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田野間鳴唱的知了,

低飛的蜻蜓,

忽明忽暗的螢火蟲,

承載了多少童趣。

提到鄉村兒童,

我們想到的是什麼樣子?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據統計,

在中國鄉村地區2200萬名學齡兒童裡,

其中902萬名留守兒童,

他們因為城鄉經濟發展的懸殊差異,

致使文化斷層、家庭角色缺失,

獲得鄉土知識、社會知識和現代文化的途徑少之又少。

鄉村兒童告別父母,親情也不完整,

在隔代的培養、老師的培養中,

依然有父母的愛的缺口。

在國家提及“鄉村振興戰略”時,

鄉村兒童的教育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京郊的兒童生活狀態是怎麼樣的呢?

在“陽光使者”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中,首都師範大學苔花小隊到密雲區大城子鎮南溝村進行了以“培養兒童閱讀興趣,關心兒童心理發展”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他們在南溝村第一書記的幫助下,同鄉村中的兒童一起,進行了一次科學的教育實踐。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在首都師範大學苔花小隊的實踐時,充分地把學習所得與實踐結合,團隊成員對於在鄉村實踐中產生的案例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下來,一起看下苔花小隊的實踐案例及個人分析:

01>>

2018年7月,首都師範大學苔花小隊,在密雲大城子鎮南溝村進行了以“培養兒童閱讀興趣,關心兒童心理發展”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目的為觀察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和性格變化特點,以繪畫的方式洞悉孩子心理情緒變化。

想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得先讀懂孩子的畫。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會產生表達的慾望,他看見什麼都想“說”出來。但是因為年齡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他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畫,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一扇窗戶。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線條、色彩、圖形、人物、環境、佈局,顯示著孩子的性格、氣質、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當時的情緒特徵等等,我們要學會傾聽這種“語言”。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小a的繪畫中畫出了三隻兔子在花與蝶的陪伴下郊遊嬉戲,起初小a只說自己不在畫中,三隻兔子在一起玩耍。在隊員的引導下,孩子說出從左到右分別代表媽媽、自己、爸爸,孩子生活在四口之家,有一個姐姐,但渴望父母多關心自己一些,畫中是她理想的生活狀態。孩子經常畫的那個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對他/她表達強烈的愛和依戀。人物之間的距離也代表人物間關係的親密與否,小a就與媽媽最為親近。

接下來隊員們通過繪本講述與再繪的形式,幫助孩子們調整了心理狀態,如“我可以獨立”“我能表達自己”“我相信自己”等,運用專業所學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以貼近生活的語言,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心理與性格的健康發展。同時以色彩鮮豔、情節生動的繪本吸引幼兒注意力,培養幼兒閱讀興趣。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我們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與性格變化特點基本有了瞭解,同時也為日後活動的完善和改善和改進提供了參考。

02>>

云云兩歲多,還沒有上過幼兒園,但是很聰明,行為規範很好。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爸爸在成都工作,週日回一趟家看看孩子。奶奶說她習慣了,父母走的時候已經不哭了,感覺不太在意了。但當問她想媽媽嗎,她說想。表面上的不在意,其實是怕父母奶奶傷心和擔心吧(此處存在爭議)。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03>>

對於兒童時期長期寄宿對兒童的影響。

在本次的活動中,發現鄉村兒童上學多為在縣城就讀寄宿制學校,部分兒童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就讀。在環境因素被迫之下的行為通過這次的瞭解我認為存在好壞兩方面之說。從好的方面說,寄宿可以幫助兒童更早的學會較為獨立的生活方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技能。例如:生活常識、清洗衣物、整理個人物品等。這些優點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但是作為觀察者,我也需要表達出自己對於長期寄宿制兒童所存在的問題。

我發現到,其中一部分長期寄宿制兒童缺乏對其年齡較大的人所應存在的一定尊重意識。這可能與他們長期的交往環境多為同齡兒童與教師群體這兩個群體,鮮少能夠與相差年齡較大的群體有所交流。因此在我們與這一類兒童有一定的熟悉後發現這類兒童在行為與語言上所體現出對長輩所缺少的尊重感。

另一點就是,寄宿制的兒童相對走讀制兒童來說自我中心感更強。按照常理,一般人都會認為寄宿制的兒童應該集體感更強,但通過生活中部分寄宿制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我發現其實不然。寄宿制兒童在學校不論做什麼事大多都是隻負責自己的部分,鮮少會去無償幫助他人。

用一組對話來舉例:

“琳琳,幫媽媽把洗衣機裡的衣服晾了。”

“衣服又不是我的,為什麼要我晾。”

“就是洗的你的衣服,你媽這邊沒時間,你晾一下”

“又不是我洗的,為什麼我晾...”

