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嘗到甜頭了

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嚐到甜頭了

「我不在乎什麼新商業模式,買三次你就知道好不好」。7月16日,在面對國外記者問到拼多多是否是京東的對手時,劉強東如是回答。

在劉強東看來,質量、價格、服務,從始至終都是消費者關心的三個要素,他並不關心所謂的新商業模式。而在不少人看來,劉強東的回答被視為不把拼多多視為夠格的競爭對手(以至於之後他還特意出來澄清不是針對拼多多)。

在氫媒工場看來,整體而言拼多多確實並非京東對手。但如果將目光聚焦至三四線城市的電商領域,別說京東了,阿里也慌了...

換而言之,低線城市電商領域的一江春水被拼多多一手攪渾,如今阿里京東不得不重新排兵佈局,改變戰術,而戰局正變得明朗...

1、易守難攻的拼多多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把目光聚焦在低線城市的電商領域呢?難道拼多多不能在一線城市掠奪阿里京東份額麼?

第一,拼多多用戶主要在三四線城市

首先,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拼多多用戶主要在三四線城市,佔比達56.72%,遠高於京東(44.23%)與淘寶(51.81%)的佔比,另外拼多多的三四線90後小鎮青年用戶也在一年之內大幅提升,同比增長870.2%達到了2643萬人。

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嚐到甜頭了

第二,在一線城市拼多多已被汙名化

正如前文所言,假貨多、品質低、服務差、拼團鏈接惹人煩...關於拼多多的負面聲音兩年來已不絕於耳,這些聲音在追求品質的一線城市居民中尤為常見。而且眾所周知拼多多依靠誘導分享起家,且該模式短時間內不會改變,這就意味著光就「往群裡或朋友圈仍拼團鏈接」這一行為,就被不少一線城市微信用戶視為騷擾。

第三,一線城市基本已被阿里京東兩大巨頭牢牢佔據

而二者在物流倉儲、支付金融等方面形成的護城河,已呈牢不可破的局勢。

第四,拼多多的產品也是面向三四線城市用戶的

黃崢多次宣傳拼多多強調商品推薦而非搜索商品,更像今日頭條而不是淘寶。那麼什麼樣的用戶會像在今日頭條上殺時間一樣,在電商APP上等著商品自己推薦到眼前呢?多半是有大量閒暇時間的三四線城市居民。

所以,拼多多除了在低線城市防守,別無選擇!

極光大數據顯示,卸載淘寶APP的用戶有50.3%流向拼多多,拼多多APP的卸載用戶中有78.3%流向淘寶。

從用戶重疊度上看,兩個平臺中部分人群出現高度重合性。從用戶性別比例來看,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與京東形成了鮮明反差,而與淘寶更為雷同。

事實上,今年3月,淘寶就悄悄上線了一個特價版淘寶已應對拼多多的進攻勢頭,而京東也想分一杯羹,在主攻一線城市之餘,推出了多年未受到重視的「京東拼購」。

勢如破竹的拼多多,正面臨阿里京東的反攻,轉攻為守。它的陣地,正是低線城市。

2、阿里京東:用拼多多的刀反殺拼多多

電商發掘低線城市市場,早已不是什麼新趨勢新現象。然而,拼多多這隻鯰魚似乎攪動了這池渾水,讓淘寶京東都紛紛效仿拼多多的套路重新排兵佈陣。

因此,這裡只討論拼多多迅速崛起的態勢下,各電商玩家在面向低線城市用戶的新玩法、新套路和新動向,同時或許也是新趨勢:

更加強調社交屬性

「社交+電商」一直是拼多多講的故事之一,事實上它也並非偽命題。事實上,拼團、砍價等誘導分享鏈接早在一線城市居民的朋友圈成為過街老鼠,然而在低線城市這種套路則仍大有可為。

利用社交關係鏈引流從來都是電商玩家必備套路。而直到拼多多崛起的近兩年,阿里京東才意識到不論自己怎麼重視社交,它還是需要被更加!更加!更加重視。

比如,除了同樣擁有拼單功能以外,淘寶特價版將邀請好友領紅包功能作為主要推廣手段,試圖用現金激勵的方式驅動用戶進行分享和增長。再如,京東拼購發起了7月京東拼購節,試圖通過多流量入口、互動遊戲(如與騰訊手遊歡樂鬥地主合作)的裂變屬性以及大幅度讓利,降低商家獲客成本。

主推低價商品

眾所周知,對於三四線城市對價格較為敏感的用戶而言,低價(尤其是10元以下的)商品,幾乎等同於白粉。

例如,與拼多多類似,淘寶特價版的商品基本全部集中在日用百貨,服飾食品等方面。價格普遍也都在100元以下,而銷量破萬的商品,基本都是10元以內的日用商品,諸如抽紙,襪子,內衣等等。

