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心理學是教師招聘中比較難的一科,所涉及的知識點需要大家理解性記憶的比較多。小編結合山香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利用思維導圖對各章節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並結合易錯點進行重點的講解,希望大家都可以輕鬆順利的通過招教考試!

《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易錯易混點 心理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1.主觀性:

人的心理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它是由具體的個體在頭腦中進行的。由於人的知識經驗、需要、願望以及個性特徵的不同,因而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也不同。

2. 能動性:

人的心理不是消極被動地、錄像式地對客觀現實進行反映,而是能動地去反映客觀世界。

【錯因分析】心理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主觀性,一個是能動性。前者強調“人心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解的關鍵是“不同”。後者強調人作為高級動物的能動性,理解的關鍵詞在於“不是消極被動”“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預測”“改造”。

易錯易混點 西方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錯因分析】本題難度不大,判斷錯誤多因考生混淆了不同的心理學流派之間的觀點。考生需要聯繫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張、研究方法、代表著作等進行記憶。此處可出選擇、判斷、填空等客觀題。

《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易錯易混點 似動知覺的種類

動景運動:當兩個刺激(如光點、直線、圖形等)按一定空間間隔和時距相繼呈現時,我們就會看到從一個刺激物向另一個刺激物的連續運動,這就是動景運動。

誘導運動:由於一個物體的運動使其相鄰的靜止的物體產生運動的印象叫誘導運動。

自主運動:在暗室裡,如果你點燃一支薰香或菸頭,並注視著這個光點,你會看到這個光點似乎在運動,這就是自主運動現象。

運動後效:在注視向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之後,如果將注視點轉向靜止的物體,那麼會看到靜止的物體似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就是運動後效。

【錯因分析】似動知覺的種類是易混點也是常考點,考生需要結合事例來理解掌握。

易錯易混點 常見的社會知覺偏差

【誤區一】社會刻板印象與暈輪效應

社會刻板印象: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特徵歸屬於團體中的每一個人,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

暈輪效應: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他的其他特徵相似判斷,也稱光環效應。

外表的吸引力有明顯的章輪效應。最迅速、最經濟的建立印象的方式。

【錯回分析】暈輪效應即“一好百好“一環百環”“愛屋及烏”,從個體特徵推及他的其他特徵,主體不支,往往帶有誇大的成分。社會刻板效應是由群體推及個體。

【誤區二】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最初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強調第一印象。

近因效應(最近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錯因分析】本知識點難度不大,考生選錯多是記憶發生混淆。

《心理學》思維導圖與易錯點解析(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