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箕、菜籃、酒糟漏……諸暨這份與竹子相關的手藝,是你的童年嗎?

竹(宋.蘇東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蘇東坡的一首“竹”詩,導出了竹子的無限雅趣。在生活中,竹子也無處不在,特別是農村,買菜的菜籃子、畚箕、畚斗、米篩等工具都與竹子有著緊密的聯繫,因為這些工具的原材料,都是竹子製作的,而製作竹子器具的手藝師傅,在農村有個特別的稱謂,叫做“篾匠”。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畚箕:是否勾起你小時候到小溪裡拿這個工具去捉魚蝦的樂趣了。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笪(da)(諸暨地方方言):陳宅多美食,藤羹就是陳宅鎮的當紅美食,而晾曬藤羹就靠這個笪。

篾匠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但是在過去卻是一門好手藝,想學還得看師傅高興。

在陳宅鎮巽迪陳村就有這樣一位老篾匠。今年68歲的蔡美友,從13歲開始跟著師傅學習竹編,在這個行業裡已有55年春秋了。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每日清晨,蔡美友都會背起陪伴自己多年的工具箱,開始他一天的工作。農村裡使用竹器的人還是很多的,那些竹筐、畚斗等需要修修補補的活也多,所以,蔡美友不怕沒活幹,忙的時候,還需要預約。

陳宅鎮有不少茶山,附近村莊有很多都是以種茶為生的,而在陳宅,製茶大多是手工製作,所以採茶、曬茶、製茶等一系列的工具都是用這些原生態的竹製工具,這樣一來,這些竹器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再加上這些竹器每年因為磨損需要修理,所以,生意非常忙碌。由於蔡美友的手藝好,收費公道,所以村子裡的人都願意叫他,對他的手藝也絕對的認可,這也成為蔡美友繼續做篾匠這個行業的最大動力。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菜籃:小時候放暑假打豬草的必備工具。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酒糟漏:老爸釀米酒的工具,當聞到酒香,你是不是也有過從這酒糟漏裡去打一點米酒偷偷解饞呢。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修理茶戶家的畚斗曬簊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修理茶戶家的畚斗曬簊

以修理茶戶家的畚斗曬簊為例,小編在這裡根據蔡美友師傅的口述,分幾個流程,讓大家瞭解一下篾匠這個行業工藝的步驟:

1、 需要用到的工具有篾刀、篾尺、鋸子、小鑿子、度篾齒、刮篾刀等。

2、 第一步首先要把竹子劈開,

3、 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種不同的篾。“篾”指劈成寬1釐米左右條狀的竹片,

4、 最後一步,給破開的“篾”打磨。這裡就要用到一種特殊的工具,那就是“度篾齒”。它的材料是鐵質的,形狀打成像小刀一樣,安上一個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製的小槽,它的獨特作用是插在一個地方,把柔軟結實的篾從小槽中穿過去後,蔑的表面會修飾得更光滑和圓潤,起到打磨的作用。經過這一道道加工的竹片才可以作為合格的材料修補破損的畚斗和竹匾。

如今,隨著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的出現,篾製品市場需求量逐年降低,幾乎被淘汰。很多篾匠師傅都放棄了這門手藝,另謀出路。所以篾匠師傅和選擇篾匠這個職業的人也越來越少。誠然,剛開始學習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這些篾匠的基本功不僅枯燥乏味,還常常割破手,確實非常辛苦。

畚箕、菜篮、酒糟漏……诸暨这份与竹子相关的手艺,是你的童年吗?

看著蔡美友師傅在陽光下悠然自得地做著活,我們看到一種傳承精神在他身上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

而現在篾匠正在悄悄的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其他許多傳統民間手藝也正在悄悄流逝。

這不僅僅是手藝的失傳,更是文化的遺失,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人來延續這種傳承、來繼承這種匠心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