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游

遊玩地區:梅州市東莞市中山市 遊玩天數:3天

廣東人敢於創新與冒險,早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初期,廣東就是全國革命的中心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根據地。我國近現代革命,從林則徐虎門銷煙,到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策源地都在廣東。

第1天: 孫中山故居 - 五桂山 - 孫文紀念公園

第2天: 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 -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第3天: 葉劍英紀念園 - 梅州市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 劍英公園


行程詳情

  • 01
  • 孫中山故居 - 五桂山 - 孫文紀念公園
  • 廣東人敢於創新與冒險,早在新民主義主義革命初期,廣東就是全國革命的中心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根據地。我國近現代革命,從林則徐虎門銷煙,到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策源地都在廣東。

孫中山故居

  • 建議遊玩時間:1天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20公里,距廣州城區90公里,距澳門30公里,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本館成立於1956年,目前管理範圍2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35人,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關於博物館徵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和本館業務情況,經上級批准,本館目前有三個機構名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開展對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與民俗風情展示,搶救與保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並以此保護和烘托孫中山及其故居的歷史文化氛圍。
  •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主要業務包括:1、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環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孫中山生平經歷研究;3、孫中山的家世、親屬與後裔研究;4、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孫中山相關文物研究;6、孫中山思想研究;7、相關的博物館業務和觀眾服務項目研究;8、相關科研組織工作。
  • 作為職能的延伸,本館還組建了"逸仙圖書館",收藏孫中山著述、研究專著、相關文獻資料,收集孫中山研究信息,建立相關的數據庫,為本館業務與研究工作夯實基礎。目前藏書8萬多冊,孫中山數據庫和各種期刊數據庫等一千萬兆字節(10000 G )的電子數據量,形成了以館藏文物、檔案、圖書等傳統文獻資料與現代電子數據相結合的"孫中山研究信息中心"。
  • 本館在注重保護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的同時,管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楊殷故居和陸皓東故居、以及翠亨村周圍2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
  • 本館堅持"保護文物及其環境求發展"的宗旨,堅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堅持"守舊"——守護價值、守護記憶、守護歷史文化,並以現代管理理念及技術手段開展業務和實施管理工作,積極創新。自2001年2月起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現代系統理論和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實施對博物館業務、文物環境、自然生態的科學管理。
  • 本館的展示體系堅持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境"為主題,依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構成立體多元、與觀眾互動、獨具特色和豐富內涵的展示體系,具備了現代生態博物館的基本要素。
  • 目前本館向公眾開放和正在籌備開放的主要展示內容有:
  • 1、孫中山紀念展示區 包括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史蹟陳列、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陳列和其他與主題相關的臨時展覽以及該區域的文物遺蹟和紀念雕塑。
  • 2、翠亨民居展示區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童年孫中山的生活環境,包括復原的孫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覽以及翠亨村當年各層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 3、農耕文化展示區 在孫中山曾經勞作過的耕地開闢的包括水稻種植區、作物種植區、禽畜飼養區、傳統生態農業的桑基魚塘區、現代農業試驗區、農具展覽等,展示孫中山家鄉的農耕文化。
  • 4、楊殷、陸皓東紀念展示區 包括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的重要追隨者,翠亨村中的楊殷故居、楊殷紀念展覽、陸皓東故居、陸皓東紀念展覽等。
  • 5、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國家和廣東省非遺保護目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6、其他內容 包括翠亨村內的孫中山活動遺址;具有一定價值的歷史建築;楊鶴齡紀念展覽;楊心如、楊日章、楊日韶、陳興漢等人的故居;楊兼善祠遺址等,館內的其他雕塑藝術品;公園內現有400多個植物品種的綠化園林;其他臨時展覽等。

五桂山

  • 建議遊玩時間:建議2-3小時
  • 五桂山是中山市唯一的山系,是廣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區。轄區內青山聯綿、溪水常流、四季花香。“五桂雄峰”是珠江口最高峰,也是中山十景之一。獨特的自然條件,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五桂山交通便利,城桂公路貫穿南北,是聯結中山、珠海、澳門的交通要道。長命水、石鼓、龍塘、南橋、桂南等村如長藤結瓜之狀分佈在城桂、馬石、翠山公路兩旁,公路沿途風景如畫,曾得到過國家領導人的熱情讚譽。
  • 五桂山人文薈萃,在800年前已經有史蹟可尋,客家文化獨具特色,其中,客家白口蓮山歌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參加省市大型活動表演,屢獲獎項。教育事業發達,擁有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鏈條,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區。

