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本文選自中信書院閱讀時差欄目。閱讀時差動態實時同步全球前沿新知,為你打破知識的國界。

本期閱讀時差為你分享的這本書是《錯誤信息時代的倖存指南》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錯誤信息時代的倖存指南》

大衛·赫爾凡德 著


如果你經常瀏覽朋友圈或者微博,就一定會看到過這樣的文章:

《紫菜是廢舊塑料袋做的,千萬別吃了!》

《素食可以防治各種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

《空心菜是毒中之王,國外沒人吃!》

……

即使你覺得不靠譜,一笑置之,甚至屏蔽,並安慰自己:謠言止於智者。但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世界裡,如何才能躲過謠言的侵蝕,做一個終結謠言的智者呢?

我今天為你分享的這本書《錯誤信息時代的倖存指南》,正是為你提供了這樣的解決辦法,讓你在這個錯誤信息到處都是的世界裡,可以擁有一雙慧眼,倖存下來

《錯誤信息時代的倖存指南》這本書是大衛·赫爾凡德在2016年2月出版的科普讀物,副標題是“科學的思維習慣”,這本書意在通過培養讀者科學的思維習慣來預防信息誤傳和謠言的流行,並幫助讀者消除對數字、圖表的恐懼,闡明概率的關鍵概念,以及運用精確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的重要性

讀完這本書,就像是給大腦安裝了一個叫“科學思維”的App,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調用這個App去自發地執行一套科學的思維,讓科學變得既容易理解又有趣。這正是我今天為你推薦講述這本書的原因。

全文提綱

第一部分是講

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的思維習慣

第二部分是講科學的定義特徵是什麼

第三部分是講應該如何將科學的思維習慣應用於現實生活和未來

1

為什麼需要科學的思維習慣?

現在每天全世界產生的信息量,相當於牛頓那個時代的人一輩子所接收到的內容。人類現在每天產生2.5萬億字節的信息,足夠在整個赤道上豎起一排500米高的書架。這些信息中有多少是毫無意義的呢?我們誰也說不準。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分每秒所接收到的信息量既龐大又雜亂無章,而且這其中有許多是錯誤片面的、甚至是虛假的信息,但是,你的搜索引擎卻無法分辨出其中的區別,我們暫且不提還有某些搜索引擎故意誤導、引流廣告的情況。這些大量的錯誤信息輕則會影響社會大眾的輿論導向,重則可能會遮蔽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不到那些迫切需要解決的、關於人類未來的、複雜的社會問題

許多主流媒體都預言我們已經進入了“後真相時代”。所謂 “後真相時代”,就是說這個時代,真相沒有被篡改和質疑,只是變得很次要了。

人們不再相信真相,只相信感覺,只願意去聽、去看想聽和想看的東西。這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因為隨著以賺錢為目的的“假新聞”網站激增,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普及,人們獲取和傳播新聞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再加上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信息碎片化特點,使得“後真相”時代有了發展的空間。社交媒體裡相對具有話語權的意見領袖們,就是那些所謂的公知、大咖們,為了蹭熱點,部分人往往不是在揭露和傳播真相,而是忙於給庸常觀點和回鍋雞湯貼上“新鮮上市”的標籤,好抓人眼球,趁熱售賣,普通民眾也忙於通過社交賬戶建立個人的自媒體。

所有人都聲稱自己的信息是真相,大家都已經玩弄“真相”很久了。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但問題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完全有資格做出合理的猜測,然後把它貼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裡。在那裡,這變成了他們個人版本的真相,可以很容易地分享和傳播。錯誤信息就是這樣開始的。這種錯誤信息的流傳助長了另一種消遣方式:

陰謀論

最近一項針對1511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54%的人認為9.11恐怖襲擊是美國政府的陰謀,42%的人認為全球變暖是一個商業騙局,這種情況在中國也很常見。只要是有突發事件,必有陰謀論的影子。什麼“多少多少人已經被抓了”、“某某罪犯是官二代,已經被悄悄放了”之類的小道消息,每每在各種社會新聞的背後作祟,煽動情緒,混淆視聽。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如果你仍然相信物質世界的真理是可以被發現的,對於你這樣的人來說,撥亂反正是刻不容緩了。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本書作者的觀點是,從建立科學的思維習慣開始。科學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智力工具。不同於其它世界觀的確定性,比如有神論等,科學認識到世界運行的事實是偶然的,運行的模型在應用上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科學是一個事實發現的系統,同時也是一套價值觀,它包含了對證據的依賴、演繹、歸納、推理的解釋等等。科學家們認為事實發現系統和這些價值觀都至關重要。

所以,大衛·赫爾凡德的建議是,在反擊錯誤信息時代時,應該建立起科學的思維習慣,並且永遠從事實出發。

2

科學的定義特徵是什麼?