這組對話雖然包含兒童個人不想晾衣服的個人想法,但所表達的內容卻體現了這種問題。還拿洗衣服來說,在學校,除非自己想洗,自己動手去洗,不然其他的不關我的事;即使衣服髒了,其他同學一道幫忙放進洗衣機,到了晾的時候也會覺得理應幫忙放進洗衣機的同學來晾,因為洗衣服不是我提出來的,所以一系列接下來的都應該其他人一併完成。我所說的可能是一個極端的形式,兒童會因為考慮兩人之間的友誼去完成接下來的程序;但是在家中溝通的人物關係改變,兒童初始的想法就表現了出來。

當然,我所表達的內容只是一部分兒童存在的問題,並不是所有寄宿兒童所存在的,其中還存在著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04>>

鄉村實踐結束了,那些孩子們的故事卻久久難以忘記。

孩子們有一些習慣或性格上的問題,這些和家長不太會培育孩子有一些關係。像是有個小朋友不敢道歉。她用石頭扔我玩,奶奶只是告訴她不許向姐姐扔石頭並要求她道歉,孩子在奶奶說了幾次後才小聲道歉,眼神很迴避,頭也轉向別處。奶奶在之前可能不怎麼在她道歉後給予正強化,因此孩子在做錯事後,不敢道歉只是採取迴避的態度。我立刻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並表揚了她。奶奶見到我的做法顯得有些驚訝。還有一個孩子的家長總是在打擊孩子,而不是積極鼓勵。家長總是說孩子不成文不成武,對孩子全盤否定,將孩子問題歸因於不可控的穩定因素——能力不足上,而沒有積極引導孩子。家長也是恨鐵不成鋼,但是因為缺乏育兒知識,不知道怎麼引導孩子。但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自我效能感(通俗意義上的自信心)下降,像自己用繩子束縛了自己發展的可能性。那個孩子就已經有些缺乏自信,她自己說自己只有情商還算好一些,學習比不過人家。在村裡,像這樣因為家長缺乏育兒知識導致孩子存在問題的,我們還見到好幾個,有的總是壓抑情緒不會表達,有的見人有些膽怯過分依戀媽媽……

我覺得孩子本身和城市裡的沒有太多差別,但關鍵是缺乏家長的引導,缺少家園共育。實踐中能看到家長都是全心全意愛孩子的,像是有的家庭儘管貧困到房子有些露磚了,仍然會給孩子買一個手機,但因為家長受教育少,不知道怎麼才能教育好孩子,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沒系統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知道孩子有問題卻不知道怎麼溝通,只是深深的無奈。我們一直在倡導教育公平,就是要給每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不要讓一些孩子某些教育因素缺乏的太多,而我認為那裡孩子非常需要有家長正確的引導讓他們也能有陽光積極的心態學習生活,才能給他們提供發展的可能性,也享受童年該有的快樂。

也許可以組織一週一次的小課堂,把和孩子接觸的家長組織起來,時間不用太長,講授針對當地孩子特點的育兒知識和溝通技巧。或者給孩子們的父母建一個微信群,因為那裡大多父母都進城務工,這樣可以克服地域差異。微信裡告訴大家寄宿孩子需要什麼,父母不在身邊家長怎麼能和孩子溝通,以及像是情感培養等簡單的育兒知識。還可以有家長隨時在微信中提出自己的困惑,由大學生或是其他懂得專業知識的人士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到那裡的孩子,一方面對於幫助的人員也能積累一些經驗得到鍛鍊,或是收穫一份情誼。

孩子們,你們參與活動時開心天真的笑容彷彿還在眼前,但是這份笑容能在生活中持續下去嗎?會有人幫助你們的父母,給他們適當的引導嗎?我們盡微薄之力幫你們發聲,希望有人幫助你們,給予你們童年適合的環境,願你們能在陽光下成長!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05>>

很高興能參與到這次的實踐活動,把所學知識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真的很開心。我們苔花小隊為這次的實踐準備了許多事前工作,在隊長的領導下,我們也比較順利的完成了計劃目標。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發生在一個下雨天,我們冒著雨去訪問一戶人家,她們家在一個小坡上,當我們走上去已經氣喘吁吁了,但聽那家的奶奶說她們天天走這條路已經習慣了。奶奶有一個可愛的小孫女,她剛兩歲多。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可是她的媽媽由於在外工作,一個禮拜只能回來一次。小女孩非常懂事,每次媽媽離開時她不哭不鬧,但要是問她想不想媽媽,她還是想的。她的奶奶說,昨天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時,唱了第二句就開始撇嘴。聽到這裡我還是有些難過的,兒童期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對兒童的影響不光是外在的還有內在的。可能對於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來說讓父母對他們百依百順才是最重要的,但這些家長不經常在家的孩子她們只需要父母多一點的呵護。