孫文紀念公園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建議遊玩時間:8:00 - 18:00
  • 孫文紀念公園位於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面,興中道與城桂路的連接處,坐落在中山新十景“興中綴錦”上。佔地26.6公頃,1996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辰之日全面竣工開放。這個公園的牌匾還是由臺灣著名書法家、嶺南派國畫大師歐豪年教授書寫。與其他旅遊景點不同,該公園不設門票,遊人可以免費進園自由參觀遊覽。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孫文紀念公園主要由兩個平緩的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遊覽區兩個不同功能的區域。革命紀念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題材為主,設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噴水池以及松園、竹園、杜鵑園和栽種了999株龍柏的龍柏山等景點。與革命紀念區遙遙相對的是綜合遊覽區,這個遊覽區設有“香山”“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觀景閣”“迎陽石”等景點。整個公園重點突出了“紀念”的主題,景點的佈局也緊緊圍繞主題鋪排。
  • 到達綜合遊覽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孫中山先生書寫的“後來居上”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沿著兩旁的臺階順路而上,便進入了香山園。這時,你會發現這裡真是舉目皆美景。巨大的“飛來石”;雖人工築就,但頗具特色的“一線天”;巨石林立、垂柳依依、水聲潺潺的“水簾洞”;以及既可觀賞整個園區,又可欣賞中山石岐城區全景的“觀景閣”等景點無不令人流連忘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有一個栽有近3萬棵杜鵑的杜鵑園,每年3至4月,春暖花開時節,滿山杜鵑盛放時,整個杜鵑園便成了花的海洋,人的海洋。色彩鮮豔的杜鵑花,隨風而轉的彩色風車構成一道迷人、浪漫的風景。這個時候,無論是外來的遊客、還是本地的居民,又或者是平常忙於工作,極少外出旅遊的外來勞工都會想方設法到這裡賞花、留影。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02
  • 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 -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 收起

東莞市鴉片戰爭博物館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鴉片戰爭博物館,坐落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館裡的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管理面積約80萬平方米。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鴉片戰爭博物館始建於1957年,建館初期館名為“林則徐紀念館”,1972年更名為“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1985年重新定名為“虎門林則徐紀念館”,為利於對鴉片戰爭遺址的管理,又增加一個館名——鴉片戰爭博物館。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後成立沙角炮臺管理所和威遠炮臺管理所,分別管理沙角和威遠島諸炮臺遺址。1999年12月,海戰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鴉片戰爭博物館館內庭院面積寬闊,樹蔭如蓋,綠草如茵。中軸線上依次矗立著虎門人民抗英群像、林則徐塑像、館舍等。館舍仿古炮臺的立面設計,雄偉莊嚴。院內南側是當年林則徐銷燬鴉片時所開挖的銷煙池。展館分4層,建築面積達2500平方米。
  • 陳列內容為《林則徐禁菸與鴉片戰爭史實》,詳細介紹了鴉片戰爭的起因和經過,展出了銷煙池的木樁、木板;林則徐手書的對聯、條幅;抗英時用過的武器;當年繳獲英軍的洋槍、洋炮等珍貴的實物資料。二樓“金鎖銅關”陳列,採用超視域背景畫加原大模型,復原了虎門要塞的雄偉場面,氣勢感人。館內大量使用場景復原、放映錄像等手段,整個陳列生動有趣。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位於東莞市大嶺山鎮,於2005年9月建成開館。全館佔地面積53319平方米,建築面積3965平方米。該館分為七個展廳,共展出東縱革命文物200餘件,歷史照片450多幅,雕塑、油畫、版畫等藝術作品22件,陳列主題是東江鐵流,南粵錦旗,該主題客觀、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奪取勝利的光輝歷程。(展館緊鄰大王嶺村抗日舊址,主體建築具有抗戰時期嶺南客家村落建築風格,主題陳列內容緊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採用幻影成像、電子沙盤、模擬場景等現代化聲光電陳列布展技術,融合地域特徵的藝術效果,系統地展示了東江縱隊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館內還設有臨時展廳、報告廳等,樓頂設觀景臺,可遠眺大王嶺村抗日舊址、百花洞戰場和大嶺山鎮新貌。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共9個文物點分佈在大王嶺、油古嶺、連平等自然村落,其中大部位於清末民初客家村落大王嶺村,設復原陳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是東江縱隊發祥地和重要活動地之一,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南敵後抗戰的重要戰場。現存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醫務所、中山書院,以及大嶺山抗日民主政權連平聯鄉辦事處9處文物舊址,其復原陳列分別依照抗戰時期各舊址的歷史原貌,採用當地的革命和民俗文物復原場景。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03
  • 葉劍英紀念園 - 梅州市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 劍英公園