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嚐到甜頭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上尚有出售的蘋果、華為等中高端手機,在淘寶特價版中幾乎沒有。而在京東拼購裡,手機品類入口埋得本就比較深,高於2000元的產品更是被排在了幾頁之後。

弱化搜索功能

前文提到,會像在今日頭條上殺時間一樣等著商品推薦給自己的用戶,多半是無購物目的、不強調購物效率、時間成本較低的三四線用戶。針對這些用戶,搜索商品功能本就不太重要。

黃崢在接受《財經》採訪時也表示,淘寶是流量邏輯,主體是搜索,而拼多多幾乎沒有搜索,這是淘寶學不來的。事實上,淘寶特價寶確實仍保持了頂部搜索功能,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京東拼團完全取消了搜索功能。

總而言之,拼多多的那點兒套路,正在被阿里京東學得有模有樣。

3、迎戰阿里京東?拼多多應首先修煉內功

年僅三歲的拼多多,雖然近年來勢如破竹,一躍成為所謂的「第三大電商平臺」,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已把低線城市化為主場。

除了假貨多、品質低、服務差、拼團鏈接惹人煩等媒體常提到的問以外。在氫媒工場看來,拼多多還有更深層更致命的弱點。

首先,拼多多體量仍相對較小,其各項數據水分可能很大。

以GMV和訂單數據為例。表面上看,拼多多GMV和訂單量有一種「超英趕美」之勢——7月17日,拼多多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

有自媒體用而更早的數據與阿里京東對比:成立近三年的拼多多2017年一年做就到了1412億人民幣GMV,反觀,京東成立近16年之後才達到這一數字,而阿里巴巴是則用了10年。

阿里用了10年、京東用了16年才做到的事,拼多多3年就做到了?事實並非如此。

嚴格來說,各家電商的GMV或訂單沒有可比性,因為每家核算的具體規則各不相同,而且只有各自知道自己的核算方式、水分大小。氫媒工場翻看拼多多的招股書發現,其GMV的核算規則如下圖。

前半句翻譯過來就是:GMV是指在我們的拼多多移動平臺上的所有產品和服務訂單的總價值,而不管產品和服務是否實際銷售、交付或返回。

也就是說,任何一件商品只要擺上拼多多平臺,其價格就會算入GMV。考慮到拼多多極低的開店極低門檻,以及充斥著海量低質甚至偽劣商品,其GMV「水分」之大,與京東阿里基本沒有可比性。

此外,研究機構eMarketerr發佈的中國電商市場佔有排名TOP 10也顯示,阿里巴巴市場份額高達58.2%,京東則是16.3%,分別是拼多多(5.2%)的約11倍和3倍。

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嚐到甜頭了

因此,拼多多也好,媒體看客也罷,需要對拼多多的相對體量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三歲的拼多多仍有待成長。

第二,在阿里京東紛紛學會了拼多多針對低線城市「社交+電商」的套路後,拼多多已無太多護城河。

事實上,此前國泰君安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拼多多上有三類典型人群:

從沒有過網購消費的人群;

知道淘寶也在淘寶消費過,但未形成購買習慣的人群;

淘寶滿足不了的人群。

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嚐到甜頭了

換而言之,拼多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淘寶的疏忽。

而在淘寶、京東紛紛意識到危機感的今天,在物流倉儲、支付金融、平臺品控等各方面都毫無優勢的拼多多,只剩下「騰訊默許乾兒子誘導分享攫取流量」這一薄弱的護城河了。

隨著低線城市品質購物意識的不斷覺醒,以及對各種拼團鏈接騷擾的抱怨與日俱增,再不做出改變的拼多多好日子可能就要到頭。

遭遇阿里京東反擊的拼多多,內憂外患 網友;這下嚐到甜頭了

第三,從品牌層面來看,拼多多看似年輕,實質上是中老年婦女電商

從上面那張圖你也不難看出,拼多多用戶以30歲-50歲為主,且報告顯示7成為女性用戶。這意味著拼多多就是一箇中老年婦女電商。

儘管拼多多一直試圖運用廣告營銷等策略讓自己年輕化——比如在包括快樂大本營、我是大偵探、中國新歌聲、極限挑戰、歡樂喜劇人、非誠勿擾、拜見小師父等7個娛樂綜藝節目上打廣告。但短期內仍無法改變年輕人不怎麼用(甚至反感)拼多多這一事實。

本來,安心滿足低線城市的中老年婦女貪小便宜的需求,也能悶聲發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如今的中老年群體更新換代,當90後開始步入而立之年,他們對拼多多的態度如何?仍需要打一個大問號。

拼多多仍需加速自己年輕化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