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點擊題目下方運營公舉小磊磊關注,教新媒體運營,揭秘新媒體行業熱點,不定期更新的獨立作者。


  • 文中涉及到很多人物,為方便閱讀,大部分時候,老師的尊稱免去。

  • 官方公佈的估值可能存在泡沫化,官方公佈的數據可能被其誇大化,但本文就以已經公佈的數字來討論。

前幾天,圈內有兩個大新聞:

1、吳曉波創辦的巴九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就是公眾號“吳曉波頻道”的運營團隊,完成了A輪1.6億元融資,投後估值20億元。目前粉絲約220萬。

2、十點讀書宣佈完成超6000萬A輪融資,估值近4億元。目前粉絲約1300萬。

一時間,圈內人士紛紛道賀,敬佩林少的勤奮,但也有些人發出一聲嘆息,為林少感到不值。因為把兩筆融資放在一後,就出現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足足16億。

十點讀書的粉絲高達1300萬,而吳曉波目前的粉絲是220萬,比前者少了1080萬。在內容創作上,十點讀書及旗下自媒體矩陣一天能生產三四十篇原創文章,而吳曉波頻道只有幾篇。有人說別忘了,吳曉波頻道還深耕音頻內容,但實際上十點讀書在喜馬拉雅上的播放量比吳曉波頻道高了4.3億。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極端的融資差異?


一、

吳曉波與十點讀書之間的關係

吳曉波與朋友們合夥創立的巴九靈運營著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吳曉波與其他投資者們成立的頭頭是道(全產業)投資了獅享家基金(文化類)。

吳曉波與其他投資者們成立的獅享家基金投資了十點讀書。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十點讀書矩陣

所以,因為吳曉波投了十點讀書,所以巴九靈的估值比十點讀書高?

等等,似乎總覺得不太對勁。

實際上吳曉波頻道與十點讀書的粉絲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1、眾所周知,吳曉波是財經作家,公眾號針對的人群也是對財經信息感興趣的用戶,通常都是企業主、高層管理、個人投資者、金融類人士,ROI比任何類型的用戶都高;吳曉波將自己的粉絲稱作新中產階級,這類人群可揮霍的錢比其他人群高很多,以人均收入來算,在三四倍以上。

2、吳曉波頻道的核心主旨就是新中產階級的精神食糧,本著以幫用戶賺錢為目的的賺用戶的錢,商業屬性很強,引起的是知識共鳴,這也完全不同於文藝類型的號(不太容易找合適的商業模式,打個廣告還掉粉)。

3、相比之下,十點讀書的用戶是文藝粉,

付費習慣較差,引起的是情緒共鳴,與吳曉波的粉絲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

為了擺脫發廣告賺錢的傳統商業模式,林少卯足了勁發力搭建在公眾號菜單欄裡的“十點好物”,一方面是賺用戶的錢,更重要的是培養加強十點千萬用戶的消費意願。

之前小公舉寫過,全品類的電商購物平臺由於競爭對手太多,難以獲得巨大的營收,投資人想必也不看好。所以去年下半年他們打造的“十點課堂”充分彰顯了林少的野心。

二、

十點讀書的變現之路

由於無法得知內部的運營模式,這裡只能推測,十點讀書目前的知識收費模式是投資人們建議後採取的。因為按理來講,十點讀書應該走圖書出版這條路線盈利,不過轉念一向,賣書只能賺點蠅頭小利。

另外頭部閱讀類自媒體中還有“有書”、“水木文摘”、“慈懷讀書會”等虎視眈眈,只能另闢蹊徑。

有人說,羅輯思維賣的不就是書嗎?不好意思,用羅胖的話講羅輯思維賣的是知識。十點讀書雖然有成功的賣書經歷,但讓人家一直這麼搞下去,恐怕粉絲也吃不消(損失大批粉絲)。

選擇大的方向尤為重要,哪怕一個普通人都知道現在賣書難賺錢,各大圖書網站、線下書城新書排行榜、暢銷書排行榜上,至少有一半被外國作家霸佔著。圖書領域銷量百萬冊就算得上頂尖暢銷書作家了,而影視劇領域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播放量,甩了圖書市場N條街。而那些高價值的IP文學,也是沉澱了數十年之久才被改拍成影視劇的。

想來想去,也只有知識變現這條路比較長遠。

所以林少著重強調,在1300萬粉絲裡,有大約40萬的粉絲已經成為了“十點課堂”的付費用戶。十點課堂上會教心理學啦,穿衣搭配啦,PPT製作啦。

等等,總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教這些和十點讀書有什麼關係(懵逼狀。。。)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小公舉根據“十點課堂”明面上的數據來看,付費用戶說的是累計用戶,包括了重疊用戶,沒那麼多,其中2.9萬付費用戶只付了1元錢。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小公舉這裡要說一下,“十點課堂”犯了“十點好物”犯過的同一個錯誤,做成了全品類的平臺,就是什麼課程都教,小公舉能想到的相似競爭對手就有得到、知乎live、分答、千聊、紅點等,這樣子看,路子難免走的野了點,要麼功成身就,要麼萬劫不復。

總算說完了十點讀書,接著講吳曉波老師。

三、

吳曉波的個人魅力

吳曉波再次證明了投資就是投人這業內永恆不變的定律。對於同齡人而言,他站在業內同齡人的領軍隊伍中,對於從事自媒體工作絕大多數都是90後的運營狗們,更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存在。

