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首二十字小詩,故事性之強,內容之豐富,堪比洋洋萬言小說

據唐朝孟綮《本事詩》記載:唐明皇的哥哥寧王李憲,權勢煊赫一時,府中寵妓幾十人,都是色藝雙絕,嬌豔無比的美女。但是寧王並不滿足。在寧王府附近,有一個賣餅的男子,妻子長得明麗動人。寧王偶然一次見了她,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於是給了男子一筆錢,強行帶走了他的妻子。回到府中,寧王對她倍加寵愛,府中生活強過賣餅百倍。一年後,寧王問她:“你還想念你的丈夫嗎?”她默不作聲。於是寧王把賣餅男子召來讓兩人相見。妻子注視著丈夫,不勝傷感,眼淚止不住流下來。當時不少文人雅士來寧王府做客,目睹此景,無不傷感。寧王讓他們以此為題寫詩,王維一揮而就,寫下一首題為《息夫人》的五言詠史詩。寧王讀後,略有所感,於是當場放了賣餅人的妻子,讓其夫婦團圓。王維詩作如下:

息夫人

王維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這首二十字小詩,故事性之強,內容之豐富,堪比洋洋萬言小說

莫以今時寵

詩的大意是:不要以為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忘掉舊日的恩情。儘管面對著良辰美景,仍然是滿面愁容,淚水不斷,始終也不願意和楚王講一句話。

詩人以“息夫人”為題,來以史喻今。那麼息夫人又是何人!息夫人本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陳國君主陳莊公之女,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息夫人歸寧時路過蔡國,當時息夫人的姐姐嫁給蔡國國君蔡哀侯為妻,蔡哀侯早就垂涎息夫人美貌,於是留下息夫人見面,趁機對息夫人無禮。息侯聽到此事大怒,打算給蔡哀侯一個教訓,但其國力弱小,只好向楚國求助。於是楚王一舉滅掉了蔡國,俘虜了蔡哀侯。蔡哀侯心懷怨恨,便設計報復息侯,在楚王面前稱讚息夫人的容貌極美。楚王聽到蔡哀侯之言,想得到息夫人,於是又滅掉了息國。息夫人為保全息侯的性命,無奈嫁給楚王。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為楚王生下兩個兒子:熊艱與熊惲,但默默無言,始終不和楚王說一句話。楚王問她為什麼不說話?她答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

王維這首二十字小詩,故事性之強,內容之豐富,堪比洋洋萬言小說

難忘舊日恩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今時寵,又作“今朝寵”。難忘,怎能忘,哪能忘。舊日恩,又作“昔日恩”。這兩句是以息夫人的口吻說: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忘掉舊日的恩情。“莫以”、“難忘”,以新寵並不足以收買息夫人的心,突出了舊恩的珍貴難忘,顯示了淫威和富貴並不能徹底征服弱小者的靈魂。“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滿眼淚,又作“滿目淚”。儘管我今天總是面對良辰美景,但我依舊淚水不斷。舊恩難忘,而新寵實際上是一種侮辱。

息夫人在富麗華美的楚宮裡,看著本來使人愉悅的花朵,卻是滿眼淚水,對刻意討好她的楚王始終不共一言。“看花滿眼淚”,只點出精神的極度痛苦,並且在沉默中極力地自我剋制著,卻沒有交待流淚的原因,就為後一句蓄了勢。“不共楚王言”,就顯得格外深沉。這沉默中包含著對人格的汙損,愛情的踐踏,也許是由此而蓄積在心底的怨憤和仇恨。詩人塑造了一個受著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婦女形象。

王維這首二十字小詩,故事性之強,內容之豐富,堪比洋洋萬言小說

看花滿眼淚

這首詩不是敘事詩,但卻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敘事詩還要曲折和扣人心絃。限於詩歌的篇幅,不能有頭有尾地敘述故事,但卻抓住或虛構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衝突性、最富有包蘊的一剎那,啟發讀者從一鱗半爪去想象全龍。這種在抒情詩中包含著故事,反應豐富內容,甚至帶有小說色彩的現象,清人紀昀在評李商隱的詩時曾予以指出。但王維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寫出了這首帶有“小說氣”的詩,遠早於李商隱。

這首五絕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設喻,來描寫賣餅人的妻子不戀富貴、不忘舊愛。前兩句寫女子不慕眼前的寵幸,懷戀貧賤之交。詩人以“莫以”、“難忘”構成一個否定的條件句,反襯出昔日的息夫人和息國君主、當日的賣餅人夫妻舊日的恩情很深,顯示了淫威和富貴並不能征服弱小者的心。後兩句寫被人奪志的哀怨,花雖美而卻無心欣賞,始終淚眼以對,息夫人對在她身邊的楚王卻一言不發,賣餅人妻子鬱鬱寡歡,進一步寫出女子不為榮華富貴所迷惑的志向。

王維這首二十字小詩,故事性之強,內容之豐富,堪比洋洋萬言小說

不共楚王言

這首詩短短二十個字,句句敘事,卻句句都是情語,表達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既吟詠了史事,又委婉地對寧王進行勸諫,同時塑造了一個受著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婦女形象,而又能讓寧王有所感觸,這的確需要一定的藝術才華和一定的膽識氣魄。如此技巧,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