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高曉松在春節後的一期《曉說》裡談起去年北美頒獎季電影,他最喜歡的《三塊廣告牌》,是一部高能電影。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高能電影”這個說法,我非常同意。

《三塊廣告牌》是全程高能,全方位高能。

所有“高能”,在影片前20分鐘就都體現出來了。

本屆奧斯卡獲得的7項提名,僅憑前20分鐘就能讓你口服心服。

電影一開場,一曲悠揚的旋律傳來。


這是一首古老的愛爾蘭民謠,原曲名叫《年輕人的夢》,愛爾蘭著名詩人托馬斯·摩爾(1779-1852)重新填詞,改名為《夏日最後的玫瑰》。

這首歌有多牛逼呢?

貝多芬親自校訂過這首歌,門德爾松用這個曲調寫過一首鋼琴幻想曲,弗洛託曾經用在他的歌劇《瑪爾塔》裡。

電影中出現的是這首歌的前四句,感受一下。

This is the last rose of summer,Left blooming alone。

這是夏日最後的玫瑰,獨自綻放著。

All her lovelycompanions,Are faded and gone。

所有昔日動人的同伴,都已凋落殘逝。

No flower of herkindred,No rose-bud is nigh。

身旁沒有同類的花朵,沒有半個玫瑰苞。

Treflect backher blushes,Or give sigh for sigh。

映襯她的紅潤,分擔她的憂愁。

這一朵“夏日最後的玫瑰”,當然就是電影的女主角,女兒被姦殺,失去了“昔日動人同伴”的孤獨媽媽,米爾德麗德。

憑藉本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的卡特·布爾維爾,是導演馬丁·麥克唐納的御用配樂,兩人之前合作過《殺手沒有假期》和《七個神經病》。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他和科恩兄弟的合作更多,所以電影第一場戲和第二場戲銜接的配樂,就是非常典型的西部片配樂,極具節奏感並且蒼涼悲壯,配合著米爾德麗德用狂拽酷炫的姿勢走進廣告公司的鏡頭,人物下定決心後勇往直前去執行的感覺噴薄而出。

卡特·布爾維爾關於本片配樂的一些闡釋——

我以美國傳統民俗音樂為基底,混合原聲吉他,當米爾德麗德踏上戰爭之途,又非常的軍事感,所以我加入了鼓聲、節拍及重音。

之於音樂,我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觀眾跟著米爾德麗德的內心走,觀眾必須站在她這邊。所以整部片有三個音樂主題:米爾德麗德的內心世界、米爾德麗德的戰爭、以及死亡。這不僅圍繞在米爾德麗德失去女兒這件事上,同時也發生在伍迪哈里森飾演的角色身上。

關於卡特·布爾維爾,多說幾句——

在小李拿了小金人之後,最被影迷津津樂道的“奧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的應該就是攝影老炮兒羅傑·迪金斯了。

其實奧斯卡欠太多人小金人了,配樂老炮兒卡特·布爾維爾就當然不讓。

並且兩位老炮兒都經常跟《科恩兄弟》合作,算是奧斯卡難兄難弟了。

卡特·布爾維爾跟科恩兄弟合作30多年了,幾乎是他們全部影片的配樂,《血迷宮》/《影子大亨》/《謀殺綠腳趾》/《缺席的人》/《老婦殺手》/《老無所依》/《閱後即焚》/《大地驚雷》/《凱撒萬歲》...

本屆的《銀翼殺手》之前,羅傑·迪金斯的最佳攝影是13提0中。

卡特·布爾維爾呢,之前僅憑《卡羅爾》提名過一次最佳原創配樂,1提0中。

我是真心希望本屆奧斯卡能圓了這兩位的奧斯卡之夢,當然了,像這種老炮兒,肯定都已經不在乎了。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電影的第一場戲,3分鐘,講的是女主角米爾德麗德發現了三塊廢棄的廣告牌並決定去做什麼事情。

就是這一場全程無臺詞的獨角戲,“科恩嫂”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就展現了精湛演技,影片的牛逼剪輯也讓人歎為觀止。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鏡頭先給科恩嫂,觀察廣告牌,咬手指微轉頭後仰,陷入思考。

再接人物主觀鏡頭,給廣告牌(艾賓鎮廣告公司),鋪墊下一場戲。

再給科恩嫂,拿出手指並摸下巴。

通過科恩嫂的眼神和幾個簡單的動作,都能看出來,她經過思考做出了決定。

這段戲不足10秒,兩次剪輯三個鏡頭,已經告訴你為什麼能拿最佳女主角的表演獎項提名和最佳剪輯的技術獎項提名。

科恩嫂上次拿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是憑藉在《冰血暴》(1997)中飾演女警察。幾天之後,我們就將看到她通過“懟警察”拿下第二座奧斯卡小金人。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接下來是廣告公司的戲,3分鐘,有一個看似閒筆卻非常重要非常精彩的細節。

這場戲講的是米爾德麗德跟廣告仔韋爾比商討租賃廣告牌,整體上還是比較傳統的正反打人物對話戲。

隨著規範的正反打鏡頭你來我往,劇情也不斷推進。

當推進到要給出女主角身份的時候,鏡頭忽然給到了窗臺上一隻無法翻身不斷掙扎的蟲子。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鏡頭再給到蟲子,米爾德麗德幫它翻了身。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當你看完整部電影,再回想這個細節,絕對會拍著大腿高喊牛逼。

這隻掙扎的蟲子,不就是隱喻的米爾德麗德嘛...

