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計劃」宣布後,阿里巴巴CEO張勇首次內部談組織和管理

點擊題目下方泰山管理學院 訂閱小而美管理雜誌

“传承计划”宣布后,阿里巴巴CEO张勇首次内部谈组织和管理

作者 l 楊軒

來源 l 36氪(ID:wow36kr)

“传承计划”宣布后,阿里巴巴CEO张勇首次内部谈组织和管理

9月10日阿里巴巴發佈了“傳承計劃”後——阿里集團CEO張勇一年後將接任目前馬雲所擔任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張勇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他對於組織和管理的一系列思考。

張勇這次講話,發生在阿里巴巴集團本月進行的年度組織部晉升成員溝通會上。阿里巴巴建立已久的“組織部”,正是想讓高層管理人員和領導者,承擔起阿里巴巴的使命和價值體系。換句話說,決定這個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成員,都在這個如今已有500多人的“組織部”裡。組織部也一直是阿里管理制度的一張名片。

馬雲在9月10日的公開信中,將阿里的體系描述為“制度和人、文化完美結合”。阿里在組織和管理上的探索,一直被眾多其他互聯網公司鏡鑑。

張勇則在此次內部分享中,提出了四個核心關鍵詞——“造夢者”、“創造者”、“學習者”和“堅持者”。一間公司要想在未來競爭中走得長遠,組織、制度、文化正在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和關鍵。

以下是這次分享溝通會上的講話全文。

核心提示:

  • 張勇對阿里組織部的同學的建議是,成為“造夢者”、“創造者”、“學習者”和“堅持者”。

  • 應該成為造夢者、而不僅是被夢想激勵的人;驅動夥伴最好的方式是先點燃自己。

  • 不要做自我循環的機器,不要為KPI而活,多想想這個事情如何因我而改變。

  • 如果每個人只會做自己的一小塊事情,就會成為一個“結點”,組織因此發生扭曲和問題的可能性也會變大;多點好奇心和學習力,每個人都能跨界,組織也會更加強健。

  • 今天的創新,很大程度就是在決斷和堅持之間取捨。

大家問我9月10日是怎麼過的。其實那天我在出差,確實當天收到很多祝福,我回得最多的話就是“謝謝”。的確,在9月10號這麼一個對阿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馬老師選擇把他很長時間的心願分享給大家。而對我們每個人來講,最重要的是真實地過好每一天,創造每一天。

有人問我為什麼我能睡好覺,最重要的是心裡不多想。不是說沒有事情,而是不太計較,不會太去想得失、太去在意結果,而盡所有力量去做,盡其所能去想所有問題的出發點。如果沒有任何私心,都是為了事情能做好,你就很踏實。踏實不是給別人看的,你自己能踏實,多大的事,照樣能睡下。

首先恭喜大家晉升組織部,我相信不只對阿里,對在座所有同學的人生經歷上,這也是重要一步,同時背後也是更大的責任。但是,更大責任也好、擔當也好,我希望不只是一個交流時的說法或一個單純的詞,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經過大家一起工作、運營和參與,能夠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這是非常重要的。

到這個段位,大家都有自己的判別力,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世界觀。今天之所以能坐在一起,是因為我們能分享一部分世界觀。並非每個人的世界觀都完全一致,但中間一定有共同點,才使我們能走到一起,能一起走那麼久,變得更緊密。大家正是為了同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去全力付出,睡更少的覺,承擔更大的責任、風險和挑戰。

01

成為造夢者,而不是被夢想激勵的人

夢想本質是源於不斷為客戶、夥伴創造價值的自我驅動。我們要成為造夢者,而不僅是被夢想激勵的人。

阿里明年就20年了。我們經過了很多階段,也經過了很多起起落落。過去幾年從各方面來講,阿里都在高速發展,各項業務都發展得非常好。但如果從更長遠來看,為什麼我們還要強調組織文化,為什麼要花時間把大家聚在一起?為什麼每一年不只在今天這個儀式,而要讓它變得持之以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走102年,要走得更久,一定會經過很多風浪。

