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可愛的實幹家

【“工匠汾酒”系列之十九·大標兵篇】

可愛的實幹家

我常常無法理解父輩們“追求上進”的行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而在探訪國有大企業——汾酒集團的日子裡,我的人生觀經受了一場洗禮。

看點|可愛的實幹家

“一代代師傅們”的人生理想,居然就是立志做那個時代的“標兵”,通過“當標兵”實現“卓越”的人生價值。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們可以奉獻全部的身心。

鄧同旺是汾酒集團1977年評選出的“十大標兵”之一。1921年出生,山西祁縣人,培曲技師。從1954年進入汾酒廠從事制曲工作,一直到1993年退休,鄧同旺在汾酒廠工作了整整40年。

從學徒時期,鄧同旺就有“專注”的工匠潛質和習慣,甚至專注的有些可愛。剛剛成為張肇偉大師傅徒弟的鄧同旺,對一切與制曲工藝有關的事都非常認真,總愛跟在師傅身後問這問那,像個小尾巴。

這天半夜,睡得迷迷糊糊地鄧同旺,感覺到有人在起身,轉頭看了一眼是師傅,鄧同旺一個激靈,以為曲房有什麼問題,也趕緊披上衣服爬起來,跟了上去。追上師傅,鄧同旺問道,“師傅,曲房怎麼了?”氣喘吁吁地徒弟讓張肇偉覺得很可愛,笑道,“曲房沒事,我是去廁所,你跟著幹什麼,快回去吧。”“啊,哦。”看著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低著頭往回走的徒弟,張肇偉很欣慰,這個只知道制曲的傻小子啊。

自此,張肇偉教的越發用心,鄧同旺學的也越來越快。到張肇偉退居二線,鄧同旺已經能獨立擔起汾酒清茬曲的生產重任,成為了技術權威。

看點|可愛的實幹家

挑起重任的鄧同旺更是將專注做到了極致。從臥曲前曲房地面衛生的打掃,到翻曲、看曲,察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情況,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參與、確認,深怕哪一個細節出現問題毀了一房的好曲。將全部身心都放在制曲上的鄧同旺,真真做到了以廠為家,一個月30天,他有28天是住在曲房的。

有一次輪休,鄧同旺想把被褥拿回家拆洗一下,剛到廠門口就被門衛攔住了。門衛看著鄧同旺眼生,還帶著公家被褥,覺得肯定有問題,盤問道:“你是幹啥的,哪拿的被褥?”這可把鄧同旺氣笑了,自己被當成小偷了。趕緊解釋到:“我是汾酒廠大麴車間十多年的老職工了,這是我自己的被褥拿回家拆洗的。”

門衛有些狐疑:“老職工?這廠裡進進出出幾百號人,我都熟,怎麼沒見過你?”“我一直待在曲房裡,很少出廠門。”看著門衛明顯不信的眼神,鄧同旺有些無力。幸好這個時候有認識的同事經過給解了圍。出了廠還被同事調侃,“再讓你在曲房待著不出來,連門衛都不認識你了。”

看點|可愛的實幹家

對鄧同旺來說,在曲房待的久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能製出好曲。翻曲對制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他對翻曲的要求格外嚴格。他要求曲工“手似一杆秤、眼似一股繩、拿曲知輕重、翻曲如城牆”。而現在汾酒一直引以為豪的翻曲三調整——臥曲、翻黴子、拉葦杆,就是從鄧同旺開始的。翻曲“上下垂直、間距均勻、表面平整、橫向成線、縱向成行”的要求也是鄧同旺制定出來的。“實幹家”的稱號不是憑空而來的,在制曲工藝傳承上鄧同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入職、退休、返聘、離開,鄧同旺用自己人生的40年,譜寫了一位汾酒制曲大師“匠心追夢”的動人篇章,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鄧同旺的年代雖然已經久遠,但汾酒“標兵精神的魂脈”豎立了起來,傳承了下來,併成為中國白酒工匠精神的鮮明符號。鄧同旺的照片永遠在“汾酒大麴傳承榜”的第一行,影響著一代一代的汾酒制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