伸手幫它翻身,既是米爾德麗德看似外表兇悍不通人情實則內心充滿愛的體現,也是自救的隱喻。

影片繼續,又一個3分鐘。

依然是簡單高效,兩位形象立體性格鮮明的男配角出場。警痞迪克森,警長威洛比。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迪克森,通過跟廣告牌安裝工人的簡單對話,一個性格乖張飛揚跋扈種族歧視的“壞警察”形象就撲面而來。

伍迪·哈里森飾演的警長,僅僅是在家庭餐桌上接了一個電話,先是很不爽的跟下屬飆粗口,發現還有兩個小女兒在旁邊,隨即道歉。一個威嚴的警長形象,一個重視家庭和兒童教育的父親形象,同時出來了。

兩位演員通過精湛的演技,讓我們感受到了電影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效率。

一部電影提名兩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不服嘛?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電影的前10分鐘,整體節奏還是四平八穩的。

接下來的10分鐘,忽然加速,整個故事炸開了。

世界觀建立完畢,我們瞭解了故事發生的時空。

廣告公司和警察局的電腦,女主角開的車,電視節目的播放,告訴我們故事發生在90年代。

街道建築,廣告公司對面就是警察局,告訴我們故事發生地是一個小鎮。

眾人乖張跋扈的性格/種族歧視/對同性戀的態度,告訴我們是一個保守的美國中西部“紅脖子”小鎮。(電影設定是密蘇里州艾賓鎮,實際拍攝地是北卡羅萊納州希維亞鎮)。

一提未破的姦殺案廣告仔就知道女主身份,警長得癌症全鎮人都知道,廣告仔以為警痞只敢打黑人&警痞從小就不喜歡廣告仔,夜晚小酒吧裡誰都能遇見,女主知道警痞跟媽媽住在一起,這是個真·小鎮,大家彼此知根知底。

其他戲份更少的配角人物悉數登場,米爾德麗德的兒子羅比,禮品店黑人女同事丹尼絲,暗戀者侏儒詹姆斯以及警痞迪克森的媽媽,每個人物都是活靈活現性格鮮明。

隨著通過電視採訪揭露了米爾德麗德製作三塊廣告牌的具體原因,故事線全面鋪開,矛盾全面升級。

細說一下,有6條之多。

1、殘忍姦殺女兒的兇手是誰?最後能不能抓到?

2、兒子不支持/小鎮居民反對/警長努力破案但無能為力還身患癌症,米爾德麗德能否堅持懟天懟地?

3、威洛比警長會不會死?死了之後廣告牌怎麼辦?殺人案怎麼辦?

4、廣告仔韋爾比能不能頂住警察的壓力?

5、以警痞迪克森為代表的警察會不會“強拆”?

6、米爾德麗德和詹姆斯這條感情線如何發展?

《三塊廣告牌》時長115分鐘,按照一般類型片的三幕劇本結構,前20分鐘就是第一幕。

第一幕的作用就是建立世界觀,人物出場,構建矛盾,鋪開故事線。

本片的完成度堪稱典範,故事信息量巨大,充滿了緊張氣氛和爆炸級的戲劇張力,這也就是高曉松所謂的“高能電影”中的“高能”的意思。

這還僅僅是電影的前20分鐘而已,後面還有更多的“高能”,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每個人物都不是你想象的樣子,每條故事線都有你想象不到的反轉。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拿的實至名歸。

這部電影僅憑前20分鐘就能拿下7項奧斯卡提名

《三塊廣告牌》絕對是去年頒獎季的獲獎狂魔,已經斬獲了近90個獎項,說幾個相對重要的——

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原創劇本。

第75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山姆·洛克威爾),最佳編劇。

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英國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山姆·洛克威爾),最佳原創劇本。

大膽預測,在第90屆奧斯卡上,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兩個獎項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最佳影片/最佳剪輯/最佳原創劇本,也都非常有競爭力,我打賭能拿下最佳影片。

當然最最重要的,《三塊廣告牌》將於3月2日登陸國內院線,在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旗下的600多家影院上映,搶票要趁早呀....

看完之後,就可以坐等3月5號(北京時間)上午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