第二件事是我們在回訪的時候去到的一個小女孩家,比較特殊的是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只有她的奶奶和爸爸。當我們進到家裡時,被眼前的一切驚到了。屋裡灰暗暗的,沒有一些時尚的傢俱和擺設。最吸引人的就是牆上被貼得整整齊齊的紅色獎狀,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孩子。其實之前我們也和她的奶奶溝通過,由於家庭原因孩子從小就不愛說話,但無論是畫畫還是講個故事,她都會很認真的配合我們。讓我最驚喜的是,她和其他姐姐們玩一個組句子的遊戲,她突然過來拉著我的手把我帶到裡屋,非常興奮的問我喜歡什麼花什麼地點……我看著她天真的臉龐,內心十分受觸動,沒想到我們的到來能給她帶來這麼多的快樂。

對這些兒童來說,人們只需要多和她們在一起說說話、做做遊戲就可以改變他們。我也希望社會上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樣的群體,多給予他們愛和鼓勵。很感謝這次的經歷,讓我見到了山區孩子的真實情況,讓我知道有這樣一群需要人們重視的孩子,真心的希望她們能健康成長,無憂無慮。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06>>

我們回訪了一位昨天參與活動的小朋友。昨天和她奶奶聊天得知這位小朋友的媽媽在她小時候就帶著錢走了,而父親則因為工作經常不在家,所以一直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我們一進門就看見滿牆的獎狀,可見這個孩子有多優秀。我們陪她玩,能看得出來,從最開始有些害羞,到最後能主動的跟我們說話聊天玩耍,我們很是感動。當我們要走的時候,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們都愣住了:“

姐姐我可以抱抱你嗎?”。那一刻,我覺得我們這些天的努力是值得的,它真的給她們帶來了一些改變,無論多少。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的問題,她們真的很需要幫助!原這世界的一切都能被溫柔善待。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07>>

通過入戶我們瞭解到村裡的年輕人基本都去城裡打工了,村裡的地基本沒什麼人種,只是到收穫的時候才有些青年回來收,因此村裡正在回收土地進行整體規劃,但是

青年的離開讓許多孩子沒有父母陪伴

孩子大概2歲3個月大,很活潑見到人也不太怯生,我發現孩子的獨立性比較強,能自己穿鞋,常常自己玩玩具,進行獨立探索。在玩遊戲過程中,孩子主見很強,一定按照她的意思進行遊戲才可以。過程中,我們給孩子做了點紅實驗,孩子很好的完成了。另外,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孩子基本沒有攻擊性行為。然而因為父母不在,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許多問題。首先奶奶說因為一個人帶孩子,不太帶她和其他孩子玩耍,我覺得可能不利於她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其次在知識講授上,奶奶育兒知識知道的不是很多。奶奶從小會給孩子讀簡單的詩,但是不給她講解意思,只是靠機械記憶,而且可能因為缺乏強化,孩子不太愛給別人背。最後在依戀關係上,孩子似乎沒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戀關係,奶奶說父母離開時孩子不會哭鬧,而當孩子初次見我們時,也並沒有顯得很怯生。這可能給孩子未來造成負面的影響。不過也許是孩子已經懂得不讓父母傷心,因而在父母離開時不哭鬧纏著父母。

在山裡,孩子可以親近大自然,可以如林地探索,還能做許多手工鍛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學習,這些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希望他們成長過程中能有更多父母參與的時間,給予他們呵護和陪伴。

另外,首都師範大學的微博也非常有愛呢!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用繪畫讀懂孩子的首師大苔花小隊

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

讓更多的孩子能從中受益、快樂成長,

讓村民“有歸路”

讓鄉村“有出路”

挖掘本土文化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鄉村,

培育來自內心的文化自信。

使歡樂時光回到鄉村,

為大家留下美好記憶。

還有很多的服務隊在社會實踐中,

想切實為鄉村做些貢獻。

如果你們需要增加所在村莊的知名度,

可以在微博上加話題#鄉村振興·青年作為#

並@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

也可以編輯你們服務隊的新聞稿、照片、視頻等資料,

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們會篩選後發佈的。

(圖文資料來自首都師範大學苔花小隊服務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