作者向我們詮釋了分辨科學與偽科學的四個特徵,分別是

可證偽性、有數據的支持、可建立模型、需要假設

首先,我們來說可證偽性

作者認為,科學不是尋求真理,而是尋求可證偽的思維模式。這是神創論者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之間的關鍵區別。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作者說,作為一名科學家,必須承認神創論者的想法可能是真實的,必須承認一個無所不知且無所不能的人確實可以安排宇宙中的所有恆星與行星的位置,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事物、時間、空間,和每個人的一切都有可能是那個“神”安排好的。作者無法證明這是錯誤的。事實上,沒有人可以證明它是錯誤的,因為就其本質而言,它不是一個可證偽的模型。因此,它不是科學。

接著,我們來說科學的第二個特徵,有數據的支持

科學家們普遍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客觀現實存在,也就是說人們可以用測量、實驗和觀察來獲取關於客觀事物的數據。如果設計得好,這些數據的誤差可以小到幾乎忽略不計。在大多數科學分支中,數據是量化的,即它們由數字表示,且這些數字是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的。離開數據的科學不是科學。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下面,我們說科學的第三個特徵,可建立模型

模型為解釋數據提供了概念框架,也就是說,我們如何來理解通過實驗和觀察得來的數據。模型提供了一種系統化地描述大量測量結果的方式,此外,如果模型設計得很好,它還可以預測不同方式的觀察、調整或實驗對數據的影響。

雖然,在建立模型時,我們已經很努力地想要兼顧所有的因素,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使用近似值來計算,並在此過程中納入一些假設性的條件。當模型發展到成功預測了很多次實驗的程度,它就可以逐漸變成一個理論。當一個理論存在很長時間並繼續成功解釋大量數據時,它有時就可能上升為自然法則。但即使是被公認的自然法則,比如像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仍舊本著科學的思維方式,可以對其進行懷疑,因為不能懷疑的理論也不是科學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最後,我們來說科學的第四個特徵,需要假設

人類的任何活動都具有預定的目的性。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或者解決一個問題時,儘管起初並不確定如何去做,但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知識,或者通過調查研究有關資料,我們在頭腦中先形成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初步猜測或設想。

一起來看一個例子。咖啡有提神的作用,但是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喝過咖啡的人來說,怎麼知道這種棕色的液體有什麼作用呢?答案就是,大腦會基於人們的認知,先產生一個咖啡可以提神的假設,是這個假設引導著我們喝咖啡的行為。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建立假設,同樣也是科學工作者最重要的思維方法。科學的假設不是拍腦袋,它具有推測的性質,並且以事實和既有科學知識為基礎。雖然假設對未知事實的解釋是否把握了客觀真理還尚屬疑問,但是,假設是對於客觀事物有根據的推測。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對假設的不斷修正、補充和更新,會更多地、更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的某些方面。所以,它是人們不斷認識並接近客觀真理的方式。

3

如何將科學思維變成習慣?

首先,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生活,更重要的是習慣用質疑的眼光來審視周圍的世界,包括科學本身

“天下烏鴉一般黑”,你是一直認為天下的烏鴉都是黑色的嗎?其實在我們通過這一句俗語就對天下的烏鴉做出判斷的時候,就已經陷入了一種固化思維和絕對思維中。

質疑是科學的內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我們熟知的“地心說”與“日心說”之爭就是有力的佐證。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在日心說提出之前,人們都堅定不移地相信“地心說”,相信“天圓地方”。但最終,以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日心說”更符合客觀世界的存在。但是,也並不見得在未來沒有其他學說取代“日心說”來解釋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正是質疑在艱難地推動科學向前發展,而

科學的精神就是不要迷信科學,不要迷信一切

其次,是要先有證據再下結論

每當人在做判斷的時候,都有兩種機制:一種是先有證據再下結論的“科學家思維”,另一種是先有結論再去找證據的“律師思維”。

大多數人都是“律師思維”,都愛看能印證自己已有觀念的東西,直接忽略那些與自己觀念相悖的證據。這才更顯出“科學家思維”的難能可貴。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有人拿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做了個實驗。研究者根據某個容易引起對立觀點的議題,比如是否應該禁槍,偽造了兩篇學術報告,受試者只能隨機地看到其中一篇。這兩篇報告的研究方法乃至寫法都完全一樣,只有數據對調,致使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受試者們被要求評價所看到的報告是否足夠嚴謹。結果是,若受試者看到的報告符合他原本就支持的觀點,那麼他就會對這個報告的研究方法評價很高;若是他反對的觀點,那麼他就會給這個報告挑毛病。

我們之所以只能聽得好消息而聽不得壞消息,是因為“確認偏誤”,確認偏誤就是指人們會傾向於尋找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對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更加關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觀點的方向解釋


朋友圈假消息,正在毀掉中國父母


在確認偏誤的作用下,任何新證據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對立的雙方都用來強化自己的觀念。這就是為什麼每一次美國槍擊事件之後,“禁槍派”和“擁槍派”都變得更加強硬。而星座運勢等的流行,不也正印證了這一觀點嗎?

總 結

首先,只有建立起科學的思維習慣,並且永遠從事實出發,才能在錯誤信息橫流的時代倖存下來。

其次,我們從“可證偽性、有數據的支持、可建立模型、需要假設”這四個方面詮釋了科學的定義特徵。

第三,將科學的思維方式變成一種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