圍,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開發條件;然而事實卻是陷入了貧困的難題。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對椴木溝村的走訪與調查。村民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們的家中,介紹了當地山中特產,包括食材、藥材、野果、蔬菜,並述說了制約該地發展的種種苦衷與煩惱。考察團一行人首先詳細的瞭解了當地的具體情況,隨後在討論中提出有幫助的建議。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在與村民交流中,我們瞭解到:

1、山中藥材、野果雖然種類繁多、卻是數量有限很難發展種植業;

2、村中原大部分耕地依據政策退耕還林;剩餘不多的耕地被牡丹種植公司買斷20年。

3、村民糧食的來源在夏秋季節主要是開墾荒地種植,早春以及冬天則是出山購買,因椴木溝村被群山環繞,所以不適宜搭建大棚種植。

4、村民主要資金來源為護林(每月600元)、上山採摘蘑菇、以及為大隊工作。

5、村民50歲以上年齡佔到75%,50歲以下僅有兩人;受教育水平低,家人大部分在城裡工作上班。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晚飯過後,我們針對椴木溝村現狀展開激烈的討論,欲探求解決貧困的最佳方案。

第二天,我們在距離椴木溝村不遠的洪水口村進行調查研究。洪水口村位於靈山腳下,依據優秀的旅遊資源成功脫貧。實踐隊伍採用分組調查與訪問的方式對洪水口村的發展進行探究,並思考如何將其運用到椴木溝村。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洪水口村依據政府的整體規劃,個人出資三分之二(約為40萬元),剩餘三分之一由政策按照每家人口數量補助,主體發展產業為旅遊業。且很多小旅店發展極具特色,但是在考察中發現洪水口村的村民們不擅長運用互聯網進行推廣,大部分仍在使用路邊招攬的模式攬客源,為此實踐團隊也是與每個小旅店的老闆溝通交流,用相機記錄下小旅館的特色並在實踐團隊的公眾號上進行無償宣傳。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通過這一系列的走訪調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他們生活的不易,以及這次行程的意義。我們也將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幫助他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我們的努力最終可以得到成效,也祝願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在清風捲過的夏末,走訪綠蔭掩映的椴木溝

本文來自北方工業大學“蠶夢”公益實踐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