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探索版開賣耍猴,按壓屏下指紋上市

小米8探索版開賣耍猴,按壓屏下指紋上市

昨天晚上,也就是7.30的19:30。令很多科技男期待的小米8探索版終於開賣了,然後秒沒,耍猴現場。不過說實話,探索版確實挺酷的。

小米8探索版開賣耍猴,按壓屏下指紋上市

在擁有驚豔的外觀的同時也不乏先進的黑科技。作為安卓首款發佈的擁有和蘋果類似的3D結構光人臉解鎖的手機,在人臉解鎖安全方面以及實用性方面應該算是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時它還擁有按壓式屏幕指紋,有別於vivo的屏下指紋的是,它的屏幕指紋是按壓式的,也就是說,這款屏幕應該是一款壓力感應的屏幕。把壓力感應和屏幕指紋放在一起,再加上震動反饋,體驗應該不錯,就是沒有體驗過不知道解鎖速度怎麼樣。

小米8探索版開賣耍猴,按壓屏下指紋上市

屏幕指紋為什麼難做?

使用光學傳感器的屏幕指紋原理看似簡單,但應用到手機上難度頗大,這也是為何包括小米8透明探索版在內,市面上只有很少幾款屏幕指紋手機的原因。

一、手機需要使用OLED柔性面板。從光學指紋運作的整個過程可知,光線從發出到被手指反射,再到被傳感器接收,需要穿過一次屏幕面板和兩次玻璃蓋板。

如果使用IPS液晶屏幕,更是需要穿過屏幕後的背光模組,再加上IPS液晶屏的透光率本身在液晶面板中就算低的,光線在傳播過程中的損耗將會非常大,導致光學指紋無法正常運作。

相比之下,OLED面板可以自發光,不需要額外的背光;OLED面板可獨立控制每一個發光像素點,是理想的光源;OLED柔性面板很薄,光線可從子像素之間的間隙穿過,透光率高損耗小;綜合考慮,顯然使用OLED面板是當前屏幕指紋技術最合理的選擇。

二、光路傳播路徑要儘可能短,干擾越少越好

。同樣的,在光學指紋運作過程中,光線也要穿過保護玻璃。如果屏幕保護玻璃的透光率不夠高,或者折射率不符合要求,也會造成光線損耗,導致解鎖成功率下降甚至無法使用。在保持一定強度的情況下,保護玻璃自然也是越薄越好。

綜上所述,要滿足光學式屏幕指紋的要求,對手機設計和元件選擇都是個不小的挑戰,最終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小米8透明探索版壓感屏幕指紋的優勢

光學指紋解鎖要正常運作,關鍵在於拍下的指紋圖像是否清晰。保證光線在傳輸過程中的低損耗率是重要客觀因素,而手指和屏幕的接觸過程則是主觀因素。經過多次實驗之後,小米工程師發現,手指按壓屏幕的壓力超過一定數值後,有助於屏幕指紋傳感器獲取更加清晰的圖像。相比簡單的等待手指在指紋識別區域停留一段時間,使用壓感助力屏幕指紋識別更加智能。

小米8探索版開賣耍猴,按壓屏下指紋上市

說到這裡,應該也能猜出來了吧?對,小生就是更看好屏幕指紋。從目前來看,人臉解鎖的安全性還是沒有指紋高,同時,人臉解鎖對環境的要求比指紋高,所以失敗率也比指紋高。屏下指紋如果再配上橫向線性馬達,那麼體驗甚至可以匹敵實體home鍵。其實,在iphonex上,原先也是想要採用屏下指紋的,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屏下指紋做不到,才讓蘋果暫時選擇了人臉解鎖。顯然,蘋果還是走心的,要用人臉就要考慮安全和實用性,所以蘋果開發出了3D結構光。但是可以知道,如果屏下指紋一旦成熟,蘋果還是會採用屏下指紋。根據蘋果的設想,應該希望做出人與手機平衡的藝術品,所以,屏下攝像頭應該也是蘋果在做的事情。(好像國內的魅族也申請了類似的專利)。

關於小米8探索版,我還得說一說這一組這麼有辨識度的宣傳照。簡直了?哈哈

小米8探索版開賣耍猴,按壓屏下指紋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