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爲青年 探祕古村平義分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響應“鄉村振興青年作為行動”的號召,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實事求是實踐團來到平義分村展開實地調研,意圖為平義分村尋找出其產業發展的優劣勢,為其產業發展提出新思路、新規劃。

古風古韻,歷史悠久>>

平義分村,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橋梓鎮南部,屬昌平、順義、懷柔三區交界地帶。明代已成村,歷史已有三四百年之久。平義分村的名字由來有著自己的歷史淵源。解放前,平義分位於昌平、順義兩縣交界地。兩縣相互爭奪該村歸屬權,經上級裁決,以村中寺廟為界,東屬順義,西屬昌平,取兩縣名的尾字命名為平義分。另據《昌平州志》載,平義分曾經用名怦移墳。考金史劉頗傳“初南苑有唐舊碑,書貞元十年(794年)御史大夫劉怦葬。上見之曰:苑中不宜有墓。頗家本怦後……改葬之。案此平義墳,似移葬劉怦處。”《昌平州志》有史載為據,則為該村名來源另一說法。解放以後,平義分歸懷柔管轄。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平義分村衛星地圖)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昌平州志)

平義分村有著眾多的歷史古蹟與習俗。村內曾有高廟,傳說是老人終年後,來這裡報到的地方,所以也叫報廟。村內也曾有過山神廟和藥神廟等人們用以祈求保佑百姓平安的廟宇。歷經歲月的洗禮,這些廟宇已經不復存在,小車會等習俗活動也已經不再流傳,如今的平義分村只留有兩顆古槐,古槐於何時種的、由誰人種的已無從考證,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兩顆大槐樹歷經了滄桑變化,目睹了平義分的歷史變遷。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村東古槐)

自然環境,發展狀況>>

平義分村地處山前洪沖積扇,村南有平原耕作大田2000餘畝,屬橋梓主要糧作產區,村北有丘陵果林資源近2000畝,之前曾盛產柿子,蘋果、大棗、杏等果品,近兩年為響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村內大片田地都已成林,只有少數口糧田用於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果園經營也少之又少。但平義分村作為一個近郊農村,它很多方面都在慢慢朝著城鎮不斷變化,不斷摸索著前進的道路,例如道路的不斷硬化、網絡的全覆蓋,修建健身設施等。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如何改變現狀,尋求新的發展是平義分村的迫切要求。為切實瞭解村內的大致情況以及村民們的實際需求,實踐團成員於2018年7月14日抵達平義分村展開實地調研。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基本農田保護區標誌)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村民在土地裡灑藥)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寬帶覆蓋)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村民們在硬化的道路上行走)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村內廢棄豬場)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前往平義分村)

走訪調查,收集資料>>

團隊抵達平義分村,在村書記的熱情接待下,實踐團入駐成功。整頓完畢後實踐團進行村莊實地考察,對該村村容村貌進行詳細的查看與記錄,繪製相關地圖,積極發現亮點與問題,並及時進行討論,與村民進行積極交流,建立良好關係,為後期的訪談調研做好準備。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抵達平義分村)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考察過程中首次與村民交談)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對村莊進行實地考察)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成員手繪村內地圖)

在對村莊進行全面考察後,實踐團開始根據此次調研的主題進行問卷與訪談的設計,並且決定以滾雪球抽樣作為調研抽樣方式。問卷與訪談的對象深入到平義分村各個年齡階段、各種職業的人群,以此來達到對村內勞動力基本情況的深入瞭解,進而分析村內的人力資本運作情況和人力投資情況。

確定好問卷與訪談後,實踐團九人分為了三個小分隊來開始訪談調研,每個小分隊配有一名主訪,一名副訪,一名記錄員。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了非常多問題,比如每天如約而至的的大雨和村民們語言等方面產生的溝通不便等問題,但實踐團從未放棄過,克服了一系列難題,每個成員都在保證訪談質量的前提下,提早完成了訪談任務。實踐團總共收集到了25份問卷和25份長達一小時以上的深入訪談,切實瞭解到了村內的基本情況以及村民們的發展需求。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第一分隊訪談情況)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第二分隊訪談情況)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第三分隊訪談情況)

分析資料,發現問題>>

問卷與訪談工作結束後,實踐團開始進行訪談整理工作,考慮到成員們對每份訪談的熟悉程度不同,所以各個小分隊的訪談錄音由其自行整理。等到所有訪談錄音整理完畢,成員們對如何進行訪談分析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實踐團使用定性分析軟件對資料進行編碼分析,進而對調研主題中所關注的重點問題達到深入全面的瞭解,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了平義分村在發展中村民所給予的肯定以及所存在的問題。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對訪談結果進行編碼整理)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對分析結果進行討論)

村民表示近兩年村委會在環境治理上取得不少進展,村內道路較為整潔且日常垃圾清理及時。隨著村內城鎮化的發展,村內健身地所、廣場等休閒娛樂場所不斷增多,滿足了村民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另外,村內衛生站設備齊全且服務態度及水平也獲得村民的肯定,定期的體檢與健康知識講座更是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識。

儘管在有些方面村民給予了肯定,但還是存在著發展中的不足。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村內中老年人較多,可利用勞動力較少,即便村民對當前處境不滿意,但對日後發展沒有想法,沒有期望,心有餘而力不足,呈現一個迷茫無力無奈的態勢。且村內企業較少,就業通道狹隘,這又形成了年輕人外流的一個“推力”,導致外出勞動力返鄉情況出現較少。目前多數村民表示希望村內開辦技術培訓,能夠在增長見識的情況下能掌握一項技術,從而促進村民的再就業。

結束調研,告別村莊>>

調研期間,我們感受到了村民的熱情善良,領略到了平義分村的田園風光,收穫到了實地調研的許多經驗。平義分村的調研經歷,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拉近了青年人和我們鄉村之間的距離,也培養了我們嚴謹求實、腳踏實地的人文社科精神,讓我們有機會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讓我們有機會與平義分村村民一起建設美麗家園平義分。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實踐團於村委書記與村主任合影留念)

有為青年 探秘古村平義分

(結束實地調研階段的實踐團成員與這片土地告別)

對於此次下鄉調研,實踐團成員共同努力,期待有一個好的結果,同時也希望通過此次調研對村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改善村莊諸多的不完備,為後期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本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實事求是實踐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