葉劍英紀念園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建議遊玩時間:2~3小時
  • 葉劍英紀念園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廣東3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是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原有基礎上,對資源進行整合、擴充、配套和完善而擴建的,佔地面積482畝,總投資1.27億元,分為人文秀區、紀念景區、旅遊休閒服務區和生態林區四個功能區。力爭建成集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全國一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紀念園自2005年5月5日奠基動工建設以來,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的鼎力資助和當地幹部群眾的積極支持配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紀念園工程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陳列布展工作基本完成,並開始進行試展。在2007年5月份葉劍英元帥誕辰110週年時開園剪綵,向外開放。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2007年5月13日上午,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葉劍英紀念園建成並正式開放。葉劍英紀念園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於2005年5月5日上午動工擴建,佔地482畝,總投資1.5億元,按國家4A級旅遊區標準建設,分人文秀區、紀念景區、生態林區、旅遊休閒服務區四個功能區,由葉帥故居、葉家宗祠、葉劍英紀念館、紀念廣場、入口廣場、題壁廣場、泉井廣場、詩林廣場、石刻、亭子、果園、植物園、觀景臺、農家樂園、客家風情街系列景觀組成。
  • 紀念館外觀呈幾何構造,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由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館名,設四個展廳,以“少懷壯志、泉井情深、力挽狂瀾、翰墨飄香、百戰歸來”五大主題序列,共展出葉帥各個時期的圖文600多張、藝術品22件及一大批手稿、文稿、文獻與實物史料,充分展現出葉劍英元帥崇高的革命風範、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偉大光輝的一生。葉劍英紀念園集展示偉人風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融弘揚客家傳統文化、綠色生態旅遊於一處, 2008年11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梅州市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 三河鎮,是大埔縣境內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匯合成韓江的起點,故稱為三河壩。自古以來三河壩是粵東水路交通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就在這裡打響。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位於三河鎮匯東村筆枝山頂,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和大埔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有"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館、朱德雕塑、浮雕牆、門樓、長廊、花架、涼亭等。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烈士紀念碑興建於1963年,先後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碑高15米,碑座寬4.4米,碑身用35種規格365塊優質密紋花崗石砌成,碑正面鐫刻朱德委員長親筆題字“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碑座上刻有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朱德銅像高3.98米,傳神地塑造了朱德元帥戎馬一生的光輝形象。

劍英公園

  • 建議遊玩時間:全天
  • 劍英公園位於江南新城中軸線起點和核心地帶,佔地面積656,000㎡,是梅州城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座公園。1986年開工建設,現已基本完善。公園正門的門樓,由原香港嘉應商會副會長劉宇新先生捐資15萬元興建,門樓上的“劍英公園”四字是由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劉復之題寫。
  • 2015年,梅州市嘉建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梅州市漢嘉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梅州市江南新城棚改區劍英湖片區改造項目,包括“兩館一場”、風情街、兒童樂園、劍英公園升級改造工程等,總投資8億元。
  • 青少年科技館主要功能為科普互動,城市展覽館主要展示城市歷史、成就及專業規劃內容,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館”之間及周邊將設置下沉主廣場、市民廣場、入口廣場等。項目將配套建設綠化工程,使建築融入整個劍英湖公園景觀中,打造集生態休閒、娛樂體驗、主題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共綠地。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 在劍英公園的小山坡上,有一座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是1992年3月29日梅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歷次革命運動中犧牲的烈士而立的。梅縣區是革命老區,歷次革命運動中為國捐軀者計有1128人。紀念碑的正面是徐向前元帥題寫的“梅縣區革命烈士紀念碑”9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耗資140多萬元用玻璃鋼鎦銅製成,典雅莊嚴。

中山、東莞、梅州三天紅色革命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