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是一個普通的八零後女子,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追求完美和極致是我最大的性格特點。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你以為我在宣揚自己的完美嗎?恰恰相反,你隨後會發現,這一鮮明的個性特徵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多麼大的影響。

女兒先天不足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的生活可謂順風順水。從小到大,我都是父母最不用操心的那位。當然,這得益於我的性格。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都要求自己儘量做到最好。所以,在周圍的親戚中,我還是比較出類拔萃的。

多年以後,我結了婚,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中,老公主外,我主內,日子其樂融融。我本以為這樣單純的小幸福會一直持續下去,然而,一個小嬰兒的誕生就將我所有的平靜慢慢打破。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那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兒,看上去那樣純潔美好,從她呱呱墜地起,我就鉚足了勁,要給她我全部的愛!我想象著,她會成為我最優秀的“作品”!然而,命運之神不會永遠都對你笑意盈盈,呵護有加。自打女兒出生,她就備受呵護,但即便如此,她也仍然比其他孩子更瘦小體弱,更易生病。

同樣的十月懷胎,同樣的正常生產,眼見鄰居家的孩子活蹦亂跳,而我的女兒卻總是弱不禁風,三好兩歉。為此,我和家人跑了很多次醫院,做了各種檢查,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女兒先天體質不足。原因呢?不明。

原來這世上真有一些問題,是真的沒有答案。

我是一個好強的人,追求完美的性格滲透到我生命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形成了我內心深處的一種優渥感。然而我的女兒,她,卻讓我這種感覺瞬間跌落谷底。面對她這樣一個小生命,我今後又該如何去做?我要堅持的我驕傲,所以,我要挽救,既為了她,也為了我自己。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於是,我請來了媽媽、婆婆還有阿姨,一起照顧孩子。此外,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學了小兒推拿。

那時在我心裡,女兒是第一位的。我想彌補,想盡我所能,給她最好。我報了小兒推拿培訓班,在明確了一些手法後便開始每天給女兒推拿,孩子的情況逐漸好轉,我也樂此不彼。

為了讓她少生病,我要求自己每天定時定量給她按摩,即使身體疲憊不堪也在所不惜。我如此兢兢業業,又那樣誠惶誠恐,生怕因為自己的絲毫懈怠而委屈了她。

除此之外我還買了最暢銷的育兒書籍,制訂了嚴格的餵養計劃和作息時間表,訂購最優質的繪本,選購質量上乘的衣物,小到一支棉籤,大到一輛推車,一條棉被,我都會在網上反覆對比,考慮再三。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漸漸地,我強勢不服輸的性格引起了家人的不滿。家庭氛圍也因此變得格外緊張。那時,我的身份已不再是女兒,不再是妻子,我成為了一個除了孩子,把所有人都遺忘了的媽媽。

5釐米的子宮肌瘤

和5釐米的心結

在這樣漫長而辛苦的日子裡,在全家人的悉心看護下,女兒漸漸長大,體質比之前大大改善。而我卻變得異常焦躁,整天疲憊不堪。母親心疼我,勸我去醫院做個體檢。誰也沒想到,這一查,竟發現我有一個子宮肌瘤,將近5釐米!這意味著,我需要手術治療了。

這個結果給了我極大打擊。我那麼引以為傲的身體現在竟需要動手術!這究竟是怎麼了?拿著報告單,我號啕大哭。有了女兒以來第一次,我哭得如此暢快!「你太累了,心裡委屈就哭吧!」母親含淚說。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人。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母親無奈,千方百計地打聽,想找到一個不使我受苦的辦法。因緣際會,她打聽到了一位老中醫,於是就帶我去拜訪他。這位老中醫已經七十多歲了,鬚髮皆白,卻神采奕奕。他已經多年不坐診了,要不是親人的推薦,我們根本無緣見到他。

一番簡單的寒暄與介紹後,老中醫首先對我說:

「姑娘,你既然選擇來找我,那麼你就該拋下疑慮,選擇相信我吧!」

隨後,他給我把了把脈,看了舌苔,又仔細詢問我的生活情況。當然,我不自覺地就談到了我的女兒。我說,我以前身體還不錯,但是自從有了女兒,我的心思就全放她身上。為了照顧好她,我甚至還在單位請了長假……

「你女兒怎麼啦?」他抬頭看看我。

「她先天體質不好。」我小聲說。

「哦?」

「各項檢查都做過,找不到原因。所以,我心裡一直就有個梗……」

「姑娘,你知道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子宮肌瘤嗎?「中醫認為

子宮肌瘤因七情內傷、臟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而成。說白了,就是情志。情志抑鬱的人,最易得。即使你手術切除了,但是體質沒變,這病根就沒斷。」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這麼說,即使做了手術,也不能百分百好了?」

「當然,心病還須心藥醫。很多人得的,其實都是心病。現在看來,你的心病就是你女兒,你自己也說了,這是個梗……」他的話,給了我當頭棒喝。

他微微一笑繼續說:「姑娘,生活中有很多事是你不能預料又無法逃避的,所以,你要學會換一種心情去接受它。」

「可是一看到她,我就會不自覺地想要彌補……」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他說,很多問題是你的思想製造出來的,他打斷我說,當你緊張時,你的擔心也會對她產生某種影響,應儘量避免才行。家長的狀態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基礎穩定紮實了,孩子就不會有大問題。所以,不要讓自己總處在焦慮狀態,試著放鬆一些,學會相信孩子,相信她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醫生:不是忙著給你開藥方,神色莊重地告知你注意事項,而是,像朋友一樣,和你聊天,給你慰藉。彷彿一位心理醫生,亦或是一位精神導師,和你探討生活之道。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自那以後,我開始慢慢體會換一種心態去看生活。我從小便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以前看的多是職場勵志方面的書,有了女兒後,便全變成了育兒書籍。

某天,我隨手翻了一本書,清綠色的封面,封皮的下方赫然寫了這樣一段話,「‘病’是生活總體質量的呈現。立足內心,好好生活。要治療身體的疾病,最大的調節閥門還是在生活中。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這是一位中醫師寫的關於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方面的書。這本書我買了很久,但之前認為它沒有實用的指導方法,因此束之高閣,然而現在讀來,卻讓我如夢初醒。它告訴我,生命力是可以變化成長的,不論多大的孩子,都有自我成長的能力。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焦慮,安頓好自己的身心,讓孩子健康,讓自己健康。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這世上的事,只有經歷了,才能真正地開悟。換一種心態生活,這是一位中醫生給我開的良藥,也從此打開了我認識和學習中醫的大門。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中醫認為人的很多疾病源自於內在的“患”。如同我身上的子宮肌瘤,如果我的內心一直被束縛,我的病根就會一直存在。為了治療子宮肌瘤,我就得首先改變自身體質,為了改變體質,我就得學會換一種心態去生活。中醫思維給我開了一扇窗,讓我學會了先從精神層面去認識疾病,找到了這個“病根”,才能有的放矢。

西醫多為物質層面的治療。而當我對中醫的瞭解越深,我就越懂得,一切疾病的解決不光是物質的,更要找到精神、心理的源頭。

許多疾病根源於心態,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生活大多是平淡索然的,想要過得健康安寧,就需要有一扇能開啟心靈的窗。這窗須以知識為邊,智慧為框,情感為楣,透過這扇窗,你便有了一個更加開闊的視界,指導人生的路。這窗,便是凝結了幾千年傳統文明核心的中醫思維。這,便是我學習中醫的初心。

文 | 晶兒

各位爸爸媽媽如需諮詢寶寶健康問題,以及育兒經驗交流分享,歡迎私信或者評論,我們會盡量在第一時間內處理的~

往期精彩文章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