更何況,今天貌似風平浪靜,背後有很多暗礁。大家看阿里巴巴這幾年發展這麼快,但是我們在每個業務主體、每個個體上,大家都能看到很多暗礁。我們每個人都有糾結,我也有很多糾結。對整個阿里團隊來講,怎麼樣讓事情進展更好一點、更順一點,在這中間,怎麼樣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這樣的責任和擔當,並把它轉化為行動,其實是靠每個人的努力。我們的HR、我們的組織、我們的團隊,這些外在設計能夠做很多運營工作,但最重要的是還是內心的驅動。

兩年前我也在天貓有個講話,其實11年前我加入阿里的時候夢想不到今天。但這個過程中,我真真實實感受到的是——夢想來自你不斷為客戶、為夥伴、為這個事情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最後產生的自我驅動。夢想本質上是自我驅動,它最終來自內心,同樣責任跟擔當本質上也是自我驅動。

在阿里經濟體,每個人能夠有更開闊的平臺、視野和更踏實的心,來真正做一個自我驅動的造夢者,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關鍵信息。這個信息最重要來自於我們內心,因為相信我們想做的事情,相信周圍的夥伴,因為認為我們做的工作對整個社會發展有意義,對客戶有價值,我們才會願意投入,去發自內心看很多問題,並做出改變。正因驅動內心的東西相似,我們走到了一起,成為了一個組織。

有些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有感受,但最重要的是讓感受向前一步。痛苦和挑戰每個人都有,但今天為什麼我們還會堅持?我們還很年輕,為什麼周圍也有很多同樣年輕的人,早就退休了,早就在某地曬太陽了,為什麼我們還在堅持,最重要是我們覺得值得,願意去做,這是最真實的感受。

對於今天的組織部成員也是一樣。不是別人給你一個夢想,而要自己成為造夢者。當自己有夢想後,最重要的不僅是自己對夢想的追逐,而要轉變為把這個夢想傳得更廣。這是組織部成員最重要的區別,跨上一個臺階。

更坦率一點,大家必須要自己感染自己。自己覺得這個事情是不是有意義,自己覺得我和團隊每天的辛苦能不能為社會創造真正的價值,能不能真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果感受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很真實,我們就會覺得有價值。相反,如果覺得它只是一句掛在牆上或寫在PPT裡的話,我們就不會有感受。

我前兩天在集團總裁會上跟所有總裁也講過一句話,如果我們這夥人為KPI而活著,只是為了一個KPI而做事情,阿里就完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在座的所有組織部同事,如果每個組織部同學只是為了一個數字,一個最後的績效考評評語,阿里走不遠,也走不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真正相信什麼。

這麼多年走過來,我自己的經歷和經驗是,最重要讓自己滿意,而自己滿不滿意只有自己知道,跟別人無關。

在組織裡我們首先要變成驅動者。要想驅動夥伴,最好的方式是先點燃自己,你只有點燃自己,你周圍的夥伴、同學們才會感受到你在用什麼方式工作,用什麼方式在跟他們交流,你是不是真的在意客戶,而不只是在講“客戶第一在價值觀中排第一”。這是自驅力,是阿里這個組織裡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造夢、自我驅動、自我造夢的能力,是每個人由內而外激發出來的。我認為這是能夠培養的,能夠自我產生的,大家如果能這樣思考,自然能形成這樣的能力和特質,最終影響更多的人。

阿里經濟體業務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元,我們怎麼做好一個新的市場,核心就是到一個新市場、新環境,我們能點燃一個新團隊、點燃一群新客戶。