當吳曉波伸了個懶腰,推開窗,呼吸著PM2.5僅80左右的新鮮空氣,千島湖的藍色席捲而來,而我們深深呼吸著PM2.5達到400以上的霧霾。

因為在1999年,吳曉波就已經在這篇人傑地靈的群島裡買下了一座小島,擁有幾十年的租憑權,在這座小島上他還種下了4000棵楊梅樹,那一年的他,是否知道17年後的今天,中國絕大部分城市全部遭受霧霾侵襲?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同樣是在這座楊梅島上,吳曉波玩起了直播,直播他種的楊梅和私人書房,一堆沒出過城的善男信女們(女粉居多),看到吳曉波英姿颯爽,哦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白馬王子推銷著吳曉波簽名版吳酒。當天幾百瓶被訂購一空,怎麼著也有10萬元以上。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和其他自媒體人不同的是,也就是他高超於其他自媒體人的是,吳曉波目前已經不太考慮漲粉的事情,只需要考慮投資回報率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

由於吳曉波頻道已經擁有了相當多的新中產粉絲,知識輸出型風格已經樹立,所以內容逐漸交由團隊打理,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知識變現的業務中。

從作家到自媒體,從演講家到投資,自《大敗局》轟動一時後,吳曉波更像是自帶光環的全能型藝人,在行業內外指點江山,更多時候看到的是發表演講——

“吳曉波:未來五年,成功的人一定有這三個特點”

“吳曉波:未來幾年經濟不會崩潰,四個行業能賺錢”

16年年底歷時五年完成的《騰訊傳》更像是他事業第二春時的里程碑之作。

吳老師現在是個商人,不是自媒體,自媒體是內容創作者,自媒體的本質就是草根。你會發現放高了姿態做自媒體,還真的沒有多少用戶關注你。

自媒體大多數是草根出身,無論是大號還是小號,都像是嗷嗷待哺的女嬰兒,只等到資本注入長大後變成白富美,想怎麼賺錢就怎麼賺。

在資本面前,小的自媒體像“屌絲,大的自媒體像“鳳凰男”,屌絲需要錢,鳳凰男需要上流社會的平臺。


四、

吳曉波和他的大佬朋友們

曹國熊&吳曉波在2015年底成立一家名為投投是道的基金,他們手握著30億基金迄今一年已經投了數十個項目,其中不乏明星類項目,例如“正和島”、韓寒的“亭東影業”、賈樟柯的“暖流文化”等。

這些不同產業不同領域的創業項目最終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新中產階級。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頭頭是道部分投資案例一覽(來源36氪)

曹國熊是誰?

你只需要知道他曾經參與投資了100多家企業,成功上市就達到了30餘家。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與吳曉波的風生水起相比,另一位媒體大佬秦朔就顯得略微尷尬,公眾號閱讀量至今仍在2萬左右徘徊。沒辦法,因為寫的太有深度了,沒人家羅胖接地氣,也沒吳曉波做的早吃到了紅利。

還有一個原因,仔細觀察吳曉波、羅輯思維、秦朔三位老師的公眾號,為了讓有限的時間花在值錢的事情上,他們都已經退居幕後,公眾號的文章內容雖然還是原創,但都是業內朋友們發上去的稿子。

由於行業作者就那麼多,文章發來發去只有這些,所以我們有時會發現,帳號太多,而優質的文章不夠用了。所以增粉乏力,幾位老師也避不開這個問題。

目前也只有馮侖老師站在一線,勤勞的親自寫著文章。

做自媒體,是你做內容,還是員工做內容,這很重要。

巴九靈的核心能力就是通過影響中產階級的腦袋(提升財經思維能力),進而影響中產階級的口袋(提升收入和提升生活品質),也就是賺中產階級的錢啦。

在巴九靈之外,又或者說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大頭頻道,更像是吳曉波帶著秦朔,馮侖,文茜在玩,畢竟搜索引擎裡“吳曉波頻道”的收錄量比他們的總和還要多,吳曉波的詞條查看數是同班同學秦朔的10倍。

回過頭來看,為什麼這些資本拼了命的投資自媒體?

1、和沒有實際項目的BP相比,自媒體有厚實的粉絲量作為護城河,擺在明面上的持續更新為背書,只要不違規被封號,只要漲粉那就是賺的。頭部帳號漲粉像滾雪球,尾部帳號難漲粉的長尾效應越來越明顯。這時候投頭部帳號就顯得更加具有價值,在17年將獲得融資的自媒體數量比去年必然是翻了倍的。


2、去中心化社會階層,和特定領域人群圈層在自媒體領域彰顯到極致,吳曉波頻道的粉絲和粉絲的朋友圈人群屬性是一致的,十點讀書同樣如此,而兩者的粉絲難以發生密集的交集,因為一個睿智的商人通常不會是一個文藝知足的小資青年,像張偉那樣的只屬於個例。

進入17年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早已經從平臺→垂直→細分→圈層發展,keep的成功就是源於此。keep是一個健身軟件嗎?當然不是,keep是一個聚集同樣興趣愛好的人群的小眾產品。

自媒體同樣如此,而且與身居來帶有這種層級屬性,這一點也吸引了投資人們。

回過頭說十點讀書,眼看著同道大叔、咪蒙、開始眾籌吸金能力都比十點強,而粉絲卻沒十點讀書多。說實話,我為十點讀書的這次A輪感到不值,估值遠遠被低估了。

同樣A輪,十點讀書估值比吳曉波的巴九靈低了16億。

想看運營公舉小磊磊更多的原創文章嗎?

請關注小公舉的微信公眾號(ID:gongjulei),那兒才是我的主戰場!

關於: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

集運營+策劃+推廣+變現等本領於一身的運營

征戰上海互聯網教育界4年

3年新媒體運營

微信渠道獨立負責的B2C項目,年營收10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