我希望大家能成為造夢者,而不僅是被夢想激勵的人。

02

做未來的創造者,而不是自我循環的機器

驅動別人最好的方式是先點燃自己。

對於阿里來講,從今天走向未來,我們最需要怎麼樣的人。大家知道內網上有些我的標籤,我個人最珍惜的一個標籤是“創造者”。我希望我是阿里巴巴的創造者、未來的創造者,我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阿里巴巴未來的創造者,而不只是來做一個崗位、做一件事情,把這個事情做到一個數字、一個結果。如果大家只看一個數字,我覺得我們還在另一個層面討論問題。

今天大家加入組織部,你就是這個組織的代表,你看到組織的問題,你認為組織需要變化,其實應該將每個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大家都很謙虛,說我在阿里雲負責人力資源、我負責天貓海外、我負責雙十一的技術後備。實際上,大家都已經是獨擋十面的大將。大家在今天承擔的崗位上,已經有這個力量去改變很多事情。

加入組織部的第一天,大家就要去想,從夢想的自我驅動到事業的自我驅動,我怎麼做得不一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跳到一個戰場裡要創造很多新東西,但今天很多同事還是在原來的戰場上。多想想為什麼這個事情如何因我而改變。我最怕阿里變成一個機器一樣不斷循環,我們的很多業務、很多事情,過去十幾年已經在這麼做了,如果今天還這麼做,五年以後繼續這麼做,阿里肯定沒有未來的。怎樣變成一個真正的創造者,讓阿里能夠因為每個人的努力、因大家加在一起的努力而有所不同,這非常關鍵。

組織部成員的很多思考方式會深刻影響到團隊,今天看這個組織,微觀看可以看到一堆問題。但一堆問題不可怕,畢竟七萬人就是一個小社會了,裡面什麼特質的人都有,大家看問題的視角不一樣。關鍵如何用行動去引導大家,所有的問題都是上行下效,團隊怎麼想,組織怎麼運轉,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行為、語言,用自己對待上級的方式來影響團隊。

比如員工怎麼看拍馬屁。我的觀點很簡單,這個leader是不是拍馬屁,決定他或她的團隊是不是拍馬屁。員工都看在眼裡。關鍵怎麼樣從自己做起。做自己的核心,不是隻做好自己,而是怎麼樣用自己的夢想和行動去感染別人,用自己創造性的想法和實踐去感染別人。

如果只做好自己,大家不應該在組織部。組織部這些同學,如果每個人都能感染到100人左右,這個組織就非常好了。

03

如何變成更好的“學習者”

對自己不熟悉的世界多一點好奇心,多瞭解一些,才能不斷拓展我們的視野和邊界。

對於組織部成員,未來我還會強調,如何變成一個很好的學習者。今天我們要有更大的夢想,要自我驅動,要做創造者,本質原點是一個內在驅動的內核——學習。這個學習者要在業務上學習,從客戶中學習,從合作伙伴中學習,從身邊的同事中學習。現在既然叫經濟體,裡面一定不是單一的,而是非常耦合的東西。

做技術的同學怎麼樣多學一些產品,做產品的同學怎麼樣多學一些運營,做運營的同學怎麼樣多學一些技術,寫代碼的同學怎麼樣去學一些營銷,做法務的同學怎麼學與人互動。每個人跨界來看、來學習很多新東西。如果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好奇心,每個人都用學習的態度,多瞭解一點自己不熟悉的世界,阿里的邊界和寬度會非常紮實,而不只靠一群每個有特定技能的人簡單串聯起來。

大家都知道,一個系統串聯的結點越多,它發生扭曲和問題的可能性越大,結點有可能是斷點,但如果每個人都有跨界的能力和想法,我們就不是點的結合,而是面融在一起,就會變得更堅實。

很多人問過我,逍遙子這麼多業務你怎麼管,你怎麼可能什麼都懂。我說不可能,當然也不能說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懂肯定不能幹。其實每次跟大家開會,我都在學習,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比如網絡紅人,你說我真的熱愛網絡紅人?我真的不熱愛,但我必須搞懂它,必須有這個體感,我也必須得看直播,不看只是聽,沒有感覺。

每個人最重要從自己開始,找到能感動自己的點,然後想辦法感染團隊和周圍的人;你不足以感動自己、不足以讓自己有夢想,你不可能讓團隊有夢想;你自己不學習,你不可能讓團隊更好地學習;你自己對周圍的人是用一種拍馬屁的態度,你不可能讓團隊對你有真誠直言的態度。

今天我們的組織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從組織和業務來講,要做到直言、創新。要形成學習型的組織、客戶第一的組織,每個人要從自己做起。作為組織部的成員,要願意去感染別人。在同學們眼中,你就是組織。這樣的思考多了,自然會有責任感,自然會去想組織、文化這些命題,也自然會感受到使命和份量。我希望責任感和使命不要變得沉甸甸,如果這樣不會有樂趣。

造夢也好、創造也好,最終還是要找到每個人自己的樂趣,將這個樂趣變成大家的樂趣。

很多業務的做成,事業的發展,中間會有很多人掉隊,但如果你發自內心在乎別人,我相信別人能感受到。怎麼樣表達在乎,怎麼樣尊重歷史,要去想這些,大家才能產生共鳴,團隊才能真正產生比事情更重要的連接,我們才能一起走向未來。

04

堅持也是源於夢想

今天的創新,很大程度就是在決斷和堅持之間取捨。

必須要堅持。作為一個Leader要有擔當,今天的創新,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決斷和堅持的取捨。什麼是你必須堅定要做的,一旦堅定就要堅持;什麼是你該果斷說不的,要放棄的。會放棄更是一種擔當和勇氣。最忌搖擺,最怕一會兒想一個新主意出來,今天干這個,看別人做了一個新模式,覺得那個好,就幹那個。

堅持還因為我們所有項目、我們所有要做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會是一個跨部門乃至跨BU的合作,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每個團隊看待事情的視角也許不太一樣,每個BU看待一件事情的視角也許更不一樣,要想怎麼把大家的力量能夠聚到一起。堅持的根源來自於共同的夢想。

大家一聽堅持有一點沉重,是不是有很多阻力才說要堅持,是不是有很多不順利才說要堅持。阻力肯定會有,不順利肯定會有,很多項目都是新的,很多的模式都是在我們的腦子裡、在我們的屋子裡畫出來的。當這些東西一旦跟我們的客戶見面,一旦進入實操階段,我們就會碰到很多問題,而且很多問題本身的發生就是因為我們某種善意的結果。

有的時候也要多一點輕鬆的心態,因為我們有的時候做決定也有臭棋,最好玩的是我們下臭棋,也被人模仿模仿過去。我們面對競爭,還是要保持開心的心態,有的時候要帶著輕鬆的心態面對殘酷的競爭。沒有一場競爭靠單純模仿而贏。

我在很多場合也講過,阿里巴巴不需要多一個manager,而需要更多的leader,但對於組織部成員來講,默認大家就應該成為一個好的leader,而成為好的leader,本源上來自對一個共同夢想的自我驅動和互相認同,我們才能走向未來。希望大家更多真正能夠找到這種自我驅動的感覺,我們才會在阿里更快樂,才覺得工作是有意義的,才覺得工作得更快樂,當然才會睡個好覺。

“传承计划”宣布后,阿里巴巴CEO张勇首次内部谈组织和管理

“傳承計劃”宣佈後,阿里巴巴CEO張勇首次內部談組織和管理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

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

更適合民營企業老闆和高管學習的

不是總裁班,而是實戰MBA

因為實戰MBA是系統學習+實用落地

“傳承計劃”宣佈後,阿里巴巴CEO張勇首次內部談組織和管理

實戰MBA摒棄紙上談兵,聚焦民營企業實際經營管理問題,即學即用,邊學邊練,現場生成落地改進方案。讓學生課上學,課後用;今天學,明天用!

課程試聽報名請點擊閱讀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